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金字招牌同仁堂不能成为食药行业的“违规惯犯”

2022-11-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近日,江苏电视台《零距离》栏目播出了关于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违规生产食品蜂蜜的相关报道。这家生产企业将大量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回收回来,企业宣称“退给蜂农养蜜蜂”。然而记者发现,回收蜂蜜被倒入脏兮兮的大桶,送入原料库。现场执法人员介绍:企业的操作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今年9月他们也有过类似操作,而今年10月企业还更改过蜂蜜的生产日期,违法延长产品“寿命”。媒体曝光后,同仁堂旗下的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发表致歉声明称:“盐城金蜂是我公司食品蜂蜜的受托加工生产单位……所涉产品未流向市场。”

同仁堂被公认为是中华老字号第一品牌,在传统中医药领域具有不可撼动的龙头企业地位。同仁堂官网显示: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截至2017年末,共有零售终端2121家,医疗服务终端(含中医医院、诊所)488家。但据报道,这些多家零售药店实际上是以连锁店、直营店、加盟店等多种形式存在,结构很复杂。查阅其2017年财报发现,同仁堂上市公司共直接或间接参股167家公司,所参股或控股的企业涉及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再搜查下同仁堂近年的“负面新闻”,笔者又赫然发现,“同仁堂”近几年因各种质量问题,旗下企业被媒体多次曝光,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上“黑榜”次数高达7次。号称是行业翘楚的同仁堂,竟然是食药行业的“违规惯犯”。

包括这次的“蜂蜜门”,这些“黑榜事件”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同仁堂旗下的子公司或者“贴牌”企业出现了质量问题,让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背黑锅。而一但出现了坑害消费者的质量问题,同仁堂公司又会“轻描淡写”地把锅甩给这些“加盟”或者是“贴牌”公司。眼看着同仁堂这块三百多年的金字招牌被糟蹋,面对公众的质疑和舆论喧哗,也不见始作俑者、“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出来“走两步”、对消费者道个歉,更没见有哪个同仁堂的掌门人为此引咎辞职。透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同仁堂已经成了一个“贴牌大户”企业,或许早已不是以前那个同仁堂老店了。

这些“假药门”“蜂蜜门”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乱象。不管是同仁堂的总部、子公司,还是“贴牌”公司,大家都无一例外地是利用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来牟利。贴上同仁堂的标签,产品肯定好卖,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贴牌企业只管牟利不管产品质量,拥有同仁堂商标和金字招牌的“总部”坐收“加盟费”、对于产品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方各得其好。而一旦产品出了问题,坑害的是消费者的健康,扰乱的是市场秩序,糟蹋的是同仁堂的品牌信誉。12月17日,受“过期蜂蜜”事件影响,同仁堂股票开盘大跌4.33%,市值蒸发16.59亿元,就是消费者对同仁堂的品牌出现了信任危机,股民“用脚投票”的结果。唯利是图的经商观念与同仁堂的百年古训格格不入。

同仁堂是民族品牌,这块金字牌是多少前辈汲汲济世,经营数代才换来的。产品的质量比一切都重要,透支同仁堂信誉,是极短视的商业行为,会让老字号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变成了上市公司的同仁堂,资本运作不能失去“制好药、让老百姓放心”的初心。如果同仁堂的门店只靠同仁堂三个字卖“贴牌产品”,如果管理层只靠招牌来招揽“加盟商”,就愧对同仁堂这个老字号。当下的同仁堂应有的是像历史上的同仁堂那份对质量的坚守!希望同仁堂能吸取教训,不能因为一瓶蜂蜜,失去在民众心中的“金字招牌”。(张保平)

(责编:关喜艳、周恬)

如果觉得《金字招牌同仁堂不能成为食药行业的“违规惯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