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清代宫廷饮食之得(奶制品摄入充足)

2022-12-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中医典籍《医宗必读》中曾提到,“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其意思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人体气血津液生化的重要源泉。也就是说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持自身生命最基本的要素。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许多中医学者,及西医营养学家共同研究的课题。

张利依据中国社会稳定与战争分裂情况,把历史分成了九个阶段。从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皇帝的秦始皇算起,到清朝末代逊帝溥仪为止,把有准确生卒年月记载的,326位皇帝的平均寿命进行了统计。纵观满清一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为53岁,达到了历代皇帝平均寿命的最高值。这个结果当然是与极为讲究的宫廷饮食密不可分。

一、奶源供应充足

御茶房负责为皇帝供备每日所饮用的茶、乳等,关于调制奶茶及茶点制作原料的牛乳来源,即奶牛头数在《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中有着严格的分例规定。皇帝每日分例用乳牛五十头,每头牛每天交乳二斤,共一百斤。值得注意的是,除皇帝以外,皇太后、皇后、贵妃、妃、嫔、皇子及福晋,每天也有乳牛分例的规定。

以确保她们每日享用不同分量的新鲜牛乳。皇太后二十四头,皇后二十五头,皇贵妃六头,贵妃四头,妃三头,嫔二头,阿哥(皇子、皇孙)娶福晋后八头。为保证牛奶的平稳供应,康熙皇帝还创立了用七十五头奶牛,轮流为御茶房供应的制度。

不仅宫廷日常饮食有奶牛供应,就连皇帝出巡远行之时,也会随队带着数量不等的奶牛与奶羊,以保证帝后每日乳类摄入。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率队北上,举行第二次重要的“东巡之旅”。这次行程最远处到达打牲乌拉,随行人员也比第一次东巡更多。

由于路途遥远,历时八十余天,所调用与备办沿途膳食用品的品种、数量众多。此行程除了备有日常膳食所需用到的米、面、肉、菜、油等食材外,特意提及御膳房需备挤奶乳牛五十头、随行七十头供用。在乾隆皇帝南巡期间,也有随队奶牛等相关记载。

二、奶茶饮品

光禄寺备有11名来自蒙古专门负责熬奶茶之人,主要承接朝廷大型筵宴所需奶茶的熬制工作。在每场大宴进餐前,都要有皇帝赐奶茶的仪式,此时奶茶便成为显示皇恩浩荡的载体。乾隆在一篇诗注中写到“国家典礼,御殿则赐茶,乳作汁,所以使人肥泽也。”。

皇帝赐入宴者奶茶这项“进茶”仪式,在宫廷所举办的最高等级宴席如元旦、万寿、冬至这三大节期间,作为固定礼仪出现。此外在太和殿大宴、保和殿筵宴、春节家宴、千叟宴、文华殿经筵宴、皇帝大婚筵宴、宴请蒙古王公筵宴、外藩贡使筵宴等宫廷大型宴席中,也必有皇帝赐奶茶之举。

乾隆时期,每日供应的牛乳,按规定交给上茶房与茶膳房。帝后等皇室成员日常饮用之奶茶,多在御茶房、茶房中加工,或自行确定加工处。慈禧太后也常饮奶茶,为慈禧绘制过画像的西洋女画师卡尔,记录了在颐和园德和园戏楼看戏时,慈禧赏赐群臣加了杏仁的甜味热奶茶。

宫廷供不同人群饮用奶茶的配制方法是相同的,其原料由光禄寺统一提供。所用奶茶不是用开水沏兑的,而是需要经过煎煮、熬制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而且茶、牛奶、盐的配比也十分讲究。据资料记载,制作一小桶奶茶所需原料有:牛乳三斤半,黄茶二两,乳油二钱,青盐一两以及水。

熬制奶茶所使用的茶叶是青砖茶,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单宁、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蛋白质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这些成分与牛奶的蛋白质和脂肪相结合,能帮助人体消化摄入过多的肉类。茶中的挥发油成分还具有解膻去腥,清除人体内热的功效。

三、含奶制品的主食与菜肴

据膳底档记载,乾隆二十四年(1758年)四月七日早膳有奶子饭,乾隆三十年(1764年)一月十六日在黄新庄行宫的晚膳,有奶酥油野鸭子,乾隆四十一年(1775年)一月二十六日,在同乐园晚膳有蒸肥鸡,奶酥油炸羊羔攒盘。清代宫廷每日随膳及大宴时,食用的饽饽是满族一种传统的面食。

