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康熙选拔用人之道:力求用人思想上的民族平等(重用汉族将领)

2023-07-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8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从人类进步发展史来看,在文明社会中,各个民族的文明智慧都有着相互影响相互继承的一面,因而知识不分国界,掌握着大量知识的人才并未集中在某一国家和民族之内,因此说某个民族比其他的民族聪明,未免妄自尊大,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和客观现实。

在封建社会中,对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者来讲,要招揽人才,如果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正缘于此,作为满洲贵族的首脑,要实现对大清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有效治理,在用人上也不能局限于满洲人,而应向更广泛领域延伸,特别要重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知识分子,并利用汉族封建统治秩序来改造本民族已不合时宜的统治方式,借以达到巩固中央集权制的目的,康熙玄烨正是这样做的。

浙江杭州人高士奇,博学多才,因而深受康熙的喜爱。

但他当初因为家里贫穷,想进京赶考连一辆车都雇不起,只好徒步进京,而且当时八股取士制度事实上并不能真正反映士子们的真实才学,满腹文采的高士奇不幸落选。

作为一个江南士子,高士奇在北京举目无亲,只好找了一个最廉价的旅馆住下,以在街上卖文为生,由于他的书法特别好,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给人写一些春联对子什么的,捞一碗不要钱的饭吃是自然的事情。

街上一些有钱的富户,没有什么知识,又想玩一下风雅之事,便让高士奇在扇面上题个字,写个诗,使他又多了点收入,这样一来二去,高士奇在京城小有了名气。

有一天,满族大学士、吏部尚书纳兰明珠听说北京城有一个人博学多才,而且书法也很好,可惜落魄到以卖文为生,就赶紧把这个人请到了自己的府上,得知这人叫高士奇。

了解过他的情况以后,恰好康熙正在物色这样的人才,明珠就把他推荐到内廷,授予詹事府录事的差事。

看到高士奇确实博学多才,康熙不久又特下圣旨把他选入南书房,作为自己的一个机要秘书,让他专门从事“书写密谕及编辑讲章、诗文”等事,甚至也参与起草诏书,有时一连几十天才得以休息。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像高士奇这样在南书房忘我工作的汉族才俊不止一个人,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在回报康熙对他们的知遇之恩。

清朝中央机构一般都是满汉复职制,也就是同一层次的官员,一个满族人一个汉族人并列就职,只有南书房基本上都是汉人。这从事实上说明康熙高瞻远瞩,尽力在把满汉放在同一地位上看待。

这些入直南书房的汉族士大夫,刚入直的时候地位并不高,甚至很低。

入直以后,在康熙的扶持下才逐渐得以发展起来,成为汉族新权贵,张英就是这样的一个汉族官员。

入直南书房以后,桐城张氏日益显赫,张氏家族后来成为当地的科第世家,四世都有人做朝廷经筵日讲官。

张英的子孙中有五个人都人直过南书房,其子张廷玉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做官,官位达到保和殿大学士兼支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事务,晋三等伯爵位,死后配享太庙,成为大清朝的一代名臣。

励杜讷也是这样的一例,此人在人直以前是一个州同,官位较低,入直以后赐予博学鸿词科,授编修的职位,后来升迁为侍讲,离开皇帝身边工作以后,历任光禄寺少卿、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刑部侍郎等职。

从励杜纳发迹开始,他的子孙们有四世都进入了翰林,三世入直南书房。其他人直南书房的人,也大多发展为达官显贵,陈廷敬、张玉书官位到尚书、大学士,王士祯、徐乾学都做过刑部尚书,王鸿绪官至左都御史,叶方蔼官至刑部侍郎,孙在丰官至工部侍郎等等。

汉族士大夫在中央地位的逐渐显要,反映了自清军入关以后汉族人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与满族人逐渐趋于平等,这正是康熙玄烨的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政策所起到的效果。

在清初的满汉族大小官员,大凡职务相同,官位相同,但品级却不一样,康熙认为,这种歧视性的做法既不利于民族团结,也不利于国家的治理,因此他决定使满汉官员的品级待遇逐渐划一。

