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战功(为何仍被处死)

2023-07-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7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因为周培公自己选择了做任人宰割的奴才家臣,而不是当一个堂堂正正的大臣。这样一来,他的死活还有升迁都由康熙说了算。

周培公是二月河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中的《康熙大帝》中的人物,此人率军平定察哈尔王叛乱,劝降甘陕提督王辅臣,打败了吴三桂,平定了三藩之乱,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史确有周培公其人,其劝降王辅臣也确有其事,电视剧还是美化了周培公,周培公在历史上并没有那么出名,也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他在《清史稿》中连传记都没有,其人其事都在图海的传中出现。今天的问题自然是围绕电视剧《康熙王朝》展开的,那么就抛开历史,只讨论电视剧。

电视剧中康熙并没有处死周培公,周培公是自己病逝的。只是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为了平衡权力,将周培公任命为盛京将军。

至于说周培公选择做奴才,也是有原因的。康熙撤藩的帷幕刚刚拉开,周培公开始登场和朱国治一起进京,不过周培公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

在京城,周培公帮助了卖豆腐脑的女子锁儿,在康熙老师伍次友的推荐信上,将她的冤情写成了唱词,不料康熙微服私访,在街头碰到了锁儿,也看到了伍次友的信。

周培公自己因为性格耿直,不屑于向权贵弯腰低头,参加科举考试时被人打出了考场,从而流落街头被康熙发现。康熙处理了锁儿的冤情,也请周培公吃饭。

周培公从康熙处置锁儿冤情中看出了他的身份,便放弃了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考取功名的道路,反而卑躬屈膝跪在地上向康熙索取功名。

这不就是自己选择了做奴才吗?虽然周培公有不得已的苦衷,也有世道不公的无奈,可是一旦选择了,就没有回头之日了。

周培公之后被康熙破例提拔任命为上书房行走,可以参与朝廷的军国大事。周培公不是靠自己资历能力获得官职的,也不是他立下了什么大功劳,一切都是康熙的恩典和赏赐。

这属于典型的“无功受禄”,这是有讲究的。本来一个人有功劳有苦劳,得到赏赐或者官职是应该的,这属于有功受禄。

可是一个人既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却得到得大量赏赐,或者被提拔担任重要官职,无功受禄凭什么?凭一个人有才能,还是凭长相好看,还是嘴甜会说话?

凭的是上级看重你,上级觉得有用。上级如此做法必然会犯众怒,干这种事情顶着巨大压力,众人议论纷纷。上级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他需要这样的人来替他办一些他想办却不能办的事情,比如一些脏活累活。历朝历代都有这样无功受禄的人。

三国时期的华歆被曹操火线提拔,代替了朝中荀彧的位置,曹操提拔华歆并不是他立下什么大功,而是为了篡汉做准备。华歆为了报答曹氏父子的恩情,在曹丕篡汉这件事情十分卖力。不过华歆的下场还是很好的,在曹魏担任太尉成了三公。

还有司马昭手下的成济,被司马昭提拔为太子舍人,掌管曹魏宫廷禁军,是十分重要的职务。可是成济并没有立下大功,也不是皇亲国戚。司马昭提拔他也是为了篡位做准备。

成济心里十分清楚,心里也想着报答司马昭,当时曹髦从宫中带兵杀出,贾充一句话,成济就一矛捅死了曹髦。不过这件事做的太过分了,杀皇帝在古代毕竟是罪大恶极的事情。司马昭只好处死了成济一家,平息了朝野的议论。

清朝的和珅就是无功受禄的典型。和珅参加科举没有考上,在宫廷銮仪卫当侍卫。乾隆有一次出行,结果发生了囚犯越狱的事情。乾隆当时大怒,用论语中的话质问缘由:虎兕出于柙,珪玉毁于椟中,孰之过?只有和珅回了一句朱熹的批注:典守着不能辞其责尔。

