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刘怀元道长: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2023-07-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3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刘怀元道长,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卓有建树的当代高道。在《山东道教》杂志创刊之际,受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张诚达道长委托,笔者驱车前往崂山太清宫看望并访问了刘怀元道长,并就其入道及修行经历进行了交流。不可否认,与刘道长同时代的这些老道长们虽然都上了年纪,但是他们对中国道教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可磨灭,而且依然还在承担着培养后辈、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他们已经成为中国道教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财富的弘扬者,可谓“功不可没”。

少读《庄子》而生慕道之心

徐志波:刘道长您好,很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老是当今咱们道教界成就斐然的高道大德,今天,借此机会请您就道教文化与个人修行,特别是作为一名道教徒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以道弘法谈谈您的看法。在此之前,您能先谈谈您的入道经历吗?我们想知道您一开始是怎么接触道教的,又是什么机缘入道?这期间有没有让您记忆深刻的修行经历?

刘怀元:我是1945年生人,在我还在读高中期间,开始学习到庄子的《逍遥游》,这是当时高中课程的选课,还有《庄子》中疱丁解牛的故事,加之在六十年代,我们家存有很多藏书,里面道教的书籍就不少,无形当中我开始看些道家的著作。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读《庄子》,因为它的文学性比较强,尤其是《逍遥游》,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这对我们年轻人启发很大。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多彩,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都充满着诗意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哲学思辩色彩,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这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除此之外,我还特别关注养生方面的知识,其实,这应当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因为它关系到人的身体以及生理健康。

说到庄子,我们大家或许都知道,他是东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与老子并称“老庄”,同为道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是历史上第一个从哲学的高度阐述养生之道的人。他在《养生主》篇首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为涯。以有涯随无涯,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阐明其养生之要则,在于只有遵循客观规律,奉行中庸之道,才能维护健康、颐养天年。在养生态度方面,庄子认为,生死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只能在“依乎天理”的同时,做到“安时而处顺”。在庄子的养生理论中,他提出“苦心劳形,以危其身”。庄子认为,“形”和“神”是构成生命的两大要素,无论是“形”还是“神”都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度劳累;因此,在他的《达生》篇中说:“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由此可见,在神形保养之上,只有相辅相成、不偏不废,才能达到“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的理想之境。庄子的养生理论,其实与道家无为而治的哲学主张是一脉相承、紧密相关的。比如《天道》阐述“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从而提出“心不忧乐”“不与物交”等等一系列心灵良药。

在读《庄子》之外,我还在读《老子》。老子是用“道”来解释万物演化过程的,他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是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他的思想主张主要体现在《老子》这本书中。《老子》第七十三章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后来,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这么一句话“中国古代有这样的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然这是引用老子《道德经》的句子,但当时却对作者和出处是只字不提,直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那篇文章是刊登在当时的“两报一刊”上。那时的两报指《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一刊指《红旗》杂志。老子讲“以柔可刚”“上善若水”“上德若谷”,但是印象里好象从文化大革命前期,到处宣扬的都是进取、奋斗和阶级斗争,那个年代对“道”只字不提了,对“老子”也不提了。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纠正了迫害宗教的极端做法,重新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宗教组织活动,开放宗教活动场所,人们可以公开信奉宗教,自由表达宗教信仰。

起初我是先去的佛教场所,到了1982年的时候我才来崂山太清宫联系,和庙里的人说了自己要求出家的想法,当时太清宫刚刚落实政策,已将早前遣散的几位老道长请回了庙里。但是因为太清宫还没有正式开放,我没能留下来,庙里的老道长劝我再回家耐心等待。确切地说,转机是在1983年,当时国务院审批同意21个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山东省有两处,一个是泰山碧霞祠,再一个就是崂山太清宫。在这期间,我又来过崂山太清宫几次,而在1984年再来的时候就让我留了下来,这一年我已经是四十岁,这在要求出家的人当中就数我的年龄最大,也没有让我开证明,可能与那个年代要求出家的人少有关。其实,当时宗教部门还有个管理规定,不收年龄大的人出家,那个时候年龄大的道长都是落实政策回来的。我来崂山太清宫时,当时还是雇了一辆汽车拉着家里的千余本书籍来的,这些书籍既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平日里,休息时间我大多是在看书,老道长们也看。那时,我就抱着一个念头,那就是学道弘法完善自我。而那些二十多岁同时期出家的年轻人,大都还俗回家了。其实,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年龄大的人出家相对稳定,也有个人长远打算。当时庙里的老道长们年龄都在六十岁以上了,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就在办公室帮忙,负责接待。再后来,为了落实相关政策,我又开始跑对口的各有关单位,与政府部门联系太清宫的规划、建设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可以说事无具细。但如此以来,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这些事务性的工作上面,个人修行的时间却是越来越少,会议要去开,社会工作还不能丢下,如何兼顾?这也一度成为困扰我思想的一大难题。然而这些工作经历的锤炼,都为我后来担任青岛市道教协会副会长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代修行更需要文化素养支撑

徐志波:您老是当今咱们道教界德高望重的老修行了,据我所知道的,您老在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的任上就干了20个年头。能不能再谈一下您对于过去所从事的工作实践和个人修行体悟您老又是如何自我评判的?以及对现在一些初入道门的后辈们,对他们您还有哪些特别想要讲的吗?

刘怀元:现在认真想来,青岛市道教协会是在1989年成立的,匡常修道长任协会会长,还有两个副会长。我当时还是这两个副会长之一,同年我冠的巾。1992年6月份的时候,因匡道长身体不好,宗教部门就任命我管理太清宫,开始管理宫观的一切事务,包括出纳、会计的工作我都一一干过;同年,当选山东省道教协会副会长。1998年当选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兼秘书长;同年,当选青岛市道教协会会长兼秘书长;并当选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2005年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选举为副会长,并任全国政协委员。2015年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尽管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担任了一些社会职务,但是今天看来这都是次要的,因为宗教和社会一直都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宗教与法律,与园林,与环境保护,与旅游以及与文物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联系。但是近年来,我更多的是对于弘道的思考。对于修行,我们就是要不断的去学习,要去了解如何使道众继承传统文化,又和现代接轨,从而为社会,为信教群众以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尤其是旅游宫观,还要去丰富文化常识。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敷衍了事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恒久不变的毅力和信念,然而这都需要文化来支撑,修行也不例外,更需要长期的坚持,而永不懈怠。

人生在世,如影随形的祸患总是不离左右,那么,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灾祸,这或许对一个修行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祸患的根源,有时恰恰又是我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所致,比如端正的品行、渊博的知识、显赫的身世等。所以,我们不防再回头去学习一下《庄子》。庄子就告诫我们,要躲避灾祸,就要做到“削迹捐势、不为功名”“虚己游世”,也就是说要视功利权势为身外之物,为人虚心、处事低调,学习其“不死”之法,时刻含蕴内敛,万不可狂妄张扬。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谨记祖师的教诲,并与海内外同道共勉:人身难道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如果觉得《刘怀元道长: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