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了三藩而立下战功 为啥被处死(真实原因是啥)

2023-07-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导语:首先,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史实中,周培公不是被处死的,而是因为身体的原因病逝的。

大家应该都看过《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剧里的周培公史一位智慧超群,文武双全的人才,在平定三藩之乱里,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何立下大功的周培公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直到病逝也没能回到京城?

这要从他的身世说起,周培公出生湖北荆门,原本是一个孤儿,在机缘巧合里他觅得衙门小吏的职位,还一路当上了内阁供奉,在衙门里认识了伍次友,伍老先生是康熙的老师,见他是个人才便举荐给康熙,从此管道通畅,还成了康熙身边的重臣

公元1674年,康熙准备实施撤藩计划。吴三桂收到消息,将王辅臣、耿精忠联合在一起商量准备起兵推翻清朝。为了不让吴三桂得逞,康熙便派遣黄锡衮和周培公两人前去阻击吴三桂。

周培公很聪明,想到了良策可不费一兵一卒将王辅臣拿下,王辅臣之所以反叛无非就是因为自己的好处受损,这也是情势所逼。周培公得知后便与康熙商讨后,决定赐予王辅臣高官厚禄,对王辅臣进行招安

于是周培公带着圣旨前去找到王辅臣,王辅臣接受了条件,也接受了招安,还献出了平凉名册。就这样吴三桂少了王辅臣的支撑,造反失败。

周培公的聪明才智让康熙既欣赏又忌惮,自古皇帝最无情,皇帝的心思很难揣摩。在葛尔丹叛乱中,周培公拟定了平叛建议递交给康熙,希望康熙派他前去平叛,可康熙不想让他参与平叛,反而将他任命为盛京提督,让他远离朝堂。康熙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呢?

汉臣的身份,遭到满族权贵排挤

周培公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拥有了三十万的兵权。明珠是满族人,清朝的大学士,在朝堂上也很有威望。可明珠见不得周培公一个汉人受康熙重用,于是在康熙面前说:周培公现有三十万大军,想要造反的话,他的本事远在吴三桂之上,可以跟大清朝直接对抗,这样的人放在身边很不安全。

周培公跟吴三桂同为汉人,要防止周培公成为下一个吴三桂。面对明珠提出来的意见,康熙心知肚明,二人的政见有差,不是一路人。之前清军入关打下天下,为了实现满汉一家亲,所以朝堂上不仅有满族大臣,也有汉人大臣。可明珠提出了这种理由,康熙没有反驳的理由只好将周培公的兵权解除了。

不够圆滑,多次戳破康熙心思

周培公由伍老先生举荐给康熙而受到重任,在朝堂上快人快语,不够圆滑,由于他耿直的性格,也是得罪了不少人。周培公在朝堂上提出建议让康熙很受用,刚开始的时候康熙还是很欣赏他的,可时间久了,他的聪明让康熙开始忌惮、不爽。

在朝为官都知道皇帝的心思不可揣测,更不要说去戳破。周培公因缺乏为官经验,没有经过基层的锻炼,屡屡看破康熙的心思,在康熙面前多次戳破,不加掩饰,直言直语,让康熙很难堪。周培公性格耿直,没有多的心思,哪里知道自己已经引起了康熙的不满。

任盛京提督,康熙借机鞭策八旗

清军入关四十多年,当年的八旗军队没有了当年的英勇,让康熙很不安。八旗本是原满清的主要军队,在三藩平定时,八旗军的战斗力不如以往,产年的腐化懒惰导致军队实力下降,如果不整顿,长期下去后果难以想象。

八旗军的问题很明显,八旗军狂妄自大自命不凡。还停留在以前的思想里,不愿进取。在朝堂上歧视汉人,不学习汉人文化,思想一步步堕落。所以康熙就派周培公去盛京担任提督,目的就是为了打破现在的局势,去改造八旗军,希望在周培公的带领下让满人接受汉文化,尊重汉人。同时,康熙也希望周培公去锻炼一下自己的性子,希望他能有所改变。

总结:

可这一干,就是十年之久。直到康熙遇到台湾的问题,一下就想到了周培公,想让他再带兵前往台湾。可是,当时的周培公已经病入膏肓,没有办法再为康熙带兵打仗了。于是,他向康熙举荐了姚启圣,最后姚启圣代替他带兵打仗。

所以说,周培公并没有被康熙处死,康熙为了磨砺他才把他调去任盛京提督,只是可惜的是,在任职的十年里生病病逝,再也不能为康熙带兵打仗了。

如果觉得《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了三藩而立下战功 为啥被处死(真实原因是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