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乌米饭)

2023-07-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本文乃作者小页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佛教是产生在古印度的宗教,在汉代开始传入中国。其中从西域传入北方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称为“大乘佛教”,从南亚传入云南傣族等民族地区的称为“小乘佛教”,传人西藏再而传进蒙古族等民族地区的称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佛教在饮食上的主要要求是不出家的居士“不杀生”、“不饮酒”,此外如果要求严格一些的话,则“不食非时食”。19世纪中叶的时候,东北地区一些信奉佛教的蒙古族人在身上佩戴一种布带,表示自己不吃马肉和其他牲畜肉。妇女佩戴褐色布带,在右股侧方打一个结,末端垂到地面;男人则把这种布佩戴在腰上。

云南德昂族的不同支系信奉小乘佛教的不同教派,如汝买支系信奉“润”教派,而别列支系和梁支系信奉“左底”、“多列”派。左底和多列教派教规严格,严禁杀生,但是,他们并不禁止吃猪、鸡、鹅、鸭等牲禽的肉。只要是别人杀的,他们可以去买来煮吃。

在中国,与佛教有关而且影响比较大的饮食是四月八的乌米饭。乌米饭是用乌叶染米,或以南天烛的叶子捣烂滤出汁水浸泡糯米之后蒸成的米饭。这种习俗是受到佛教的影响才产生的,尽管乌米饭据说是道家发明的东西,但是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了不同的解释。

道教讲究清心寡欲,饮食上主张少吃荤腥。他们制作的乌米饭过程较为复杂,在蒸熟晒于之后还要九蒸九晒,使其颜色青绿,耐储存。后来还加入许多药料,变为一种滋补食品,称为“青精饭”。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谷之四)中则说:“ 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

在四月八食用乌米饭只是南方的习俗,也许是“乌米”与“阿弥”音近的缘故,人们便把“乌米饭”附会到“阿弥饭”,与佛教联系起来了。但是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有关制作黑米饭的八种辅料,其中有“南天烛、男续、染菽、惟那木、乌饭草、黑饭草”等。面对这些奇怪的名词,明人李时珍感叹说:“南烛诸名, 多不可解。”而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说有关染黑米饭的植物“凡有八名,各从其邦域所称,而正号是南天烛也。”尤其是“惟那木”,看来是一个非汉语的词汇,也许对这种植物的使用最初是从国外传入的,或者是从非汉语地区传入的。因为道教的“青精饭”并没有过多谈到使用植物叶汁浸泡糯米的步骤。

四月八传说是佛的诞生日,中国佛教徒过去普遍在这一天举行浴佛、放生等活动。放生的观念传到少数民族地区变成了对耕牛的尊敬,在这一天,人们给牛吃好的东西甚至是米饭。其实这正是要进行春耕的时候,人们产生这种敬牛观念是很自然的。自元明以来,庙中的僧侣在四月八这一天吃“乌饭”,朝廷赐群臣吃“不落夹”(一种面食,与今天的粽子类似),僧人常常以乌米饭赠人。

少数民族四月八吃乌糯米饭,物质形式上大体是吸收经汉族地区演变了的佛教的东西,而在精神上却另外生发出自己的各种解释。湖南一些地方的瑶族关于在四月八吃乌米饭的起源,传说是古代一位孝道的姑娘每天为在山上劳动的母亲送饭,她用最好的稻米给母亲煮饭,为了不使自己的饭和母亲的饭混淆在一起,就在自己的饭中掺入一种树叶作为区别,结果自己的饭变成了乌米饭。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孝道的姑娘,人们向她学习,而且在饭中使用的树叶种类也逐渐增多。

瑶族的这种习俗在明代就见于文献,邝露在《赤雅》中说:“瑶人社日以南天烛染饭,竞相遗送。”布依族在农历四月八吃黑糯米饭并以黑糯米饭喂牛,其起源传说有两种,一种是说在古代人和牛都吃饭,由于天旱减产,难以维持,人便用嫩枫香叶水把饭染黑,然后哄牛说:“ 没有米了,我们都在吃你的屎。”牛无奈只好去吃草。后来人为了表达对牛的歉意和忏悔,每逢四月八就用黑糯米饭来喂牛。

另外关于乌米饭的起源,在汉族地区有一个与目连救母有关的传说。目连为了拯救在地狱中如处倒悬状态的母亲而去送饭,但每一次送去的饭食都被狱吏吃掉,后来他便想出了把饭染黑的办法,狱吏们见到黑黑的饭而不敢吃,于是他的母亲就能吃到饭了。后来施主也施舍这种黑饭,同时也有僧尼发放这种饭食求施。再后来才由七月十五变到四月八来。

浙江畲族和贵州苗族流传的关于黑糯米饭的来历传说中,都讲到去探望被关在监牢中的民族起义英雄。以前每送去好吃一点的东西,都被看守偷吃掉了,为了使好饭菜不被看守吃掉,人们便把饭染黑,使米饭看上去不干净看守才不敢偷吃。而侗族则说关在牢内的人是宋代名将杨文广,他西征之后随狄青到南方,除暴安良,深受群众的爱戴。他在一次战斗中被俘,人们为了营救他,想出一个办法是让他在牢狱中吃饱,有力气,于是把糯米饭染黑使狱吏不敢偷吃。四月八那天他打破牢门逃了出来。这些传说当然。不是黑糯米饭的起源,看上去却像是后来人对黑糯米饭的利用。显然这些传说彼此是有关系的,只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附会上不同的人物和情节而已。

人类的胃、口、鼻子构造是相同的,消化系统、消化功能、嗅觉也相同,应该说,香甜的东西和酸臭的东西对人类的任何民族的胃和鼻子都具有相同的作用。但是,宗教从观念上对食物的好坏、可吃不可吃等施加了影响。任何一个人第一次吃到从未吃过的东西的时候,种种不适都不可避免。而如果有机会让他一直吃下去,过不了多长的时间他就会“脱敏”,反而喜欢上它。在宗教观念的作用下,对某种食物的排拒,使人们从一开始就无法品尝它们。这种限制只能使某些民族对另外一些食物产生特殊的感情,生发出特殊的观念。

参考资料《中国饮食》

如果觉得《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乌米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