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侯景之乱:不占兵力优势的侯景为何能迅速过江(并且攻克建康)

2023-07-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71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被东魏军队击败之后,侯景带着残兵败将逃往南梁的寿阳(今天的安徽寿县一带),萧衍收留了他。

但是侯景很快反客为主,利用自己的残余人马控制了寿阳,然后在当地招兵买马,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

在此期间,侯景又蒙骗了萧衍好几次,得到了很多好处。

他说自己的士兵没有足够的军服,请求朝廷给一万匹布;又说武器不好,请朝廷派能工巧匠重新打造。萧衍全部答应。按理说萧衍也是个精明人,为什么会被侯景耍得团团转呢?可能是他觉得侯景没多少兵,对自己构成不了威胁。他低估了侯景的破坏力。不久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这次东魏和南梁交战,主要是因侯景而起,东魏正和西魏处于敌对状态中,高澄不想又多一个敌人。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不久,高澄就派使者来到南梁,表示东魏愿意与南梁恢复和平。

萧衍也希望减轻边境的压力,于是他也开始派人与东魏接触。但是侯景并不希望双方缓和。

侯景的叛乱给东魏造成了很大损失,高澄一直想严惩他。如果萧衍和高澄讲和,侯景很可能被萧衍出卖,因此他极力反对和谈。

萧衍根本没理他。

这激怒了侯景,他决定再次起兵造反,开始暗中准备。

其实在大乱出现之前,南梁本有机会阻止这场动乱的发生。

南梁的司州刺史羊鸦仁得知侯景在寿阳有异动,多次向朝廷报告。但是大臣朱异认为侯景不敢造反,把这些报告全部扣了下来,因此萧衍对侯景的异动一无所知。

侯景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确保胜利,他还找了一个内应∶萧正德。萧正德是萧衍的侄子,他为什么要帮侯景这个外人呢?他是为了圆自己的皇帝梦。

萧衍在早年间没有儿子,就把萧正德当成了养子,萧正德原本指望自己可以当上太子,继而成为大梁皇帝。但是计划不如变化,后来萧衍有了好几个亲生儿子,太子之位自然就轮不到萧正德这个养子了。

萧正德因此对萧衍很不满。

侯景听说这事之后,就派人给萧正德送了一封信,表示愿意运用自己的力量帮萧正德当上皇帝。

萧正德非常高兴,立即答应做侯景的内应。这真是利令智昏,侯景不过是利用他而已。

公元548年,侯景在寿阳起兵作乱,就是著名的"侯景之乱"。侯景的动作很快,他迅速攻下了马头等地,抓住了当地官员。这下子萧衍终于认清侯景的真面目,紧急调动各路军队去平叛。侯景没有在原地等官军过来,他主动出击,以攻代守。

侯景所在的寿阳离合肥不远,他故意放出假消息,说要进攻合肥。在梁军难以判断侯景动向的时候,他带兵向东南方向突进,迅速打到了历阳(今天的安徽和县一带)。

历阳和南梁都城建康只有一江之隔,萧衍感觉到了危险,派兵守在了长江边。

侯景虽然来到了江边,但是在南梁沿江布防的情况下,他想过江还是比较困难的。

这时他的内应萧正德出马了。

萧正德利用职权调出很多船,说要运送芦苇。

萧正德是萧衍的养子,梁军自然没有多问。萧正德把侯景部队分批藏在船中,堂而皇之地过了江。

过江之后,侯景马上带兵杀向建康,萧正德也带兵加入了叛军,叛军的势力越来越大。

萧衍慌了神,急忙派兵阻挡,但是他的人马久疏战阵,大多一触即溃,叛军逐渐逼近了宫城。

关键时刻,大臣羊侃表现出众。

他散布消息,说援军快到了,以此稳住军心。

这时叛军使用了火攻,打算用火烧毁东掖门,趁势冲进来。

羊侃立即让人取水灭火,同时指挥弓箭手向叛军放箭,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火攻失败之后,叛军改用了攻城车。

叛军使用一种被称为"木驴"的木制攻城车,向城门发起冲击,守军的弓箭无法击退敌人。

羊侃见招拆招,他让人制作了很多易燃物,然后扔向木驴,木驴很快被烧成一片灰烬。

叛军接着用了第三招∶堆土战术。

叛军在城外堆起很高的土山,打算沿着土山冲进城里。

羊侃不慌不忙,让人在城内挖地道,从地下接近城外的土山,把土山下面的土挖空,土山很快倒塌,叛军再次失败。

几次进攻下来,叛军没有任何进展,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在城外建起长围,把宫城封锁起来。

这时大臣朱异却出了个馊主意,他建议守军出城攻打叛军。

羊侃表示反对,他认为派出少量人马无济于事,如果派出大量人马的话,万一战败撤退,大队人马很可能堵在城门的小桥上,到时得不偿失。

萧衍不听,下令军队出城攻击。

他的士兵斗志不高,一遇到敌人就开始逃跑,果然像羊侃预料的那样,一大帮人抢着过小桥,结果很多人被挤到水里淹死了。

虽然损失了部分人马,但是在羊侃的指挥之下,官军依然坚守着宫城,把叛军挡在了外面。

叛军招数全部被羊侃破解,他们决定针对羊侃想办法,于是拉出来了一个俘虏—-羊就。

羊就是羊侃的大儿子,在叛军攻入建康时不幸被抓,叛军把他押到城边给羊侃看,意思就是∶再不投降,就把你儿子砍了!

