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养生

【06月】(1)易经八卦与养生之道下

2024-06-11 20:58:45
相关推荐

6.坤卦——立秋:安逸宁静养脾胃(1)

坤卦包括三个节气:立秋、处暑、白露。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是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的,不但南方,就是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感觉,只是昼夜温差拉大而已。这从下一个节气处暑中也可以看出来。“处”有止息的意思,就是说暑热的天气结束了。前面说三伏中的第三伏也是在立秋之后的,这也说明了立秋后其实还有一段高温的延续。

◎木床厚褥穿软袜,早卧早起待鸡鸣

立秋过后,天虽炎热,但已经是阳降阴生之季了。年轻人对这季可能不是很有感觉,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开始在早晚频繁地加减衣服了。骨瘦体弱的老年人在立秋尤其是处暑以后,就不应再用凉席等物了。一方面这些东西寒凉之性大,另一方面,影响睡眠质量,老人容易觉得硌得慌。老人要想睡得安稳,褥子就要厚软,所以从这时开始,就可以加一层薄褥,一年四季老人的被褥都要渐加渐减,不能嫌麻烦。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睡席梦思,弹性好,感觉也很软。但是这种软跟棉褥的那种软可是两回事。早前就有很多报道说睡弹簧褥垫之类的容易给筋骨造成不好的影响。老年人跟小孩子就更应该尽量睡木床,嫌硬的话就铺厚点的褥子,这样又暖和又养骨。

这时除了要适当地加褥子外,体弱虚寒的人还要注意,不能再光脚或穿丝袜了,而应穿上布质或棉质的袜子。中医认为水性就下,火性趋上,表现在人体就是脚怕冻,头怕热。以前人们认为即使盛夏穿袜也是应该的。现在夏天一般都穿丝袜,但是到了秋天,一部分人最好穿软的,舒适的薄棉袜,这样可以提前护持我们的阳气。须知这时阴开始复生,地气虽热,但天气已转性。

为了养气,到了秋天要早睡早起。秋主收敛,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像在夏季一样,让大家把心火宣泄出来了。一般秋天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囤积一些东西,留着冬天用。动物也都是该藏食物藏食物,该蓄积脂肪蓄积脂肪,道理是一样的。养生要积攒的不是脂肪,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用储存那么多食物。所以回归初始,我们要积攒的是过冬的气,是能抵御寒冷的阳气,是能抗病的正气。早睡就是为了收气,将阳蕴于体内。

《黄帝内经》上说:“早睡早起,与鸡俱兴。”古代人计时设备匮乏,尤其是农民和平常百姓家,都以鸡来看时间,鸡叫就是要起来干活了。所以《黄帝内经》上也是告诉我们说要跟鸡一同起来,它叫了,我们就该醒了。但是肺气在寅时最旺,秋燥又伤肺,所以建议大家还是不要过早起来,老年人觉少的,也尽量在五六点再起床,以便保养秋季的肺气。

◎量腹食瓜防不化,多进甘滑脾益佳

“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色瓜果这个时候多半都上市了。而且这时的水果都当季,味道比人为催熟的好得多,价格上又便宜。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吃水果的也就比较多。但瓜果都是生冷之物。有的人说这个季节的水果也不凉啊,有些买回家还要用凉水泡一下才吃。但在传统观念中生食都含凉性,不易多吃。

胃喜暖,胃暖了才能腐熟食物,如果胃吃了太多生食就会凝住,这样胃就容易受伤,胃伤了,脾的运化也会受到影响。中医五行归类里在夏和秋之间有个长夏,属土,对应脏腑为脾胃。其实长夏也就相当于这个时间段。由此也可见中医与《周易》的关联。立秋以后,秋分之前,外暑阳仍炽,内微阴渐生,这时最宜调节脾胃。所以要提醒大家的就是这个时期少食生冷食物,尤其是瓜果,一是要卫生,二是要适量。那这个量究竟是多少呢?就是“量腹”。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体壮年轻的多吃点可能没事,但是老幼体虚的人,不能贪嘴。

那要保养脾胃应该吃些什么呢?秋为金,金主燥,燥表现在人体就是毛发枯焦,皮肤干涩,大便秘结,喉干易咳等。为了避免出现这些情况,就要吃些甘滑的食物。“甘之以悦脾性,滑之以舒脾阳。”木酸、火苦、肺辛、肾咸、脾甘,吃点甜的对脾很有好处。

