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养生

国医·养生赤日炎炎似火烧

2024-08-25 06:46:48
相关推荐

引言

冬天过去了,夏天还会远吗?故寒邪已防,而暑邪将至。下面就让我们走进 下一个外感病因“暑邪”吧。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揺。”

这是“智取生辰纲”中白日鼠白胜为诱杨志等人饮下迷药酒而唱的一首攻心曲。正所谓“杨志押送金银担,处处小心处处防。黄泥冈上酒中药,吴用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可话说回来,如果杨志等人不饮此酒,没准儿就会中暑的哦。

神马,中暑???爱学习的吃瓜群众又有问题了~~

Q:暑是啥?

A:《内经》有言,“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而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由此可得:暑乃热之极也。从造字来看,“暑”上“日”下“者”,也就是骄阳炙烤万物之意,因此也有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民间谚语。

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素问·热论》中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暑”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

Q:我听说过“中暑”“伤暑”“阴暑”三个跟暑有关的名词,要怎么区分呢?

A:提到中暑大家会脑补这样一个画面:夏天烈日炎炎,空气又湿又闷,突然有人晕倒。然后周围的人赶紧把他抬到阴凉的地方,灌水,掐人中,把领口稍微松一松,同时还得喊两句“大家不要围着,让患者透透气”。这是中暑的最典型的情况。中暑一般会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的感觉,伴随着口渴、心慌、四肢无力,而且有恶心、呕吐、发烧的症状,严重者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有了这套症状,我们就知道可能是中暑了。

伤暑,主要与中暑区别。中暑一般起病急,病情重,而伤暑一般起病缓、病情轻。普通人很难区别伤暑发热与暑季正常发热,但暑邪侵袭时会有如情绪失常、睡眠质量差、食欲差或每天都感觉疲惫等症状。所以如果夏季有这些症状,最好找医生看一下。尤其是身在热岛效应下的城市居民。

除此之外,“阴暑”也是不容忽视的。人入睡后体表的卫气暂时虚弱,于是暑邪随阴寒之气由肌腠进入人体,所以古人把这种中暑称作阴暑。举个例子解释一下阴暑的表现:某个夏天,小明突然身体发热、头疼,于是吹空调降温,吃去火食物。这样处理之后,小明开始觉得很爽,可后来不仅不爽,病情反倒加重了。兼有无汗、怕冷、身体肌肉拘急、酸痛,还呕吐、腹泻、腹痛。这种情况就是暑季伤寒,即“阴暑”。而小明有这样的生活习惯:爱吹冷风空调、爱吃冰镇西瓜,喝冷饮。这其实就是阴暑致病的主要原因。

现在总结一下受暑邪侵袭的原因:一是受到太阳的直射;二是闷热的环境;三是暑天贪凉饮冷。需要注意的是体质差的人和老年人容易发病,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Q:“暑为阳邪”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A:(一)易袭阳位

暑为阳邪,易伤阳位。也就是容易让我们身体的上半部分不适(如头晕、眼花耳鸣)。《内经》说,“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暑邪可伤害皮肤,造成腠理开放,则汗易出。所以中暑的人有一个共同的表现,就是汗多。在这里,教大家一个四季养生有个顺口溜,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夏天脾胃阳气虚少,而生姜是温热的食物,可以温脾胃,从而预防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二)暑易伤气

《内经》有语云,“寒伤形,热伤气。” “气虚身热,得之于暑。”暑邪侵入人体,耗气伤气。所以中暑的人突出的表现就是疲乏、四肢无力。因此,有个著名方剂:清暑益气汤。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主治暑热气津两伤之证。

(三)暑扰心神

暑邪易伤我们的心脏。《内经》说,“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脏为心,其性为暑。”中暑的人有一个症状就是晕倒,晕倒就是一个不知人,意识丧失的状态。中医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也就是说心是主我们神志的,所以一旦心神被伤,心不能够主神志,会导致神昏,甚至还会出现谵语、郑声。

这集对暑进行了一个概括,从暑的定义谈到了伤暑的几个原因,最后还介绍了暑的一个特性:暑为阳邪,它容易侵犯我们人体的阳位。这集我们就讲到这儿,下一集讲讲暑的其它特性。谢谢大家!

吃瓜群众表示想听翟校长更详细的解读,肿么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