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大师活了59岁!茶界泰斗活了108岁!酒界泰斗活了112岁!

2022-05-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作者:包尔东 四川龙门阵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许转载

2019年8月15日,中国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仙逝,享年112岁!

2017年6月4日,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仙逝,享年108岁!

2019年6月14日,著名养生大师梅墨先生过世,终年59岁!

单从数据看,养生不如喝茶,喝茶不如喝酒!

其实,养生、喝茶、喝酒,相互之间不是独立的!

从养生角度看,喝茶、喝酒,本身就属于养生的一种方式!

酒,到底该怎么喝

有人说,喝茶养生,喝酒伤身!

这其实是片面的看待了喝酒!

人们走亲访友时,喜欢说,“我去吃酒”,那为什么不说“我去伤身”呢?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是绝对的“好”或“坏”!

一种事物的“好”和“坏”让人太难把握,其“好”和“坏”存在着模糊的边界,此时,惯于趋利避害的人会说,这东西会害人,请不要沾染!

酒,就有这种属性!

酒喝多了,害人。

酒后乱性,酒后无德,酒后失言,酒后无礼,乃至这些年流行的酒后醉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到底,问题不在于酒,而在于人!

酒,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如果它真是害人精,恐怕历朝历代早就把它干掉了,更不会有浩如烟海的酒文化!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名言警句!

实际上,古人把饮酒当作一种养生方式,酒能舒筋活血,能促进血液循环流动,只要把量控制到恰到好处,对人的健康是有益无害的。

关键在于,饮酒者,适可而止,勿强饮!

古人饮酒,遵循“温克”。

说的是,酒得喝,但要把持住自己,要保证自己不失言、不失态,发乎情止乎礼!

“三爵不识”是古人饮酒必须要遵循的礼仪,就是正人君子喝酒三爵就好了,喝完三爵,就应该很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而不是一些文学作品或电视剧说的,喝到不醉不归!

你整天喝得烂醉如泥,把酒当水一样糟蹋,怎么可能达到“酒以养生”的境界!

喝酒者,当懂酒、惜酒、爱酒,把酒当知音,不乱饮之!

中国最懂酒、惜酒、爱酒的人,恐怕当属酒界泰斗秦含章老先生了。

秦老先生不但对酒业发展有贡献,对大家吃的醋、酱油等也有贡献,他在中国食品、发酵业的地位相当于钱学森在于中国航天业的地位。

秦老先生于2019年8月15日仙逝,享年112岁。

如果你天天饮酒,还想长命百岁,那就记住秦老先生的话“每天好酒二两半”,切莫喝过头!

适量饮酒不伤身,烂醉如泥会害人,假酒撇酒要人命!

喝茶,到底该怎么喝

古人待客,习惯用好酒、好茶。

当下国人待客,喜欢用烟酒茶。

茶和酒一样重要,缺一不可。

常言道,你可以不懂茶,但一定要喝茶。

喝茶,不是一些人说的老了才去喝,年轻的时候就要享用好这项权利。

年轻人学会喝茶,可以从中悟到许多人生道理,受益终生。

。学会喝茶,学会保持一种空杯的心态。

年轻人,难免年少轻狂,心高气傲,非黑即白,凡事总想争出个甲乙丙丁。

可当你尝试着去喝茶,去找朋友喝茶,去茶房喝茶,慢慢品,用心品,用心悟,你会发现,喝下的不只是一杯茶水那么简单,还收获一种空杯心态,是要你汲取、接纳。

对待任何事物,你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它内在的逻辑含义,这样你的眼光就会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学会喝茶,学会拥有茶一样的包容心态。

茶包容牛奶,可以成奶茶;包容酥油,可以成酥油茶;包容果汁,可以成酒品。

茶的包容性极强,做人就要学会像茶一样包容。

包容,方能与人相处。

包容,方能聚人成团。

包容,方能海纳百川。

包容,方能打开思路,方能铸就宽大胸怀,才能处事平和,方能协调四方,和谐世界。

。学会喝茶,学会像茶入水一样的亲和心态。

茶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传递方式,能把你和他人的交流拉得更紧密,拉得更融洽。

茶,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不管你到哪里做客,都有一杯热茶散发着芳香。

明白了一杯茶的意义,就明白了亲情的暖,朋友的真。

用心去喝,用心去品,收获的不仅仅是那份清香,更有你与家人、朋友乃至合作伙伴的惬意!

