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家喻户晓的减肥保健品 遭遇业绩亏损(如今出售资产自救)

2023-07-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具有功能性的快消品,很容易获得市场的亲睐。但是,单纯的依靠广告营销,没有良好的品质支撑,往往只能昙花一现。尤其是保健品企业,更加容易折戟沉舟。如今昔日风光无限的“减肥第一股”,如今已经跌落神坛,深陷业绩瘦身期。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关于减肥的话题,一直备受段子手的调侃。什么三月不减肥,全年徒伤悲、减肥是女人一生的事业、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等,各式各样的调侃层出不穷。由此可见,减肥市场需求,显然是非常庞大的。有需求自然市场,碧生源应运而生。找准目标人群,经过“烧钱式”的广告营销策略,迅速占据了市场。2010年9月,碧生源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减肥第一股”。

不过,根据碧生源发布的2018年业绩报告,家喻户晓的碧生源,如今有点失宠的迹象。2018年碧生源的营收是3.78亿元,同比下降30.3%,归母净利润亏损0.95亿元,同比下降2432.33%。两大畅销的明星产品“常润茶”和“常菁茶”,收入均大幅下滑,分别下滑了43.8%和22.9%。要知道,碧生源的业绩,主要就是由这两款畅销产品拉升的,甚至凭借着这两款热销的茶剂,创下营业额8.74亿的峰值。

碧生源8.74亿的营业额,可能没有那么惊人。但是,碧生源的毛利,却能够吸引无数的目光。因为毛利达到7.83亿至8亿,换句话说,营业额的9成,都是毛利。如今,畅销的2款产品的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自然会影响整体的业绩。但是,这两款热销的茶剂,业绩下滑,也属于正常现象。

首先,减肥茶的市场,利润空间大,自然会吸引大量的资本。如此一来,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变多,加剧了行业竞争。而且,消费者正在变得理性,对于保健品产品,不再盲目追逐。所以,市场份额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很难再大幅度上涨。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又业绩下滑的,自然也会有业绩上涨的,只是碧生源的市场份额,由于运营不佳,出现下滑而已。

其次,碧生源的研发力量有点欠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的王牌产品。而且,碧生源的王牌产品常润茶和常菁茶,并不是自主研发的产品,而是收购而来。当然,不管的是研发,还是收购,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创造效益就好。常菁茶的本命是“碧生源减肥茶”,由于违反了保健品产品的名称,不能含有产品功能的规定,于2016年,更名为常菁茶,或许有了陌生感,当年的业绩,亏损了7456.6万元。

碧生源产品的热销,离不开广告营销。而碧生源持续的广告支出,在业绩较好的时期,并不明显。但是,业绩下滑时期,大手笔的广告支出,也成为拖累“业绩的包袱”。碧生源的王牌产品,不再受到市场的亲睐。再加上高昂的广告费用,碧生源的业绩进入瘦身期。

2013年至2015年,为了挽救业绩,碧生源和苹果殊途同归。多次上调了零售价格,弥补业绩。不过,于2016年至2018年,又下调了价格,继续促销活动,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力。但是,根据财报来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起色。当然,碧生源不仅仅是在产品销售上,谋求解决方式,还选择了较为迅速的抛售旗下资产。

2018年12月31日,碧生源将位于北京西四环的碧生源大厦,也是碧生源的总部,作价5.55亿元出售了,用来回笼资金。而卖掉总部的资金,碧生源也了一番规划。1.2亿元用于日常周转,1.5亿用于偿还贷款,剩下的用于派特殊股息,或用于潜在对外投资。除此之外,碧生源还卖掉了北京碧生源食品饮料的全部股份,回笼了7500万。只是,款项分为两次,2018年收到了600万,而剩下的6900万,延期至2019年8月底。

碧生源的卖楼、卖股,虽然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但是,却令碧生源得到了缓冲期。不过,对于碧生源来说,继续依赖王牌产品常润茶和常菁茶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想要继续屹立于市场,除了王牌产品,还需要增加新的利润源,不然,依然会令业绩进入瘦身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如果觉得《家喻户晓的减肥保健品 遭遇业绩亏损(如今出售资产自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