同时朝廷为此制定有关条例《品级考》,刊刻散发下去,要求必须认真执行,这样就为满汉官员定品级和办理提升手续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满汉官员在其他方面的待遇也逐渐趋于平等。

在十一年六月间,康熙玄烨得知礼部汉人尚书龚鼎孳患病,就召翰林院的满族学士传达他的命令给礼部,说:满族大臣患病,朝廷都派太医去诊治,现在满族汉族待遇平等了,既然汉族礼部尚书龚鼎孳患病,朝廷也应该派人去看视诊治。

你们和近侍侍卫吴海会同御医如文照,前往龚鼎孳家中给他诊治。临走,康熙还专门叮嘱御医要精心调治。

康熙满汉一时的用人观点使汉族士大夫的地位相应提高,满族汉族之间也因此而逐渐得以融合。受康熙的影响,一些满族学者对儒家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满族大臣也逐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汉族大臣。

著名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是康熙时代的进士,官至侍卫,他对汉族士大夫就特别有感情。

江苏吴江人吴兆蹇,因牵涉科场案被流放黑龙江宁古塔,纳兰性德积极参与营救,使吴兆蹇终于得以释放,返回家乡,这件事深受汉族士大夫的赞扬。

正如我们曾经谈到的那样,在平定三藩叛乱的过程中,康熙也不断改善汉族官兵的地位,重用汉族骁勇善战的将领。

清朝绿旗兵当时又称为绿旗营或者绿旗,在全国大约有六十万人,地位低下,薪水微薄。在吴三桂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康熙认识到必须提高绿旗兵的地位,重用汉族将领才可以挽回败局。

于是,他命令绿营官兵自成一军,独立作战,或以独立平等的地位与满军联合作战,这样就使绿营兵由过去的附庸变成与满洲兵一样的主力,地位提高了,智慧和力量得以充分发挥,战果不断扩大。

我们前已谈到,在西北战场上,汉将陕西提督张勇曾被重用,英勇善战,不断取得胜利。

但满族大将军董额因袭旧习,不尊重张勇的劳绩,康熙察觉此事后,警告董额说:“将军张勇屡立战功,劳绩甚多,你不要按照老习气不加以重视,使他产生不满情绪。必须重视汉将,团结一致,取得最终的胜利。”#康熙#

很多满族将领按照康熙的意图重用了绿营兵,并提高他们的待遇,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作战,打得吴兵节节败退。

康熙重用绿营将领,在他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他不忘给这些人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譬如为了表彰绿营将领的军功,他加封靖逆将军张勇为一等侯,世袭十次;封王进宝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袭八次,授予奋威将军,仍兼管平凉等处的提督事务;把汉将孙克思升为一等阿达哈哈番,任凉州提督。

看到各省绿营官兵剿御贼寇,恢复地方,功勋十分显著,康熙谕示兵部,说:“凡以前奉旨事平议叙者,尔部逐一察明功次,即行议叙。”

由于传统观念影响,仍有一些满族将领无视绿旗兵的权利,随意驱遣他们。发现这一情形,康熙曾给以斥责。十五年七月,河南府有个叫张成武的土寇,率领乌合之众侵扰永宁县境。

驻扎在该府的满兵参领胡什霸等人不就近调遣满兵进剿,却建议河南巡抚率绿营兵前去征讨。康熙知道了这件事后,严肃地斥责了胡什霸。

十六年六月,简亲王喇布因不尊重江西总督董卫国的意见,乱调绿营兵,忽视省城防务,也受到康熙玄烨的严厉斥责,命令他以后调度绿营官兵,都必须经过董卫国同意,才能执行。

后来他又为此向全国发布谕令,绿营官兵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遣,满洲将军不得干预。

我认为,正是康熙在满汉平等基础上用人的思想,成为后来康熙盛世的重要基础。也渐步成为康熙朝仍至大清后世人事制度上的一项共识。

如果觉得《康熙选拔用人之道:力求用人思想上的民族平等(重用汉族将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