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阳养在身:动则升阳 善能升阳 喜能升阳

2024-03-02 分类:综合

TIPS:本文共有 19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养生就是养阳》是关于中医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通过调节身体的阳气来维持健康。其中,“动则升阳”指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来增强体内的阳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而“善能升阳”强调通过饮食调节和食疗来补充身体的阳气,选择阳性食材能够增强体内的阳气。此外,“喜能升阳”则指内心的愉悦和开朗情绪有助于提升体内的阳气,对心身健康有益。这些方法结合起来,有助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本书对于希望通过传统中医养生方式来提升健康的人群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所以,自然健康理念强调:养生就是养“阳气”。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南怀瑾老师也说:“身体阳气足了,自然百病不生”。对于普通人来说,阳气充足,亚健康状态自然逐步消除。

什么是阳气?

在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中医学名词上的阳气,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

阳气从哪来?

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的遗传;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为主的吸收精气转化而来。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

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什么消耗阳气最多?是精神。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为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精神上的不调和,会引发脏器的病变。这种无形的阳气,左右着人体的健康,这也是养生最大的秘密。

阳气不足的原因?

阳气不足的原因即在于人体消耗的阳气超过了补充的阳气量,致使人体阳气总量低于维持正常运转所需。

阳气不足最直接的表现为身体不能维持恒温,常态下表现为基础体温下降,致使气血运行速度变慢,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下降,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结石等)及外来物质(如风、寒、湿气等)不能及时排出而瘀积成疾。

如果阳气稍有不足,人体功能基本能维持,但人会有肥胖、手脚冰凉、腰酸背痛等各种不适症状。

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在一些原有旧疾、旧伤或先天缺陷处瘀积堵塞现象更为严重,致使这些部位生理功能明显失常,而外在突出表现为某一部位的病变。

人体的“三阳开泰”

“三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

“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人体的阳气升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过程,将其称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动则升阳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么就气血流通,百病不生了。

中医有一句话:“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的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养生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有一个标准,就是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宜,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

善能升阳

道家名着《太上感应篇》中对“善”作了三个定义:第一是语善,第二是视善,第三是行善。

“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柔和的话;“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间的大美,以此养目调心;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行为其实都是“行善”。

《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这是能延年祛病的。

喜则升阳

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

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喜心,对身体的滋养是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的。

生活当中应该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欢快的娱乐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读自己喜欢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阳气升发。

把握健康命运,是每个人应该不遗余力地去改变的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阳气旺盛不仅不会受到病邪侵害,还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悦,心想事成。

所以,认识“养生就是养阳气”的价值,从心出发,从三阳开泰做起,升发自己阳气,就是改变自身健康命运的最好方法,这也是自然健康理念的自信源泉之一。

如果觉得《阳养在身:动则升阳 善能升阳 喜能升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02 19:54凝听花开[台湾省网友]103.22.188.173
    @极限“学习怎样升阳,让自己的能量更加充沛。”
    顶1踩0
  2. 2024-03-02 19:48极限[河南省网友]202.124.18.14
    “喜欢这样的正能量,让人觉得生活充满希望。”
    顶5踩0
  3. 2024-03-02 19:42平凡的坏女孩[北京市网友]119.148.185.202
    “升阳之道,让人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了!”
    顶10踩0
  4. 2024-03-02 19:36lzl[西藏网友]202.6.7.185
    “阳养在身,身体健康最重要!”
    顶8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