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俩娃开学那几天(我去了止语静心营……)

2023-07-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4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最近在循环听这首歌,悠扬又安静,心里哪处被戳中的感觉。

“这悠长命运中的晨昏

常让我望远方出神

灰树叶飘转在池塘

看飞机轰的一声去远乡”

大概就是歌词、旋律里那一帧帧宁静的画面吧,让我想到了,不久前刚刚去的“止语静心营”,不疾不徐,就像这样在时光里,缓缓地栖息着……

那真是一次“特别又难忘”的体验啊。 我一直想等待一个觉得刚刚好的当下,自然而然地把这次经历记录下来,看来,时候到了:)

止语静心,是我今年的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我觉得,特别“酷”的一次体验。

尤其是,它发生在俩娃刚刚开学、还一堆事儿要忙、手机里也一堆人要找、有很多to do list的时刻,按“既定”的轨迹,我怎么会有时间出来呢? 可

我不想被这些绑定,出来本身,对我来讲,就意味着突破: 如果这个世界会为取得了多少成就、赚了多少钱高歌,我会很满意,为自己颁一枚“勇于暂停奖”——

毕竟想躺平的人很多,真正去付诸行动的,却太少了。 因为我们会恐惧、会担心啊:为存款、为房子、为孩子、为舆论的声音、为莫名就有的责任心……

好像从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成家生子,一个人的内在就被写好了“什么时间、什么身份要做什么事儿”:

你要改写程序,压力是很大的;你要做点“非常规”的事儿,内在也会冒出不安全感,这不符合“社会主流”啊。

可如果一切都安好、正常,我们的日常,该是喜悦、热情、又充满活力的,那些莫名的疲惫、压力、消耗感,是从哪来的呢?

我想亲自去探索,而不只是当个自己生命里的旁观者。 既然外面的声音太纷杂,手机里不断推送新的信息、占据着自己的注意力,那么关掉它们、也不说话,节约能量观照自己,也许会是个不错的尝试。

我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否真的“坚持”两天不说话、不看手机。

因为自从有智能手机以来,为了不失联、不错过孩子老师、家人、朋友、工作伙伴、合作方发来的各种消息,以及各种琳琅满目的综艺节目、电视剧、新闻,我就没有一天不看手机的时候。

迄今体验过的遇到糟心事儿、怎么舒缓更有效的方法里,除了静心——表达、倾诉出来,也是我经常用的方式。

我也还没试过,完完全全不说话、就向内看。真的好好奇啊!和谜团老师,小伙伴们相约在了广州从化一间靠湖的独栋民宿里,本来四周就没有旁的建筑和人员走动,我们包了整场,就更显得安静了。

刚到的第一个下午,大家还在抓紧时间拍照、聊天,和各自的家人、单位留好言,安顿好接下来两天的事儿,到了晚上,我们正式上交了手机,开始了止语静心之旅。

止语营还是安排了一些“集体静心活动”的,每天清晨、上午、下午、晚上,会各有一次静心,比如脉轮呼吸、心轮静心、行走静心…… 其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活动,书写、行走、阅读、发呆、睡觉……做什么都可以,只是不说话、不交互,属于自己的时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第一个晚上我整体还好,和大家一起做了“乱语”和“高能量舞蹈”静心,让身体动起来、让内在积压的东西以“乱语”去表达,一些压力得到了释放。 之后就洗漱、没有手机可刷,也就没有了新的信息进来干扰睡眠,我入睡得很快。

第二天一早,被老师在门口敲击的“罄声”温柔叫醒,才6点20,很好呀,醒来也没有手机可刷,日子变得简单起来,只是稍微有点不习惯

晨间静心后,明显比刚起来时要舒爽清明了,吃好饭到自由时间,我回到自己的房间,这个玻璃屋刚好对着一大片绿色的竹子和树,还能看到湖面,真的很美。

只发呆了片刻,我忍不住想,这离下次集合还好一会儿呢,在属于自己的时间,要做些什么呢?不好只是发呆吧、发呆多了,甚至有点发毛…… 我想到了看书。

一共带了3本过来,其中一本讲教育的,在当下怎么都没有兴致打开,刚刚静心完,似乎特别想看、能看得进去的,就是和“当下”相关的——《正念:此刻是一枝花》以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确实很滋养,尤其是前面这本,句句入了心,平时要读进去可能还得调状态,这会儿却完全对上频率。

如果你问我,没有手机的阅读,会更爽、速度更快吗? 我觉得是,但我自己体验到的更真实的一个感受是:没有手机、很安静很投入地去读,也会累。

我一开始也会对自己有点失望:怎么这么快就困了,哎呀才看了多少,要趁着好不容易有一大块时间,好好看、看完嘛……

但很快,我觉察到自己陷入了某种执着:一个是“不允许自己觉得累、困、不想看”,而是想延续“一目十行”、“看得特别爽”的那种状态;一个是“非要做点什么,才行”,不允许自己不做什么

