天天百科

中医认识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5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血尿在中医古籍中称“溺血”、“溲血”、“尿血”等,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小便血候》认为:“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即明确指出了心及小肠有热与尿血密切相关。《黄帝内经·素问

1中医认识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中医病名

溺血,尿浊。

定义及释义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过去称隐匿性肾炎,现在也称为单纯性蛋白尿或血尿,是一组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诊断。其特点为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尿检查有(间断或持续性)微量蛋白和(或)血尿,甚至可有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一般无水肿、高血压、血液化学和肾功能改变;患者病程很长但预后好,甚至可以自愈。由于本病一般无特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患者是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被发现。

病 因

中医病因

本病临床上以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要特征。对于蛋白尿,现在不少学者认为是脾肾虚损、精微物质下注而成,属于中医“尿浊”等范畴。归纳本病的病因,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证多因房室不节,肾精暗耗或因忧劳过度而伤肾阴,阴精不足导致虚火上炎,抑或因思虑劳累过度耗伤心脾或病久伤及于肾,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实证则以心火亢盛或膀胱湿热为多见。

西医病因

本病大多数患者病因尚不清楚。部分患者于上呼吸道炎症后很快出现血尿,有的甚至为肉眼血尿。据此推测,这部分患者可能与链球菌感染有关。

流行病学

临床上发病年龄以20~30岁为多,男性多于女性。

病机探微

隐匿性肾炎的中医病因有虚实两个方面,其涉及脏腑主要与心、脾、肾、小肠、膀胱有关。现从以下几方面分述之。

1。心火内盛 因烦劳过度或情志内伤,耗伤心阴,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迫血妄行而致尿血。即如《类证治裁·溺血》中所说:“小肠火盛、血渗膀胱”。

2。阴虚火旺 因房室不节,相火妄动或因忧劳过度而伤肾阴,阴虚则生内热,虚火灼伤脉络,则血随尿出。

3。湿热郁阻 久居湿处或恣食生冷肥甘,湿由内生,阻滞气机,郁而化热,湿热裹结,粘滞缠绵,留连难解。如湿热影响脾的运化或肾失封藏可以出现蛋白尿,热伤血络则见尿血。

4。脾肾气虚 因思虑劳累过度耗伤心脾或病久伤及于肾,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肾气不足,下元空虚,封藏失职,不能固涩,既可导致血失统摄而下血,亦可导致水谷精微下泄而出现蛋白尿。

2追根求源 了解血尿病因

血尿是一个临床上的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因此必须找出引起血尿的原因。下面的症状可以对引起血尿的病因有初步提示。

1、急性肾小球肾炎: 血尿伴尿少、蛋白尿、浮肿、高血压、发病前一周患扁桃体炎。

2、肾盂肾炎:全程镜下有血尿,腰痛、膀胱刺激症状(尿急、尿频、尿痛)并伴有畏寒、发热。

3、泌尿系统结石:突发一侧腰部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并向同侧会阴部、大腿内侧放射,可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继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全程血尿,可能是肾及输尿管结石。老年或儿童,终末血尿,伴会阴部钝痛或剧痛,有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有时有突然尿流中断可能是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4、运动性血尿:剧烈运动、劳动后,出现轻度全程肉眼血尿,无其他症状体征,3~7天后恢复 可能是运动性血尿。

5、肾及尿路损伤:多有腰部或腹部外伤史,如挫伤、撞伤、摔伤等。 会阴骑跨伤、骨盆骨折或腰部外伤后,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尿道流血或不能排尿可能是泌尿系损伤,

6、过敏性紫癜 :这种病皮肤有出血点,胃肠道出血,关节痛。皮肤有出血点2~4周后出现血尿。

7、药物性血尿: 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服用后可引起血尿。如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抗凝剂、环磷酰胺、汞剂、甘露醇、斑蟊等。

8、肿瘤: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常有贫血,伴腰痛、腰部肿块应警惕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

9、肾结核 :缓慢发生的尿频、尿痛,进行性加重,有结核病史,终末血尿(或大量全程血尿) 应警惕泌尿系结核 。

10、肾下垂:清晨无血尿,随着立位工作时间延长,腰酸腰痛逐渐加剧,并出现血尿,特别是明显瘦弱者在立位腹部可扪及包块 可能是肾下垂。

3哪些疾病会导致血尿

正常的尿液应该是淡黄色,而不呈现红色。当尿液是红色的时候,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并且尿中红细胞已经达到某一数值时,若没有达到这数值时,即便尿中已经有红细胞,尿液也不是红色。临床上把经过离心沉淀后,每高倍视野中(400倍)见到红细胞超过3-5个,则定为镜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样”或带血色,甚至尿中有血丝或血凝块,叫做肉眼血尿。用眼睛能看出尿中有血,大约1000毫升尿液中起码混入1毫升血。

血怎么跑到了尿里?

人的尿液是在肾脏里生成的,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凡是这些器官有了病,发生出血,都可以引起血尿,大致包括以下情况;

1、泌尿系统疾病。血尿95%以上是由于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其中以肾小球疾病、肾囊肿、结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性疾病(结核、肾盂肾炎、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及肿瘤(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肿瘤)最为多见。

2、全身性病症。①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丝虫病;②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③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④心血管病:如急进型高血压病、肾瘀血、肾动脉栓塞、肾梗塞。

3、物理化学因素。如食物过敏、放射线照射、药物、毒物、运动后等。

血尿的初步诊断

血尿是一个临床上的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因此必须找出引起血尿的原因。下面的症状可以对引起血尿的病因有初步提示。

