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走读”式诊疗让肿瘤患者直呼“暖心”

2023-06-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本报记者 李晨琰

一排排类似飞机头等舱的可调节座椅,轻巧的板材隔断出安静的私人空间,通透的落地窗户能看到依然绿意葱翠的小花园,深秋的煦暖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室内,让冷色调的空间变得温暖起来。坐在这方“世外桃源”中的“客人”都是肿瘤患者。这个宁静舒适的空间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新近投用的肿瘤日间诊疗中心,既远离大量患者来往穿梭的门急诊处,也不在相对封闭的病房大楼,闹中取静,是医院一处特别的所在。

在门诊和病房之外为何要新设肿瘤日间诊疗中心这一“第三空间”?这背后是医院医疗服务能级的提升,也是对患者关爱之心的显现。流程再造后的肿瘤日间诊疗中心探索“走读”式诊疗,患者在每天治疗完成后即可回家。这个全新的体验让肿瘤患者颇为赞赏,直呼“暖心”。

破题!稳定期肿瘤患者常遭“入院难”

随着医学科技进步,肿瘤日益成为一种“慢性病”,经综合治疗,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三年前,顾阿姨不幸罹患肠癌,虽然发现时还算早期,但术后仍需化疗。当时那六次化疗让她吃尽苦头,至今还记忆犹新: “药物副作用倒在其次,每次化疗之前等病床太让人着急,就怕约不到耽误了治疗时间。”

顾阿姨的忧虑与上海十院的前期调研不谋而合:稳定期患者需定期接受随访与治疗,医疗资源供需的矛盾在此尤为凸显。

“一方面是病情危重或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急需一张治疗病床,另一方面,病房有限的床位难以快速响应稳定期患者的治疗需求。”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许青介绍,在此背景下,医院在内部“挖潜”,辟出三号楼二楼部分区域打造全新的肿瘤日间诊疗服务。

目前,该中心不仅设有50多张相互独立、温馨舒适、可调节角度的航空座椅,更集合了普通与专家诊室、多学科讨论会议室、国际与远程会诊室、护士站、配药间、输液大厅、预检台等多个功能单元。 “日间诊疗中心从设计之初,就以患者的便捷舒适为核心,让治疗的动线最简单清晰,同时个性化的需求也能拓展响应。”许青说。

舒心!新模式节省近25%治疗费

日间化疗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十几年前,上海十院便开始试点日间化疗病房,也是沪上最早开设日间化疗病房的三甲医院之一。

彼时,位于肿瘤科门诊诊区内的日间化疗病房给许多稳定期患者带来了便利,但随着肿瘤治疗理念、技术、手段等进步,简单的日间化疗病房越来越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曾“体验”过日间化疗病房的顾阿姨就忍不住吐槽: “门诊区域人比较多,空间有限,坐在那里好几个小时,连窗户都没有,太压抑了!”走进“升级版”肿瘤日间诊疗中心,顾阿姨感觉眼前一亮: “心情都好了!”

升级后的肿瘤日间诊疗中心还实现了流程再造——患者收到医生开具的住院证后,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随后携带相应材料交到日间中心预检台,由护士登记并作入院宣教,就此完成了全部手续。

白天,患者在这里或接受影像(超声、X光、CT、磁共振等)、实验室(血液、体液等)检查,或输注化疗/靶向治疗药物,完成治疗且观察无异常后当晚就能回家,第二天早晨再来院接受后续治疗。如此,完成一个疗程的全部治疗后,患者即可办理出院手续。

相比传统的病房诊疗模式,新中心启用后,患者的术前待床日从2到3天缩短为1天甚至“零等待”,每天治疗完成后还能回家,“走读”式诊疗还将平均在院天数从5天降至3天,更可观的是经济成本的降低——顾阿姨对比了三年前的化疗费用,新模式节省了近25%的费用,并且治疗费用都用在了刀刃上。

值得一提的是,肿瘤科还特地将音乐治疗引入肿瘤患者常需接受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中。院方表示,肿瘤日间诊疗中心还将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链接”社区、高校、志愿者组织等社会资源,开展更丰富、多样的患者心理支持活动,让医疗行为更贴心、暖心、舒心。

【来源:文汇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如果觉得《“走读”式诊疗让肿瘤患者直呼“暖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