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的三大误区:不仅没用,反而加重病情!你肯定占一样

2022-03-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前言:“未病”重养生,“已病”重治疗,“病愈”重康复,这顺序千万不能乱!

“养生”已经成为了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各种养生“秘方”或“技巧”铺天盖地,更是出现了很多号称可以“替代”手术的“康复操”,或者依靠“食疗”就能替代药物治疗心脏病的“秘方”。

其实,这里有很多都是利用大家“害怕手术”或是想“投机取巧”逃避正规治疗的心理埋下的“坑”。可大家往往会觉得这些方法看似很“科学”,甚至照做之后还有些效果,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那些所谓的养生“方法”都是取自正规治疗里“康复锻炼”的内容。这些康复锻炼多多少少还是可以改善症状的,但是正规的康复锻炼都是在接受正规治疗甚至手术后才推荐患者采用,如果在疾病急性期贸然采用,不仅没用,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下面我们说一说三个“养生”的常见误区。

一、骨关节及相关软组织疾病

很多关于治疗骨关节及软组织不适的“养生”文章里,仅仅根据疼痛位置就断定疾病的种类,然后教授几个动作来缓解疼痛。

这犯了骨科疾病治疗的“大忌”!

对于骨关节及相关软组织疾病,往往一个疼痛位置,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疾病。比如最常见的腰痛,如果只是腰肌劳损,往往加强腰背肌锻炼可以改善症状;但是,如果是棘间韧带损伤,则是要避免弯腰动作的。贸然锻炼不仅不会改善疾病,甚至会使韧带损伤加剧从而“落下病根”。

除此以外,引发关节疼痛的肩、肘、膝等关节的滑囊炎,手指疼痛的狭窄性腱鞘炎,在没有明确并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所谓的“康复动作”,都可能加重病情!

二、冠心病

冠心病,尤其是心脏病支架植入术后,需要终身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很多患者十分害怕长期服药的副作用,一些人就打着“药补”不如“食补”的幌子误导心脏病患者,说什么服用某某中草药或食物可以“活血”,又不会产生副作用,可以替代阿司匹林等等。

药物治疗讲究药效的强度。

小毛病,低强度的治疗就够了,甚至不吃药也未必会症状发作,这也就是很多没有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心脏病患者自诉“吃某某活血的中药或食物也治好了冠心病”的原因所在。但是,对于明确心绞痛病史,甚至接受支架治疗的患者,必须进行正规的高强度抗血小板治疗才能保证血管和支架的通畅,其他的替代方法是“万万不能”的!

三、“未病”重养生,“已病”重治疗,“病愈”重康复

健康是全方面的,涵盖未病、已病、病愈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维护健康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很多医院重治疗而轻养生和康复,导致公众出现了大量的健康“盲区”,让那些不科学的“养生”谣言大行其道,这便是健康科普任重而道远之处。

我是心血管内科张医生,如果喜欢我的科普文章,就请点赞吧!还可以转发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关注我还可以看到更多心脏病的健康知识哦!

如果觉得《“养生”的三大误区:不仅没用,反而加重病情!你肯定占一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