我们希望自己的皮肤、头发都是顺滑的,尤其小姑娘,更是用一些护发素啊、身体乳液啊什么的,但这些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想想我们身体里的津液都枯竭了,被燥邪伤害了,怎么还可能显出水润的样子呢?还有些老人,一到秋季便秘就特别严重,很多运动少、挑食的女孩子也都有这个毛病,这都是身体津液被煎着的表现。所以这时我们要吃能让肠胃、让身体发肤变“滑”的东西。

古人润滑的办法是“食麻”。麻在古代特指大麻,中药中有一味火麻仁,就有很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但是如果燥的情况不是特别严重也不用特意去药店买这味中药,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东西可以代替。比如干果中的松子就很好。把松子去皮打碎,熬一碗松仁粥,又香浓又润肠胃,还能生发脾阳。选松子的时候最好选那些白色饱满的,发黄有油味的就不好了。

6.坤卦——立秋:安逸宁静养脾胃(2)

◎世态炎凉皆看透,思虑半点不萦怀

去年我给一个国学班的学生讲课,其中有一位40多岁的女老总,她说自己说不上什么时候就腹泻,也不用吃药,过几天就好她说话的时候双眉紧锁,据我平时的观察,她是那种心思细腻的人,又好操劳,成天大小会不断,隔三差五地还要作作报告。我问她腹泻有没有什么规律,她想了半天说:“没有。”我又问:“那你上次腹泻前都干什么了?”她说:“吃的应该没问题,我吃东西一直很注意,况且第二天还要去开个很重要的会,头天晚上我都没吃进去什么。”听她这么说我心里就有底了,然后又问:“那你为开会做了什么准备没有?”“有啊,每次如果有重要的会议要开我都很紧张,也不知道为什么,都开了这么多年的会了还是这样。我会准备要讲的内容,有时要想到半夜才睡,晚上开始就腹泻,过了第二天就好。”

我这个学生的情况其实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有些上学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吃不下或腹泻,有些人第二天要出去旅游时,头天晚上也会腹泻。这种腹泻时间不会太长,一两天自己就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给我的学生开了个方子,告诉她:“我有一个办法,一点药不吃,就能让你痊愈。”她很惊讶,不太相信。我说:“你这种腹泻是脾的问题。不是说你脾有毛病,而是你的思虑太过,伤到了脾脏。脾在情志主思,就像我们说怒伤肝一样,思则伤脾。这不是中医随便说说的,像你这种情况的大有人在。如果你能减少思虑,这种现象自然就好了。”

“那思虑怎么能减少呢?”她还是很迷茫。“下次开会的时候你试试把材料准备好后就不要重复地再考虑,晚饭后过一个小时运动运动,该看电视看电视,该跟家里人聊天聊天,总之尽量不要管它,你觉得你不多想几遍最坏的情况能是什么?”“也没有什么吧?我平时思路很清晰的,其实在会上发言,作报告都很好的。”“对呀,所以你索性不管,你试试看。”

再来上课的时候她很高兴,一直说这太神奇了,怎么这样就好了呢,居然不用吃药就可以治腹泻。其实很多情况都可以靠我们情志进行调解的,平时保养脏腑,调解心情,健康就不期而至了。

要想保证脾脏的健康不止是要少思虑,还要注意在这个季节的保养,因为这是脾气旺盛的时期,所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上面说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解,还可以每天利用半小时按摩下脾胃上的经穴。比如大横穴,它在脐旁四寸,脐旁四寸也就是乳头与胸正中线的距离。在大横和脐之间还有一个穴叫天枢。天枢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这样左右一共就有四个穴位,这是每天都可以按揉的,尤其对于平时易腹泻、便秘的人,应该多按,还有在腹痛时也可指压按摩

7.兑卦——秋分:深秋防干防咳嗽(1)

兑卦包括三个节气:秋分、寒露、霜降。

秋季共九十天,秋分就是平分秋季,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这时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北半球的秋天一般从秋分才真正开始。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时的阴阳相半一是指它处于夏冬之间,二是说秋分这天昼夜平分,各12小时。

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

重则为寒者,寒水为燥金之子也;化气为湿者,土生金,湿土其母气也。

——《温病条辨●上焦篇●秋燥》

兑卦下两爻为阳,最上面一爻为阴,说明这一卦既有燥阳又有寒湿。正像《温病条辨》中所说,秋天的燥气轻则为燥,还可根据当年气候的不同,分别化成寒、湿、火等外邪。兑属金,金生水,所以能化寒。土又能生金,湿土为金之母,所以又能掺杂着湿。