叛军的做法很卑鄙,羊侃内心备受煎熬,但他依旧选择以国家为重。羊侃站在城楼上,看着在城下被叛军绑住的羊就,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以身许国,不能因你而投降。"

说完之后,羊侃拿来弓箭,对羊就做出射击动作。

叛军吓了一跳,他们没想到羊侃这么忠义,只好把羊就押了回去。不久以后,第一波支援萧衍的军队赶到了建康。

南梁邵陵王萧纶、超武将军萧骏、谯州刺史赵伯超等人带兵从京口(今天的江苏镇江一带)启程,很快抵达了建康(今天的江苏南京一带)。

侯景赶紧派出一万人马去拦截,结果被援军击溃。

于是侯景亲自出马,带兵和援军对峙于覆舟山,双方僵持了一整天,谁也没有先出手。

等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侯景主动后撤。

萧骏不想就这么放他走,带兵追击,结果被叛军打败。

梁军虽然来了不少人,却不够团结,看到萧骏有难,一旁的赵伯超不仅不去帮忙,反而带着自己的部队逃跑了。

这导致援军大乱,侯景趁机带兵猛攻,梁军一败涂地,萧纶本人逃回京口,部队的物资全部落到了叛军手里,第一波援军失败了。

不久之后,第二波援军赶到。这次来的是南梁柳仲礼、韦粲等。

侯景之乱爆发的时候,韦粲正在庐陵,听说侯景造反,他立即带兵前去支援建康。

走到半路,韦粲收到一个坏消息∶侯景已经过了长江。韦粲于是去找内史刘孝义,问他该怎么办。

刘孝义漫不经心地说∶"如果侯景真的打过了长江,皇上肯定有诏书通知我们,不用相信流言。"

言下之意,没人通知我们,我们就装作不知道。

听他说出这种话,韦粲气愤地说∶"叛军过江后可以直接攻击都城,封锁交通,朝廷怎么传诏书过来?难道我们就心安理得地在这儿坐着?"

说完之后,韦粲丢下不负责任的刘孝义,自己带兵前进。

不久之后,司州刺史柳仲礼、裴之高、韦粲等人的部队先后赶到建康附近,梁军聚集了不少人。

兵力是多了,但是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听谁指挥呢?

各地方官带来了自己的人马,现在既然要一起对付叛军,就需要选出一个人做统帅。

柳仲礼长期镇守边疆,他手下的部队战斗力强劲,韦粲提议由柳仲礼出任统帅。

但是裴之高觉得柳仲礼年龄比自己小,不愿意听他指挥,大家争执了很长时间,也无法达成一致。

梁军如果不能团结起来,那就是一盘散沙,难以取胜。

韦粲看到这种局面很着急,主动找裴之高沟通,裴之高最终同意支持柳仲礼。

总算把统帅确定了下来,梁军开始向敌人逼近。

韦粲率先带兵前往清堂,打算抢占一个阵地。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他们特意在晚上出发,打算在天亮之前建好一个营垒,稳扎稳打。

可惜天公不作美,当天晚上突降浓雾,韦粲的人马在浓雾中分不清方向,花了很长时间才赶到清堂。

没过多长时间,天就亮了,由于时间仓促,韦粲部队没有建好牢固的营垒。

这个弱点很快被侯景发现,他马上带兵打了过来。

由于营垒没有建好,韦粲没有选择防守,而是派下属郑逸带兵出击,同时派下属刘淑莹带人攻击叛军后方。

但是刘淑莹胆小怕死,按兵不动,郑逸得不到支援,很快战败,韦粲也被叛军杀死。

消息传来,柳仲礼马上带兵冲了过去,杀死了几百个敌人。不过柳仲礼本人也被砍伤双方都有损失,继续隔着秦淮河对峙。

随着时间的推移,赶来支援萧衍的部队陆续抵达,梁军兵力越来越多,形势一片大好。

但作为统帅的柳仲礼却不敢再次带兵进击,梁军只是围着叛军建起了很多的营垒,包围了叛军。

于是建康就出现了围中围∶叛军把萧衍包围在宫城里,援军又在外面包围了叛军。

叛军的日子也不好过,在长期的封锁之下,都城一带开始出现瘟疫,很多叛军士兵得病而死,而且叛军的粮食快吃完了。

侯景有点怕了,使出了缓兵之计∶和谈。侯景派使者前往梁军那里,开出下列条件∶第一,给自己一些地盘;

第二,让萧大器陪同自己的军队离开建康。侯景表示只要满足这些条件,他马上带兵离开。

萧大器是太子萧纲的嫡长子,侯景想让他送自己出去,防止梁军中途变卦。

考虑到萧大器是重要人物,梁军不同意让他去,提议把陪同人员换成皇族成员萧大款,侯景答应了,事态有所缓和。

不过梁军忘了一点∶侯景这人不讲信用。

侯景之所以和梁军和谈,主要是因为己方粮食不足,难以坚持太长时间。

但是在和梁军打交道的过程中,侯景发现梁军并不团结,迟迟没有渡过秦淮河来攻击自己。侯景胆子又大了起来,他没有遵守和谈的承诺,继续带兵猛攻宫城。

关键时刻,在宫城里主持防务的羊侃突然病死,守军士气大受打击。由于被叛军长期围困,宫城内也出现了瘟疫,很多人病死,守军已经到了极限。

在叛军的持续攻击之下,宫城终于被攻破,萧衍落入了叛军手中,局势大变。

侯景派人把萧衍和太子萧纲监视了起来,然后伪造了一份诏令,把外面的援军全部遣散了。

萧衍很有骨气,虽然身处险境,但在很多事情上并不配合侯景。侯景一怒之下断掉了萧衍的食物供给,饿死了萧衍,然后立太子萧纲为皇帝,让萧纲做自己的傀儡。

如果觉得《侯景之乱:不占兵力优势的侯景为何能迅速过江(并且攻克建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