宫廷制作的饽饽种类众多,而其中一类称为“孙泥额芬”,意为奶子饽饽。孙泥额芬白糕在乾隆膳单中经常出现,如乾隆四十八年(1782年)正月十二日至二十八日,在圆明园十七天的早膳之中,出现了八次之多,乾隆五十三年(1787年)七月七日早膳、七月十七日早膳,乾隆六十年(1794年)一月一日早膳。

乾隆六十四年(1798年)一月一日早膳均连续出现,可见乾隆皇帝对这类奶制品的钟爱。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菜之外,宫廷每顿正餐均有不等数量的副食,称为“额食”,主要以饽饽、奶子、祭神肉片、盘肉为主。乾隆四十八年(1782年)正月十二日至二十八日,这十七天额食中奶子的数量之多,几乎每餐必有一定数量的奶子。

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四“新城北录”中,曾记载乾隆皇帝南巡时,随从官员所烹五等饮品中有奶子茶、杏酪羹、牛乳饼羹、奶子饼酒,也从侧面反映了满族人对于奶制品的喜爱。满族人对奶制品的食用习惯,一直延续到晚清。除每餐额食包含的奶子外,膳单内菜品也还会出现奶制品。

如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六月九日晚膳的奶酥油饼、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初一的早膳、晚膳、晚用以及六月二十六日早、晚膳均有奶子鸡蛋膏这道菜品。西洋女画师卡尔以及德龄,在各自的回忆录中都提到慈禧的简单早餐,只有牛奶和饽饽。慈禧在会见美国的康格夫人时,提供的茶点中也有奶饽饽和乌茶。

醇贤亲王奕譞第七子爱新觉罗·载涛,也提到满洲贵族喜食牛奶制品,如酪乾(把残牛乳熬膏成干)、乌塔(满语,意为软奶子饽饽)、奶卷(奶皮子中卷以芝麻盐及蜜糕)、夏季节令食用的乳酪(以牛乳加糖,放入冰箱内结成)等等。清代宫廷乳制品摄入充足这一优点,在帝后身体健康中有所体现。

例如乾隆帝在晚年时身体依旧硬朗,仍可以进行骑马狩猎等剧烈体育活动。据文献档案记载,乾隆85岁那年巡幸避暑山庄时,沿途全程骑马没有坐轿,并且在带着晚辈在围场打猎时,还能自行张弓击射猎物;乾隆在其86岁时,仍继续在避暑山庄附近开展狩猎活动,并且还身手敏捷地用火枪将园中一只野鹿击毙。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乔治·斯丹东,谈到乾隆“走起路来坚定挺拔”,根据这一客观描述可以推定乾隆在老年时期,并未发生明显的驼背等骨质疏松症状,可以说这得益于满族对奶制品摄入的传统。预防骨质疏松,已成为如今老年医疗保健的重要课题之一,发生骨质疏松意味着海绵骨大量流失,骨皮质变薄,骨骼无法承受人自身重量的负荷。

脊椎骨易出现受压塌陷、变形、发生驼背,此时即使发生轻微的跌跤也会引发骨折,清代宫廷的奶制品食用习惯,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 清代宫廷奶制品摄入充足,这一优点也与现代营养学的健康膳食概念不谋而合。

我国权威医学专家制定的《居民营养膳食指南》,提供有每日食品摄入的推荐量,其中每人每天推荐的奶类食品摄入量为100克。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牛奶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无机盐,均对人体健康有益。据现代科学研究显示,其所含蛋白质包含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氨基酸,属于优质蛋白,而且消化吸收率很高。

这些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后可以形成高密度脂蛋白,其具有将体内胆固醇转化、代谢以及排出的作用。牛奶所含的乳脂肪极易被人体消化,很难在体内沉积;其含有的亚油酸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含有的乳清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牛奶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乳糖,其拥有其他常见糖类分子所不具备的特别优点,可以促进人体对于铁、钙、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促进肠道内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形成,改善肠道健康状况。

四、总结

首先宫廷的奶源供应十分充分。为了保障宫廷乳制品供应,清朝政府在紫禁城外设立了多家机构,专门负责宫内日常饮食及大宴所需的奶牛畜养及牛乳采备,如内牛圈、外牛圈、三旗牛羊群牧处、庆丰司等。其次奶茶作为宫廷的一种日用饮料,在膳底档中也经常出现。

乾隆甚至为奶茶这一饮品写过一首御制诗,“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作为佐餐饮品的同时,奶茶也被引入到筵宴场合。最后除日常饮品外,宫廷对奶制品的食用更体现在菜肴和主食中。其中牛奶所含的钙元素等矿物质具有减少胆固醇吸收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预防及辅助治疗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等疾病。

如果觉得《清代宫廷饮食之得(奶制品摄入充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