◎搓热双手熨眼目,健体轻身冻头脑

到了秋分,大江南北就都能感觉到秋的气息了。秋分金旺,金克木,所以秋又为木死之季。这时要注意两方面的保养。一是养肺,因为这时肺为当季之脏腑;二是养肝,因为肝气极弱,必须保存这一点点种子,到了冬季,肝气就能重新孕育,到春季生发。

到了秋天我们都会觉得空气里的水分特别少,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地区。人跟人的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有的人从这时开始皮肤就易起皮、干燥;有的人觉得嗓子干,喉中好像有痰,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还有的人眼睛特别干,使劲一闭眼又觉得酸疼难忍……这些都是燥的表现。症状虽然不一,但原理是相同的

春季的时候我们教过大家把手搓热敷脸,这里再教大家一个防燥伤眼的小方法。将两手搓热,然后手掌整个敷压在眼睛上。手上的温度可以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微微的压力可以促进视距的回调。这个方法对三种人特别有效,一是老人,二是久用电脑的上班族,三是学生。人到老年气血虚,精血不能向上濡养双目电脑族跟学生都大量用眼,“久视伤血”,这类人肝血必然受到损害。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把眼睛闭上时,也就暂时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再以温热的压力促进血的运行,这样就能起到行血养眼的目的。怕眼周会长细小皱纹的女性,也可以使用这个小方法。尤其在洗完脸,涂了眼霜之类的保养品后,能促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到了秋分天气已基本转凉,但还没到不敢出门的程度,这是老年人强身健体的好季节。老人最好能学学太极拳之类的活动筋骨的运动。不用打得很精准,只是这些动作中的开合比较大,从肉到筋到骨都能运动到。身体不好的老人可以学学“甩手功”之类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肉跟筋都能得到锻炼,而且秋天的运动要稍微用点力,跟春天的健走还有所不同。秋天草木凋零,整个自然界的阳气都在寻找归息的地方,就等着冬天到来,蛰伏聚藏所以人也容易沉静,身体会变得沉硬。这样一来就必须人为地把筋骨肌肉拉开,提醒它们继续健康地工作。因此适当的体育锻炼尤其是让人精神振奋,能增加人气力的运动更是应该常做。

从立秋开始,我就提醒老年人要开始注意保暖了,但这里我却说要“冻头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是的,头为诸阳之会,阳气都蒸腾于上,而且人身最高点是头顶,也最接近太阳所以头可以说是人体最经冻的部位了。我们要暖脚,同时也要适当地冻头。“脑为髓之海”,是元神的寄居地,如果脑不清明了那我们的精神就会被搅扰,而凉爽的温度有利于我们保持清醒。再者,先适应寒冷的天气才能培养耐寒的体质,在秋天我们不妨冻冻头,给身体一个缓冲。

◎肺怕伤津多饮水,痰咳虚热梨子粥

炎热的夏季,心火已经亢盛到顶点,所以必须有秋的肃杀、收敛来对其加以制约。秋为阳中之阴,这时既有阴有阳,又怕阴阳有一方偏盛,跟人的肺脏特点相同。“肺为娇脏”,它娇贵之处就在于冷也不行热也不行,燥也不行湿也不行。就像恒温动物总要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它才能运行正常。

秋天干燥的空气对肺是个不小的挑战。肺的作用之一就是把脾运输来的津液中轻清的部分向外向上输送,把混浊的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如果肺不能促使皮肤排出汗液,就容易导致水肿,或皮肤干燥,脱皮。对付这种情况的最好、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多喝水。因为体内的津液在秋天容易被燥炼掉,所以补充水分是最根本的方法。水源充足才能保证肺的正常运动,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秋天风大,尤其北方一些城市,常感觉沙石漫天,好像空气里一点水分都没有。同时也觉得嗓子好像被风沙吹干了一样,或者有痰停在气管里,憋闷得很。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家庭都会吃冰糖蒸梨,又甜润又治病。一般把梨拦腰切开,去核儿,内部的梨肉稍微弄碎点儿,放进去些冰糖或蜂蜜,把上半部的梨盖上,然后蒸熟就可以了。可能有的人还会觉得这样有些麻烦,再简单点可以把梨削成小块,放到电饭锅里,加点水和少量的冰糖或蜂蜜跟煮粥似的煮一下就可以了。