1、急性肾小球肾炎: 血尿伴尿少、蛋白尿、浮肿、高血压、发病前一周患扁桃体炎。

2、肾盂肾炎:全程镜下有血尿,腰痛、膀胱刺激症状(尿急、尿频、尿痛)并伴有畏寒、发热。

3、泌尿系统结石:突发一侧腰部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并向同侧会阴部、大腿内侧放射,可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继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全程血尿,可能是肾及输尿管结石。老年或儿童,终末血尿,伴会阴部钝痛或剧痛,有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有时有突然尿流中断可能是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4、肾结核 :缓慢发生的尿频、尿痛,进行性加重,有结核病史,终末血尿(或大量全程血尿) 应警惕泌尿系结核 。

5、肾及尿路损伤:多有腰部或腹部外伤史,如挫伤、撞伤、摔伤等。 会阴骑跨伤、骨盆骨折或腰部外伤后,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尿道流血或不能排尿可能是泌尿系损伤,

6、过敏性紫癜 :这种病皮肤有出血点,胃肠道出血,关节痛。皮肤有出血点2~4周后出现血尿。

7、药物性血尿: 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服用后可引起血尿。如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抗凝剂、环磷酰胺、汞剂、甘露醇、斑蟊等。

8、肿瘤: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常有贫血,伴腰痛、腰部肿块应警惕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

9、运动性血尿:剧烈运动、劳动后,出现轻度全程肉眼血尿,无其他症状体征,3~7天后恢复 可能是运动性血尿。

10、肾下垂:清晨无血尿,随着立位工作时间延长,腰酸腰痛逐渐加剧,并出现血尿,特别是明显瘦弱者在立位腹部可扪及包块 可能是肾下垂。

4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用药

急性肾小球肾炎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本文来为你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用药。

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用药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专家对此做了全面的介绍:

中成药

1. 肾炎清热片疏风清热,宣肺利水。适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属风热袭肺型,见眼睑浮肿,继而全身浮肿,兼见发热恶寒,肢体酸痛、小便短少色黄,口渴,咽喉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者。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

2. 肾炎消肿片健脾渗湿,通阳利水。适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属脾虚湿困型,见面浮肢肿,或全身浮肿,小便短少,纳呆,腹胀,或大便溏薄,倦怠乏力,或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细者。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20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3. 三妙丸清热燥湿,适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下焦湿热型,见小便短赤,或为浓茶样,口干苦,面浮肢肿,皮肤上有脓疱疮,舌苔薄黄或黄白腻,脉弦或数。每日2~3次,每次3~6g,空腹服。

4. 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适用于急性肾炎,属阳虚水停型,见面浮肢肿,或全身浮肿,小便短少,纳呆,腹胀,或大便溏薄,倦怠乏力,或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细者。病重者每日9g,中等者6g,轻症者3g,分2~3次口服。

中药单方

1. 土茯苓饮土茯苓50~100g,水煎服,每日1剂。可健脾利水,主要用于急性肾炎寒湿型,见面浮肢肿,或全身浮肿,小便短少,纳呆,腹胀,或大便溏薄,倦怠乏力,或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细。

2. 利水茶石韦、白茅根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代茶饮。属下焦湿热型,见小便短赤,或为浓茶样,口干苦,面浮肢肿,皮肤上有脓疱疮,舌苔薄黄或黄白腻,脉弦或数。

3. 灵芝散水灵芝,研为细末,每次0.2g,每日2次。可清热利湿,主要用于急性肾炎小便不利,尿路感染较重的湿热型,见面浮肢肿,小便短赤,或为浓茶样,口干苦,皮肤上有脓疱疮,舌苔薄黄或黄白腻,脉弦或数。

4. 马齿苋合剂马齿苋(干品200~250g,鲜品500g)、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可疏风清热,主要用于急性肾炎风热型,见恶风发热,鼻塞流浊涕,咽痛,或咳嗽,面浮肢肿,或全身浮肿,小便短赤,关节酸楚,舌红,苔薄腻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者。

5中医解读骨质增生的病因病机

骨质增生的病因是什么?中医有一套自己的病因病机解读方法。

肝肾亏虚: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若肾精充足则机体强健,骨骼外形及内部结构正常,且可耐劳累及一般伤损。而“肝主藏血,主筋束骨利关节”,肝血充足则筋脉强劲,静可保护诸骨,充养骨髓;动则约束诸骨,免致过度活动,防止脱位。若肾精亏虚,肝血不足,则骨髓发育异常,更兼筋肉不坚,荣养乏源,既无力保护骨髓、充养骨髓,又不能约束诸骨,防止脱位。久之关节在反复的活动过程中,可渐渐地受到损害而过早过快地出现退。

外伤与劳损:一时性承受超强度的外力,包括扭、挫、撞、跌等,或长时间承受超强度的外力劳损,如特定状态下采取不正确姿式持续紧张地劳作等,都可造成关节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以发生在颈、腰段、脊柱及髋、膝、踝等负重关节较多。当这些外方作用于上述部位时,可引起受力最集中的关节局部发生气血逆乱,严重的导致筋损骨伤、血流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形成瘀血凝滞,导致关节骨骼结构受损,失去滋养,久之,退行性疾病便会出现。

外感风寒湿邪:感受风寒、着凉、久居潮湿之地、冒雨涉水等,外邪乘隙侵犯肌表经络,客于关节、筋骨,导致机体全部或某一局部性生气血运行阻滞,经脉痹阻,筋骨失养,渐成骨痹。

痰湿内阻:“肥人多痰湿”,故体胖之人易患本病。肥胖之体,多阳虚湿盛,湿聚成痰,随经脉流注于关节部位,又体胖之人可加重关节之负重。二者均可造成关节局部血运不畅,筋骨失养,久则成痹。

中医认为如果想从根本上祛除这些病症,需要日常生活中多加防治,局部与整体相互调节,从而彻底的消除隐患因素。

如果觉得《中医认识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