意识到这一点,我笑了: 原来我内在里,有这么想去“填满”我所有的时间啊,之前困了、累了、无聊了的时候,可能大多通过手机时间转移了,但当手机时间没有了,我们会暴露——

我们有多么怕真正的休息和留白,哪怕我们嘴上一直在这样告诉自己,要休息啊、要留白啊…… 我决定更多跟随身体的感受,虽然我没有理由困,我昨晚睡得很早,按说不缺觉,但我觉得困,就让自己去打盹。

第一天的自由时间里,我起码打盹了4、5轮儿,好像“还债”一样地在补眠,然后又都是自然的醒来,觉得超舒服、超有质量。 但睡觉醒来也会带来一个新的“不安”,就是因为没有手机,我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到没到集合的时间、是不是漏听了老师的敲钟、错过了集体活动啥的…… 果然是怕啥来啥。

下午睡醒了一觉,总感觉时间是不是到了、得去瞅瞅,但中间室友玉婷回来房间睡觉,我心想时间肯定是还没到,没想到后来才知道,她是集体静心开始了忽然很困,特意回来睡的。

等我再次觉察到时间不对、赶去活动室的时候,果然这轮儿静心已经过去了半小时,已经进入了第三环节了(一共4个环节)。

我的内心又在打鼓了:哎呀,是我好喜欢的心轮静心,我怎么就睡过了呢? “不能错过所有活动”的“好学生心理”在折磨着我,也是一个很好的观照契机,让我发现我平时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的高。

和自己慢慢对话: “我来到这里,是要干嘛的呢?” ——我是来放松、体验的。 “那么在没来得及参加这轮静心的时间里,我都做了些什么呢?” ——我在睡觉,我是在放松呀。 “那不就得了。享受当下,享受一切的发生吧。” ——好咧。

这是止语静心营教给我的宝贵的一课——遵循身体发出的信号,它比你的头脑更智慧,告诉你此刻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而“不做什么”——也很好

我们日常恰恰缺少这种“不做什么”的时间,恨不得把手机、忙碌当空气,填满所有的缝隙,然后在真正空闲下来时,就会觉察到那种不适,好像某种惯性,停不下来。

但真正的时间,就是有一部分的属性,是要“被浪费”的,而且是主动的“去浪费”,好像困了就去睡觉、没事儿就发发呆: 我忽然想起去年在衢州静心营的时候,老板娘说,我们团里两个4、5岁的小朋友,从傍晚开始一直在看着天空,特别专注投入,直到星星也出来……

她们怎么会这么坐得住呢?现在想来,发呆、看日落看星星、不做什么也很享受,本来就是写进我们生命里的能力,只能越长大,越被我们消磨了呀……

带着“不做什么也很好”、“错过什么就错过吧”的觉察,接下来的时光,我更享受了。

到第二天,甚至只在觉得“很想看”、“很滋养”的状态下,才去看书,而不是“为了看而看”、“为了看完而看”。

我把更多的“时间的缝隙”,加入了有意思的元素: 比如,相比第一天总是室友玉婷在泡茶,我顺口喝上一杯,我开始自己点香、泡茶,一步又一步的去完成了。

这个过程特别有意思,因为我虽然家里有很多茶和茶具,但并没有真正品茶的习惯,往往都是和朋友聚会啊,才会喝,我也不懂那些泡茶的步骤,反正每次都有人会坐在泡茶的位置、很享受,我只负责喝,就好了。

但止语营的自由时间,给了我去捕捉这些细小美好的机会。

一轮儿又一轮儿,我几乎是靠着体验,去尝试,泡茶、倒茶的工序是怎么样?泡到什么程度刚刚好、第几泡最好喝、什么温度的水最适合……

我甚至还爱上了沏茶、倒茶的水声,想到了《日日是好日》里,茶道,是如何影响着女主角,度过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重要时刻,原来,茶道的核心,和静心、止语的本质是一样的: 不念过往、不忧未来,调动五感、全身投入、感受当下的那一瞬间,这便是“日日是好日”真正含义了。

真是美妙啊!

我在自由书写的本子里记道:再忙,也要有给自己泡一杯茶的时间…… 是真的呀,回来以后,我就在这么做呀:)

在时间的缝隙里,我还会随时随地像一只猫一样地去打盹儿; 会自己从后院走去后山,穿过一小片植被,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有莫名的喜悦、能量涌上全身; 我也会往周边去走,用双脚去探探路,尤其喜欢不知道前方有什么、有没有路,那种独自去探险的感觉; 我还会在日落时分不太热的时候去到湖边去坐坐,也不管是不是有虫子,看着天边颜色渐变,看着湖面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安在”当下,想来,如果是有手机的时候,我一定会忍不住第一时间,用手机去拍下所见的美好,阻断我在当下的感知。 但没有手机的时候,却也自由许多,我不惦念与任何人分享——我只拥有当下,它转瞬即逝,除了沉浸其中,还有什么,是更有意义的吗?……