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去皮,如果虚热咳嗽的症状很严重还可以在里面加几粒川贝母,但不要用得过多。

有人说:“我也经常吃梨啊,为什么还是会肺燥咳嗽呢?”梨味其实是甘、酸的,其性为寒。吃多了还容易损伤脾胃呢。所以古医书说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无论蒸煮每次吃得都不要太多,最好一天两次。早上也可以把梨切片,加粳米煮成粥,当早饭吃

7.兑卦——秋分:深秋防干防咳嗽(2)

◎金主肃杀思振奋,秋虽寂寥胜春朝

“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天是万物成熟,容受平定宁静的季节。“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时要收敛我们的精气神,减少秋季的杀气使其平息。一直不要外驰,要让肺气清静。这就是保养收敛秋气之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中秋节也在秋季,一般家里人都聚在一起吃水果、月饼,赏月。但是秋天给人的感觉却跟这种丰收的喜悦大不相同。到了秋天人们看到草木凋零,感觉冷冷清清,阳气在做回藏前的最后挣扎,阴气渐渐充盈于天地之间。

古时候为了避开农时多在秋天开始结兵打仗,打仗就要兵戈相见,就要死人。而萧瑟的秋风又容易让人心情不好。有首很有名的宋词,开头两句就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什么是愁?就是心上加个秋。秋瑾也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见古人悲秋不是没有原因的。

那在秋季,尤其是深秋,怎样调养我们的精神,不使它受到这种阳收阴长的影响呢?那就要安宁。思维要趋于平静,不要张扬,这样就符合秋天阴阳消长的特征了。再有,让精神平静不等于低迷,我们不能让生气随秋天泄掉,还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别到了秋天就跟古人似的悲起秋来。秋高气爽,积极振奋的心态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也觉得轻松起来,过一个开心的秋季,人也会觉得年轻的。

8.乾卦——立冬:养骨温阳初冬始

乾卦包括三个节气:立冬、小雪、大雪。

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孝经纬》上说:“霜降后十五日,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冬是指一年的田间劳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就要结冰了。

◎冬季叩脚最养骨,早卧晚起待日光

肾主冬,主骨生髓,在冬季要注意肾脏和相应功能的保养。其实在立冬到冬至之间按周易八卦来看,还是属于秋冬之间的。乾卦也属金,而不是水,说明还没到深冬,冬至才是肾气最旺的时候。但老话讲未雨绸缪,所以要想保养某个脏腑和身体的某种功能就要提前着手,最好不要等亡羊了再补牢。

一入冬就要注意骨的保养。尤其对老年人,骨简直太重要了老年人的骨关系到晚年时光的质量。骨健就能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能行动,不易骨折受伤,也不会成“弓背奶奶”“弓背爷爷”。

要保证骨的健康就首先要保证肾的健康。火性炎上,水性就下,我们也都知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所以人体的脚便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的脚底只有一个穴位——涌泉,脚心有个人字沟它就在脚掌前1/3人字沟的交点上。

这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根”。什么是根?根就是根本、开始,是肾气的起始。这类穴也叫“井”,我们看到井就会想到是出水的地方,也就是源头,是精气的源泉。而肾经的起穴又叫“涌泉”,就是让精气源源不断,喷涌而出。此处也接地气,只有它直接贴在地面上,大多时间都与地气相接,因此我们才总是强调脚要保暖。

立冬后,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过脚,就用两手大拇指在这个穴位上按揉,脚掌皮层一般比较厚,老年人多体虚乏力,力道不容易渗透,这时做子女的最好能帮帮忙,一边陪父母聊聊天,一边帮父母按按涌泉穴。丈夫妻子也不妨互相帮帮忙,今天你累了我帮你按按,明天我累了你帮我按按。如果没人帮忙也不要紧,自己慢慢按,边看电视边做既不耽误事儿又能保健。

按完涌泉后用两手手掌搓双足内侧面,也就是脚大拇指侧面这边。这上面可是有很多重要的穴位,肾经、脾经都从这里经过搓到温热就行了,如果能再按按这里就更好了。

这些好用的小方法我告诉过很多朋友,有一次我问一个人按我说的做了没有,他说:“你说完我就想做啦,但过几天才是立冬呢,我好不容易才忍住。”我听了之后不由得大笑。不光是节气养生,其实其他的养生方法多没有那么拘泥的。非要几时几刻做什么,错开一点也不行的方法不是没有,但太少太少了。对于保健,要掌握阴阳的大规律,《周易》告诉我们的也无非就是阴阳,其他的都是从这两个范畴派生出来的,是人为的细分,所以把握总则,然后适时而行就可以了。我们说什么节气做什么也是个大概的情况,北方和南方气候相差那么大,也不可能都统一啊所以再告诉大家一次,养生不要刻板。像按揉涌泉穴,要是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做那还更好呢。

