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这才是医药股下跌的本质原因(其他人都没说清楚)

2023-07-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5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林教头主要研究大健康,因为最近医药股不给力,朋友们陆陆续续给我发各种文章,讲的都是最近医药股(尤其恒瑞)为什么跌跌不休。我印象里应该收到有4次这样的文章了。

朋友们问我:你觉得怎么样?我觉得好有道理。

我回答:这些文章唧唧歪歪老半天,说的都是业内的共识,什么集采啦,政策啦,以量换价,所以以后赚钱就少啦。有的还会把集采同最近的“双减”也联系起来,什么仿制药利润太高,侵蚀老百姓的购买力啦,所以国家要压制你的“不合理暴利”啦……有的文章最后还不忘振臂一呼:“我们需要罗氏、辉瑞那样真正的创新药!”

好像挺有道理,但还是没说到本质上。

因为昨天又有朋友给我发了类似的文章,我顿时觉得不吐不快,说说自己的看法。

产业未来?美日路线之争

如果还只是因为集采或者监管政策频出,那么问题都不大。集采?早就实行了好久了,利空出尽,按理说市场已经兑现了预期。但看看恒瑞,97.16到今天的46.59,回撤了52%,并没有“消化利空”的意思。于是,就有一些人跳出来,说新的利空出来了,就是国家打击不合理暴利,要扩大中产阶级群体,要把人民交给医药的钱都拿回来促进消费……

集采,或“打击不合理高利润”,都只是表象。

今天Henry还涨了3个点,但一两天的走势说明不了问题,从图表上看,大趋势都是向下。

真实情况是,市场不知道中国医药行业将来会往什么路线去走,到底是美国路线,还是日本的路线。市场曾经以为是前者,但现在,心里越来越打鼓,越来越怀疑会往后者发展。这将从底层重塑中国医药行业长远的估值逻辑。正所谓知往鉴来,对产业前景的判断,不能只停留在眼前,天天拿什么“集采”、“双减”来说事。

美国路线

在床破还没上台之前,美国是我们发展的对标。林教头是学经济学的,从小就被告知:你看,美国佬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那么高,所以服务业占比高是经济发达的标志!

这是美国。

“十四五”出来后,人们发现,美国并不是唯一的对标,我们可能应该学习德国,不要像美国佬一样制造业空心化。德国的制造业占比是21%,是美国的2倍。关于制造业的未来,可以看“投资林教头”之前的文章:《未来十五年产经大势与2021年投资机会》。

同样地,喜欢简单对标美国的思维方式,不顶用了,中国发展到这个地步,也逐渐意识到美国不是唯一的榜样,但是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就拿资本市场来说,不少人还拿类似这样的数据来说事:你看,美国市值最大的都是科技公司(包括医药),A股居然还都是那些传统行业和卖白酒的!

凭着简单对标的思维,很多人还会喊出“中国必然也会像美国一样,出现几家万亿市值的医药股”之类的口号。

日本路线

美国的医药股之所以市值大,是因为美国医药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2020年9月,央视网发表了一篇文章,列出了2020年美国最贵的20款药物,30天处方的零售价格在2.7万至7.1万美元不等。正因为如此,美国的医药公司创新动力很足,也诞生了强生、辉瑞这样的巨头。

但现在市场发现,我们可能不会成为美国。

日本从80年代开始控制药价,药品定价并非完全市场化的。其结果是,1991-2000年这10年间,日本龙头药企在本土的销售基本“0增长”。说几家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武田制药增速3.26%,卫材增速3.81%。熬过了10年,也没见好转,2000-2019年,武田的增速大概1.3%,大冢制药1.8%。

为什么增长率这么低?因为以量换价,量价相抵。在此期间,日本医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小企业出清,巨头吃掉剩下的市场。但吃掉的同时,药价也一直在被压制,于是,量上去了,价格下来了。

今年6月,我曾经对恒瑞做过估值,可参考“投资林教头”的文章《恒瑞医药现在值多少钱?(2021年中估值)》,当时我的假设是:恒瑞能保持每年20%的增长率,10年后,参考美国辉瑞,可以给到3%的永续增长率。但3个月过去,我们还能“参考美国的辉瑞”吗?我表示怀疑。所以我对恒瑞的估值数据要做调整——目前政策还不明朗,如果当真是日本路线,那么增长率要大幅下调。

美国医药公司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估值,在于其定价权。按理说,医药公司的定价权是很高的,但我们忽略了PEST分析里的第一个要素……

医药不行了吗?

当然不是。

在失去定价权之后,日本的医药指数依然稳健上涨,长期来看跑赢食品、银行、通信。我们凭常识也知道为什么:人类对医药的需求必定是刚需。

这是卫材的增速,看得出波动很明显,但似乎没有我前面说的那么不堪(3%),2018年甚至超过10%。

而且ROE似乎一直在改善。

这是因为,有两个事情很关键。一个是集中,既然要控价,小公司肯定受不了,巨头捡剩下的蛋糕。从这一点看,国内的医药巨头们——包括恒瑞——也没什么问题。

另一个比较有问题,那就是国际化。控价是针对本国人民的,但如果你能把药卖到海外去,你就可以不怕控价了。卫材如今的海外销售占比已经超过30%。

但恒瑞的国际化倒是个问题。2015年,恒瑞海外营收占比3.82%,2020年,是2.73%。

相对优势理论

国际化如果没解决,中国医药企业的估值恐怕还会继续掉。

根据大卫·林教头……啊不,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中国可以做自己相对来说更擅长的事情,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扩大蛋糕。记得邱国鹭说过,他认为中国的相对优势在于制造业,而不是医药研发。

这再一次说明,无脑对标美国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比如器械巨头迈瑞,2015年的海外营收占比33.33%,2020年是47.16%。当然,你可以说跟疫情有关,但是在2019年,占比也有42.41%,2018年是25.58%。不管怎么说,也比恒瑞的国际化要成功。有的人会拿器械巨头GPS(GE、飞利浦、西门子)说事,说迈瑞的研发投入以及体量照样不及GPS,记得我们这里说的是相对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就是说,即使我器械、制药都不如美国人,但相对于制药来说,我们器械会做得更好一些,那么,我们做器械,和老外国际贸易,我们也能把蛋糕做大。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是不一样的。

那么,器械怕不怕集采呢?如果从日本的产业史来看,行业集中+国际化,是可以抵消国内市场集采带来的影响,因为器械的国际化证明了相对优势理论。最近也没看恒瑞了,到底医药企业的国际化可行性如何,靠不靠谱,还得向各位有研究的读者请教了。

如果觉得《这才是医药股下跌的本质原因(其他人都没说清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