乾隆很高兴,因为旗人中还有人懂得四书五经的人,于是看重了和珅。和珅从此平步青云,一跃成为清廷重臣。不过和珅干的事情都是一些乾隆想干不能干的事情。

比如乾隆要六下江南,要画功臣塑像,要搞四库全书,要办千叟宴等形象工程,而且当时战争也多,平定大小金川,征发缅甸等,开支很大,动用国库的银子根本不够用。

乾隆重用和珅,和珅明白乾隆的用意,用各种方法解决了花销的问题,也落实了乾隆的想法,事情也办的很不错。不过和珅就是贪污腐败太严重,最后被嘉庆帝给赐死了。

这类无功受禄的人,在其接受赏赐或者官职的时候,已经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皇帝或者主公。可以暂时获得发挥才能的平台或者享受荣华富贵的地步,不过他们的下场也由皇帝决定。

皇帝要他去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为皇帝背黑锅,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到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地步。大部分无功受禄的大臣,一般下场都不好。这类人担任要职,风头太大,皇帝也要压制他们。

这就是古人讲究“无功不受禄”的原因。现代社会也有这类的事情,比如职场小白刚进入公司被老总看重,一路提拔,甚至奖金丰厚,不久老总请吃饭,饭桌上老总希望小白帮个忙。小白觉得老总对自己非常好,一下就答应了事情,却没有问老总说的是什么事情。

结果老总开口了,说自己就一个儿子,就是不成器干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如果有人顶了罪名,也就没有啥大事情了。今天请你吃饭就是为了这件事。职场小白已经答应了,又不能反悔。只能乖乖去替老总儿子顶罪。

《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和以上的角色都是属于无功受禄。这类人实际上被人看不起,周培公也一样,他去兵部去朱国治的奏折,兵部的人对他视而不见,丝毫不理他。

不过他干的事情不是脏活累活,反而是可以名垂青史的事情,比如平定三藩之乱,这还是康熙这个人还不错,没有如同其他帝王一样。

康熙对周培公还是很不错的,希望周培公分担自己的压力。不过周培公已经无功受禄了,还保持自己的书生傲气,身上还有很多刺。面对很多朝廷大事,周培公有自己的意见却默不作声,只有康熙发话才发表意见。

这一点让康熙很不爽,尤其是周培公心里还有满汉畛域之分,很多事情上没有尽心尽力,对康熙有所保留。尤其是康熙撤藩这件事情上,周培公为了报答康熙支持撤藩。

对局势却没有说明白,一旦吴三桂反叛后,朝廷如何处置。康熙误判形势一意撤藩,吴三桂反叛朝廷,朝廷没有准备,东南半壁落入吴三桂手中。

康熙对周培公是有意见的。偏偏周培公又参与进了明珠索额图之争。明珠支持大阿哥,希望让大阿哥继位,而索额图的侄女赫舍里是皇后。皇后难产后一直不闭眼,希望皇上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

不过康熙不喜欢赫舍里,对这件事自己心里清楚,但是不下决定。康熙身边的人也不敢说,唯独周培公当时说破了皇后的事情,让康熙下不来台,不得不立胤礽为太子。

立储是皇帝的私事,大臣随便参与立储,不会有好下场的。康熙作为皇帝并没有当场发作,但是这件事得罪了明珠。明珠记恨周培公,在其快要平定吴三桂叛乱大获全胜时,被明珠进谗言撤了周培公的职。

班师回朝后,周培公本来立下了大功,却在朝堂上没有立足之地,康熙将其调任到盛京担任将军,远离朝廷是是非非,看似是贬低冷落,实际上是保护周培公。

如果周培公还在朝堂上,康熙继续重用。那么,明珠和索额图一定会排挤暗算周培公,搞不好会被暗算不得好死。最后周培公得以善终。

周培公选择了做奴才,康熙对待他如同大臣。让他保留了自身的傲气,也让他发挥了才能,还让他得以善终,没有像和珅一般下场,康熙没有亏待周培公。

如果觉得《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战功(为何仍被处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