在秋季的时候我们说要早卧早起,按古代的计时法就是早也不要早于鸡叫前起。到了冬天就还要晚一点,一般要等太阳出来了才起。这时候开始见阳气,年老体虚的人不易被阴气所伤,使人体之阳接于自然之阳。但很多上学的上班的人都是天不亮就得爬起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有条件的人就尽量多睡一会儿。当然,多睡可不是要太阳晒脊背了才起,那样阳气不得生发,所以我们才会有越睡越不清醒,越睡越累的体会。

◎固气少酌山药酒,性防积冷定需姜

山药本来叫薯蓣,因为唐代宗名叫李豫,为了避讳,山药只能改名。到了宋朝,宋英宗又叫赵曙,为了避曙字的音,它最后就改成叫“山药”了。

山药是平补的药物,它的作用很和缓,能入脾、肺、肾三经不但滋阴补气时用它,脾胃虚弱的时候也可以食用。爱喝酒的人可以到药房买些处理过的山药来泡酒,如果肾虚严重的话还可以连带山茱萸和熟地黄一同泡,每天喝上两盅,对固肾气养阴津很有好处。不过要注意,酒不可过量,别以为是药酒就可以随便喝再有,山药酒不用全年都饮用,跟上面我们讲的按摩涌泉穴不一样,一般喝到立春就可以停了。

喜爱《红楼梦》的朋友肯定对大观园里吃螃蟹的那段故事记忆深刻。薛宝钗作了一首螃蟹诗,其中有一句是“性防积冷定须姜”。古人在吃螃蟹时都要配上姜,因为螃蟹性寒,要吃点姜把寒气化开。

有句俗话叫“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姜是温阳的圣品,不但男性,对女性也一样重要。到了冬天,无论外面天气多冷,可能冻到我们的皮毛,但千万不要冻伤我们的脏腑。这时不妨在做菜的时候加些姜,对家里人都有好处,女性多吃些姜还不容易生老年斑。

姜喜欢长在温暖湿度适宜的环境中,阳光要温煦,又不可太燥烈,想想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植物,上不失阳,下不失阴,得阳又非大刚大烈之曝阳,得阴又非寒冻霜凌之至阴,其温阳的作用必然强盛,又不会大伤阴津。不单单是吃,用它洗头洗脚都如小药。

但姜也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吃的。宋朝奸臣秦桧一直想通过拉拢权臣来控制朝廷。一次,他写帖请大臣宴敦,宴敦早就知道席无好席,宴无好宴。不仅谢绝赴宴,还叫使者带口信给秦桧,说:“姜桂之性,到老愈辣。”民间所谓的“姜还是老的辣”跟这个故事如出一辙。姜毕竟是辛辣之物,老姜更胜新姜,所以体虚寒盛的人宜食。阴不足、阳偏亢的人就不宜多吃了。

◎身要息止心要静,无怨无惧百病消

《阴符经》说:“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气功里也有一门“龟息功”。练功时只需静坐潜心,然后按功法运气修炼即可。可为什么要像乌龟那样呢?龟是好静而长寿的,它最懂得息止对于生命的意义。

到了闭藏的冬天,就如同土地一样,人的身体也要休息休息了。我们说早卧晚起,说保精养气,其实都是给身体一个环境,让它能歇过来,等来年春天再跟万物一同复苏。这时我们的神,我们的心也要休息。心神要静,静不是完全的不动,出家人尚不能完全做到,我们也就不必这样做。所谓的静、止是说我们的思虑不要太杂,不要太多。

冬属水,在情志主恐。对于老年人来说,恐的是什么呢?常听到很多年纪大的人说“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过去”“真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对生命的渴望和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往往让人心生惶恐。但我们再想想,这世界上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到七八十岁的,我们能活到这个岁数,每天吃饱了,还能出来聊聊天,晒晒太阳,跟朋友打打小牌,享享天伦之乐,不是应该庆幸,应该感激的吗?这样一想,还有什么可怕的,还有什么可愁的呢?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身体养好,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

