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尼赫鲁的糗事:中国战胜印度让他尴尬

2024-02-12 分类:热点

TIPS:本文共有 27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尼赫鲁曾对中国的军事实力表现出自信,认为中国无法战胜印度。然而,事实却证明了他的错误。1962年,中印边境发生冲突,印度军队遭遇惨败,中国实现了迅速占领印度的目标。这一结果让尼赫鲁感到尴尬和沮丧,也成为了印度国内和国际上的重大挫折。这场战争对尼赫鲁的声誉和印度的地缘政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让他重新评估了中国的实力和意图。

提起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这个号称最大的民主国家和我们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同样相当庞大的人口基数,同为文明古国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又在近代同样有着屈辱的历史;同样渴望着民族复兴在世界舞台上有所作为。

在广袤的亚洲大陆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印两国曾经有过传为佳话的文明交流,而在近代相继摆脱殖民统治之后却兵戎相见,留下至今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

我们不能被当前的太平盛世所麻痹,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时刻准备为维护国家利益而战。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对印自卫反击战。

中印边境为何会引起争端?三点原因,不容忽视。

(一)中印边境的地理概念

中印边界全长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600、450、650)。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其中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我们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平方公里,现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里。

在中国印制的地图上,西藏南部有一片地区只标志寥寥无几的城镇地名。不了解情况的中国人如果想去那一带走走,离很远就会被边防军挡住,印度军队就在对面。他们会发现那片地区事实上只在中国地图上属于中国。如果换一张印度地图,那片地区是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还多两倍。目前中印两国的实际领土控制线是中国一直不承认的“麦克马洪线”。画在中国地图上、实际却在印度控制下的土地有九万多平方公里。解放军作家金辉对那片土地这样换算:

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一个浙江省;

相当于三个台湾、六个北京;

相当于一个匈牙利、两个丹麦、三个比利时;

相当于六个科威特;

相当于十个英阿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相当于二十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

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

是中国版图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二)中印边境争端的历史原因

到了清朝末年,我国国力衰弱,内外交困,无暇顾及边远地区,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东印度公司觊觎我国西藏,背着我国中央政百度权胁迫西藏地方政府划定所谓边界线,我国政府不承认但又无力收回失地,造成边境领土不断被蚕食,这给后来现代国家边界划定造成很大隐患。

当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后,却意图继承英国在我西藏地区的非法利益,不仅怂恿西藏独立,扶植藏独势力,还多次趁我国刚建国,主要精力放在抗美援朝战争上时,染指我国藏南地区,提出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不断在中央边界地区制造事端,挑起矛盾。

(三)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它公然宣称:喜马拉雅山脉顶部形成的分水岭就是中印之间的天然边界;这条线已经得到19西姆拉条约和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换文的确认;该线以南地区历来受印度管辖,与西藏无关。在这样的霸权思想指导下,印度把它在东段的实际控制范围从传统习惯线逐步向北推进到“麦线”附近。

我国历来主张阿克赛钦地区为我固有领土,不存在争议,而有争议的藏南地区中印双方印进行谈判,合理划分。但是印度拒不接受我国的条件,反而在我国困难时期抛出“前进政策”——在不和中国军队冲突的前提下,印度将在中印任何争议边界持续推进,一直推进到不能推进为止,从而造成既成事实。从而引起战争。

1959年8月25日,在中印边界东段的朗久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印边界的第一次武装冲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口冲突。面对印度方面的不断寻衅滋事,毛泽东主张“先礼后兵”,“退避三舍”,提出了一系列边境斗争原则。

在印度的挑衅面前,为缓和边境紧张局势,中国边防部队还单方面作了后撤,并规定在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30公里以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在20公里以内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这些克制和忍让,却被尼赫鲁视为中国软弱可欺,蚕食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的退让是为了避免战略上两面作战,他们定下的步步向中国境 内推进的决心已经经受住了“考验”,中国军队绝不会与印军直接对抗。印度舆论则大肆吹嘘,说印军已“在2500平方英里的广阔战线上全面推进”,尼赫鲁取得了“拿破仑式的大胆的规划所取得的独一无二的胜利”。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正式开始,至11月21 日基本结束,历时一个月。

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由东西两路出击,在西线拔除印度据点43个,在东线将侵入朗久和达旺的印度军队赶走。24日,中国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边境问题,遭到印度拒绝。印度没有料到会遭受中国军队的如此一击,面对中国大规模的反击,刚一交手,印度军队便溃不成军,两次反击,第一次被俘900多人,第二次被俘的人数更多,而印度方面却宣称没有俘获一名解放军,这让尼赫鲁感到极其羞辱。11月中旬,印度再次向中国发动多次进攻,均被中国击退。中国军队乘机挺进“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将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度精锐部队打得一败涂地。

在一个月的武装冲突中,印军三个旅被全歼,三个旅各被歼灭大半,五个旅各被歼灭一部,总共被歼九千八百余人。 就在中国举得巨大胜利之时,1962年11月周恩来突然宣布单方面停火,并分阶段撤退到1959年双方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20公里处。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如期在中印边界各段主动停火;12 月1日,我军准时开始后撤;12月中旬,我边防部队奉命将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弹药、车辆、服装等,包括一批印军还没有来得及打开箱子的美式自动步枪以及一架苏制直升机,全部交还了印度。在1963年5月26日以前,中国把印军被俘人员全部释放回国。

对于中国在胜利的情况下鸣金收兵,退避三舍的做法,很多人不理解,笔者认为,突然鸣金收兵在当时具有其必要性。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对中国进行政治包围、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台湾蒋介石叫嚣着反攻大陆;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从南边逼近中国;中国和苏联闹僵;蒙古在苏联的操控下与中国对立,如果此时再和印度发生全面战争,只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反华势力会借此机会发动反华浪潮,国家安危就难以保障了。此时,中国克制自己,避免冲突的全面升级,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毛主席说:“中印自卫反击战是一场军事政治仗,或者是政治军事仗,至少能够中印边境十年的和平。”

正是这个道理。此时的中国需要和平,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觉得《尼赫鲁的糗事:中国战胜印度让他尴尬》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12 20:31小白[宁夏网友]43.241.49.136
    作为印度的领导人,尼赫鲁确实在中国面前碰了壁,很不好看。
    顶4踩0
  2. 2024-02-12 20:16★不想放棄★[山东省网友]103.230.207.209
    尼赫鲁的糗事成了笑柄,但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实力。
    顶0踩0
  3. 2024-02-12 20:01愤世嫉俗[重庆市网友]202.41.13.221
    @孙源声看来尼赫鲁对中国的战胜真的让他难堪,这个屈辱不好消化啊。
    顶42踩0
  4. 2024-02-12 19:46孙源声[四川省网友]203.14.118.130
    尼赫鲁的糗事是真的尴尬,不过历史就是历史,无法改变。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