。学会喝茶,学会像茶散发芳香一样激发你的人生。

喝茶,不是随便喊一个人就可以喝,更不是随便一个人都会来陪你喝!

在这一喊一陪中,你能领悟到为人处世的哲学,你能学会等待与理解,明白拥有与珍惜,懂得分享与前进,走进收获与成功!

在喝茶氛围较浓的四川,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谈生意的方式!

许多四川人,生意不是谈成的,是喝茶喝成的!

当然,茶和酒一样,只有你把它摆在恰当的位置,它才向着你!

如果你把它纯粹当作一种实现功利的工具,却忽略了茶本身最本真的东西,那它可能连一杯白开水都不如!

喝茶益于养生,这是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说的。

张老先生活了108岁,他就喜欢喝茶。

百岁华诞那天,张老先生说,时至今天,我仍然坚持养成的良好习惯,黎明即起,清茶一杯。

张老先生认为茶是“万病之药”,每天起床后喝一杯茶,神清气爽。

对于茶与长寿的关系,张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天到晚喝茶的人就像我这样。

张老先生对自己的人生总结是“一足五忘”,即知足常乐,忘形、忘劳、忘怀、忘情、忘年。

这些,其实都利于养生,更益于人生!

养生,越养越惑不如知足常乐

2019年6月14日,著名养生大师梅墨先生过世,终年59岁!

这引发很多人讨论,这分明就是早逝,为何那么厉害的养生专家,却不能像茶界泰斗、酒界泰斗那样长寿?

据了解,梅墨生14岁习长拳,25岁习太极拳,他一生注重养生,曾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诸多养生经典理论文章,教导大众注意养生;也曾于一次讲座中表示:“我想放慢生活节奏,更加注重健康养生,只有身体好,好的理念才能慢慢实现。”

然而,人说不如天算,梅墨生的人生轨迹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画出一个完美的圆。

据最后陪伴梅墨生的友人回忆,去年年底梅墨生就经常感觉肠胃不适,但他坚持不去问医,认为自己养生有方,必能远离疾病。

即便家人劝解再三,他仍坚信自己的养生理念,不会患病!

直到今年年初,出现便血,梅墨生才被家人逼着前往医院!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肠癌晚期!

实际上,梅墨生的事件绝非个例。

“中国健美第一人”、从事大众健身操事业15年的马华,因其身材曲线无可挑剔,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却因白血病逝世,年仅41岁。

国药同仁堂董事长张生瑜一直唱到健康理念,然而自己却因心脏病突发,于2008年逝世,年仅39岁。

总有一些人,自认为有着一套完美的养生理念,身体康健,体格健壮,从而不去问医,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有六块腹肌的人并不一定就代表健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认为强壮不代表健康,更不等于长寿!

在大众认知中,看似强壮的人给人一种非常健康的感觉,似乎疾病就不可能找到他;然而,肌肉发达,身体硬朗,可能只是一种健康的假象。

实际上,有不少运动员因其运动生涯过度、内在损耗严重,导致身体机能无法自主修复,而出现早衰现象。

曾经看过几则新闻报道——

2015年11月30日,山东泰山医学院42岁的蔡国栋医生猝死于手术台旁!

3天后,天津总医院神外45岁的李迺昕医生心脏病发作猝死!

仅隔两天,上海龙华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柳文,不幸逝世!

在此之前的10月19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许剑峰患胃肝性腺癌去世,从发病到去世仅14天,时年36岁!

另外,香港名医潘醒华44岁离世!

类似事件,近年来不少!

一些一再在向世人传递养生理论或健康事项或健身护体的大师、大腕、医生,看似应当健康长寿,最终却没有长命百岁,连国人的平均寿命都没有越过。

难怪,人们会发出疑问,养生专家早逝,治病救人的医生没能救自己,那目前市面上那些广为流传的“养生大法”是否真实有效?

河南省中医院年近八旬的中医名家陈安民教授,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关于养生,他总结了四个字:乐美康寿——乐可美,乐可康,乐可寿。

这其实跟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强调的“一足五忘”(知足常乐,忘形、忘劳、忘怀、忘情、忘年)有几分神似。

看来,养生,养生,不能为养而生,不能坠入养生的陷阱,而必须为生而乐,为生而足,保持身心平和、协调、自然,说不定更能健康长寿!

如果觉得《养生大师活了59岁!茶界泰斗活了108岁!酒界泰斗活了112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