9.坎卦——冬至:最宜护阳养气

(1)

坎卦包括三个节气:冬至、小寒、大寒。

冬至这一天,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冬至以后,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

“冬至日阳气归内。”正如坎卦所示,这时虽然气温最低,但中间已有一点阳气开始凝聚。冬至,水旺。我们的肾阳已经达到顶点。就像夏至的离卦中有一阴一样,我们须知天气与地气其实是不同时的,所以在天之阳高的时候,气温都会很高,但地气却会有残余的阴气。

◎年高少浴不早出,大热生汗恐春伤

现代人都很注重个人卫生,而且生活条件也好了,数九寒天的时候也大江南北各显神通,或暖气或空调或小太阳,把室温弄得高高的。这时大家都觉得跟夏天似的洗个热水澡对身体没什么反正屋子里不冷,又不会感冒。

其实在冬天即使室内温度再高,老年人也不宜洗澡洗得太多现在的人冬天也能享受到的温暖是跟自然界规律相悖的。天地有四时,阴阳有消长,人在冬天身体也应处在闭合的状态。说得通俗点,洗澡的时候腠理毛窍是开着的,体内的阳气容易散掉,在夏季,外面也充满阳气,这样人与自然的气息交流置换,以阳易阳,符合自然规律。但冬季即使人为地把室温升高了,天地间还是阴盛阳衰,老年人体弱,阳气本来衰微,所以以养、以保为要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是必要的,这也不代表就是不卫生,比起古人“一生三浴”我们的卫生情况可是好得太多了。

早上外面有雾气或能见度低时,尽量等雾散了,粉尘沉淀了再出去。冬季早上的温度又很低,起床尚要迟一些,晨练什么的就更要推迟点,等天地阳气渐充时我们出去就不容易生病了。

再有冬主收藏,大汗伤津,所以尽量不要让自己出太多的汗有些朋友觉得汗是体内没用的水分,出出汗能把身体里一些有害的物质排出来。汗液确实会带出毒素,很多中药都是靠发汗达到治病目的的。《灵枢》中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它有温养肌肉、皮肤的作用。因为汗是走皮肤的,所以它为阳,而津液中的“液”走的是骨,是脑髓,所以为阴。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大汗伤阳的原因了。冬天我们养身体里的本真,等到春天的时候就像有了萌生的种子,如果冬季时常大汗,就会使阳气轻浮,体内无根,到了春天就会生温病。

◎男子保精枸杞膏,女养气血大枣汤

古语说:“去家千里,不食枸杞。”为什么离开家远的时候不吃枸杞啊?难道它不好?恰恰相反,不食就是因为它养精固阳的作用太好了,男子阳精太壮又不在家中岂不容易乱性?所以古人说了这既智慧又有趣的话。

枸杞能入肝肾两经,是补虚的圣药,因为是平补,药效比较缓和,所以平时吃一些或加在食物中也没问题。上了岁数的人,或本身肝肾不足的,平时爱腰酸头晕,视力下降,男子遗精,都可以吃一些。民间盛传枸杞膏,比我们一般生吃药效要好,大家不妨试试。

把枸杞子用水洗净,捣烂,加点水用慢火熬煮。熬的时候多搅一搅,不要熬烧糊粘底。要熬得稠一点,晾凉后装在密闭性好的容器里,每天早晚吃上一匙,吃到立春即停。古人说能“轻身壮气,耳目聪明,须发乌黑”。

枸杞也是滋阴补精的常用药,酸甜,口感很好,还能抗衰老提高免疫力。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长期服用的,比如低血糖的人就不要天天吃枸杞膏了。

女子赖血而生,血为体之阴,正符女阴之性。大枣在中药里其实首用于补气,并兼有养血的作用。传说古时候宫里有位娘娘派了亲信去给她找驻颜益寿的方子。这亲信有一天走到了一个破旧的村子,实在口渴,就敲了一家门,想要口水喝。给他端水的妇人双手粗糙得很,看这双手的粗糙程度此人足有50多岁,但看脸紧实光泽,身体硬实,气力颇好,也就30岁上下。于是他好奇地问妇人多大年纪,妇人说已经50岁了。这亲信大惊,问她吃了什么好东西才保持不老的。妇人苦笑着说:“还好东西呢,一天到晚都吃不饱。有时就靠几个枣子顶着。”原来老妇人家着实穷得很,打的粮食不够吃,每年秋天就把家里几棵枣树的枣子晒干放在大缸里,冬天粮食不够了就吃枣充饥。几十年下来,虽然年纪渐增,却体力气血一如青年。

我们很多人都像这位娘娘一样,费尽心思想找些偏方秘法延年长生,但真正有效的其实就那么简单,古就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之说,可见,大枣真是温补的好东西。

枣最好是色红肉厚的,吃起来香甜黏软,但作为养生来讲每次不能多吃。每天生吃几颗,或放在粥饭里都可。那为什么不给女性介绍一些直接补血的东西,而是这补气兼补血的大枣呢?血就像是江河里的水,流动起来才能保持里面的生态平衡,干净清澈。这就是所谓的“流水不腐”的道理。血在我们的血管里也是要不停流动的,如果流得慢了,里面有害的东西就容易堆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血管就像堆满淤泥的河床。那怎么能让血正常地流动呢?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血液生成和运动的动力,血又是气的载体和化生的基础,所以在冬天万物运行都放慢脚步的情况下,我们身体的运行也是缓慢的,这时不但要养血,更要养气,养推动我们体内运动的原动力。所以女性在冬季每天都能吃几个大红枣的话就再好不过了。

(2)

◎不拘不纵温和性,水火相交迎初阳

冬至是一年中阴到尽头,阳开始复生的时候。如果用十二消息卦来划分节气的话,则此时是复卦,也就是一个阳爻五个阴爻的一阳来复。为了迎接阳气的到来,这时我们的精神要处于一种休息、静养的状态。

为什么我们说这时要水火相交呢?冬属坎,坎为水,水为肾所主,好像跟火没什么关系啊。《周易》中有一卦“水火既济”既济就是已经过河了。这卦上为坎,下为离,水在上,火在下。如果按照我们惯常理解的来看,水性是就下的,火性是炎上的,好像倒错了,应该是个不太吉利的卦。但正因为水在上,才能向下流,浇灭心火。所以,水和火交织在一起时,心火就不会过于亢盛而肾水也不会过于凝聚。

养精神其实养的就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心肾不交就会出现失眠、心悸、健忘、遗精等症状,所以要掌握好水与火的关系冬季要温和,既不对情志过分地拘控,也不要放纵。比如说还可以如常跟朋友家人出去吃吃饭,小酌一番,但是不要喝得大醉;晚上可以出去娱乐一下,但不能直到筋疲力尽才回家……凡事有度,像醉酒、透支型的娱乐都是伤身的,全年都应该避免,只是在冬季尤其如此,在冬季不注意这些方面,受到的伤害更大。

10.八卦节气养生总则

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也。然气候亦有应至而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

但天地动静,阴阳鼓击者,各正一气耳。是以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病焉。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

小人触冒,必婴暴疹。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而发何病详而取之。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

——《伤寒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如果一个人是阳性的体质,在秋冬就要去扶助阴气;如果是偏阴的体质,在春夏就要扶助阳气。

◎节气迟速,注意病气.

如果到了一个节气而迟迟没出现对应的天气现象,或还没到那个节气,所属的现象就早早出现了,比如霜降后气温还是很高迟迟没有霜降出现,这就是反常的季节。该热不热该凉不凉,人体很容易被逆乱的气候所伤,所以要注意。

◎前季不适,后季甚之.

如果春天做了不利养生的事,或觉得身体不舒服,就要注意夏季的保养,因为很多疾病在当季只是埋下种子,真正发病是在后面一个季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6-11 21:20bianchengfeng[上海市网友]103.47.250.230
    @浣孑箬依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层次,让我对易经八卦和养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期待更多相关内容。
    顶38踩0
  2. 2024-06-11 21:16浣孑箬依[台湾省网友]103.19.73.165
    对于易经和养生这个话题,有很多种观点,希望可以多给不同的观点和案例。
    顶21踩0
  3. 2024-06-11 21:11廖先生[上海市网友]203.20.48.240
    易经八卦和养生是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但文章中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很有见地。
    顶15踩0
  4. 2024-06-11 21:07紫晶瓶[山东省网友]203.104.35.42
    @天骄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希望可以多深入探讨一些实用的养生方法。
    顶7踩0
  5. 2024-06-11 21:03天骄[湖南省网友]203.0.148.77
    看了这篇文章,对易经八卦和养生之道有了更深的认识,很有启发性!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