不知不觉,不管是“瘫”在玻璃房的窗边,看一个蜘蛛在玻璃外爬来爬去;还是看竹子随风缓缓而动、树叶摇曳着身姿;又或是直勾勾地看着一个人从湖边游到湖中央……

我能“发呆”的时刻越来越长,这些平日看起来“无用”的事儿,竟然每一件,都能让我感受到巨大的滋养,心灵的富足; 也只有在静下来的时刻,我感受到某种很深的连接——和大自然、和自我、和这个世界……

湖边刚好有艘船,船和湖构成的这幅画面,不知怎的,让我想起了《瓦尔登湖》,还有我在之前的一次静心里,为自己想象、创造的一片“安全圣地”: 当时是问我,如果有一个奇迹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想到什么

我马上说,别墅!好几个别墅!我要在里面躺平、享受、还能收租! 而第二个问题是,如果还有一个奇迹发生在我身上,又会想到什么?

其实别墅只是个隐喻,别墅带来的,在里面躺平的感觉,就是安在。 可是获得安在的方式,却不止别墅一种,甚至别墅很可能都不是(如果你还得还贷、担忧着孩子的话……),第二个问题,我就冒出了一艘船、停泊在一个湖边的画面。 哇哦,很宁静、很滋养、很安在……

忽然很理解梭罗,他,才是真正的富有。而我此刻,也正拥有。

在集体静心活动里,我也得到了很多的放松、释放、和滋养。

印象很深刻的,有脐轮、心轮、眉心轮三个位置的触碰,眼泪一直流,因为感受到了生命源头强烈的能量,还有深深的看见和爱; 大笑静心,也有趣极了,像孩子一样笑到肚子痛; 还有行走静心,你试过像《疯狂动物城》里的闪电一样去缓慢地移动么?

反正我走过后,回到现实里,脚步会不自觉地慢下来,然后感受到身边的路人一个比一个快,而我享受——慢

我才不要行走只是为了为了到达目的地,我要我行走的过程,也同样会感觉到滋养、有品质!

两天下来,如果你问我,止语营里最大的放松、补能,是不是来自于不看手机、不说话? 我有了一个让我自己也惊讶不已的新发现: 不看手机,还好;不说话,也还好;最最最不一样、也最最最滋养我的,竟然是——不交互。

就是我们在止语期间,不需要和别人产生任何互动,无论是语言、还是眼神、甚至是念头。 所以在止语的两天里,我可以超级“我行我素”,比如出门,不用和室友打招呼、不用等她; 比如吃饭,吃好了我就走,不用坐那等别人也吃好了; 我也不去管静心过程中别人有什么反应,是舒服还是不舒服,爱舒服不舒服,我只需要关注我自己!

哇!!!!!对我来说,这比不说话不看手机,还要爽100倍!!

为啥呢? 因为日常,我是个觉察非常敏锐、无意识会去承担他人感受、希望大家都能感觉舒服的人,如果正常不止语,我和室友住一起,到集体时间了,我一定会喊上她;我在做什么,一定会考虑屋子里的另外一个人,是不是也感觉舒适。

在家里就更是了,谁情绪不好、关系紧张,我都尽收眼底,也时不时会通过幽默、一些方法去化解、让家里重新充满欢声笑语,总之,好像天生就有一个闸,是开着的。

但雷达也有累的时候,不交互,我就只需要节省能量,关照我自己就行了。 这一点体现得特别明显。

我们去大自然行走,当只有我自己的时候,我简直撒了欢儿了,感觉超级好,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但我们有天是一起走的,虽然不说话,但我觉得大家是个整体,我就会分一部分精力、去关注自己是不是跟上了队伍,不能随时停下来,就好累的感觉。 然而生活里你是很难“不交互”的,真好,止语营的宝贵之处,在于获得了“一份体验和觉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不交互”带来的滋养。

这样,即便在不能不交互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尝试,多些关注给自己,也终于知道,日常感觉到的那些“累”和“消耗”,是从何而来: 多多回到自己,把注意力给回自己,就会好很多。

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留个纪念,前面说我想给自己颁个“勇于暂停奖”,也是在止语后和大家长达5个小时的交流里,获得的一个“Aha时刻”

既然两天可以“什么都不做”的时光如此滋养,那么是不是,还可以有更多呢? 相比老了回头看,我一直在某个向前的、稳定的、规律的轨迹里,我更想看到一些“脱轨”的好玩时刻,好像说走就走的旅行、好像做一件早就心动不已的事儿、好像去让不同的自己也出来透透气~~

生命短暂,我此生为何而来?想经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我希望就像这篇滚烫的文字,抑或歌里唱的那样:

这世界有那么个人

活在我飞扬的青春

在泪水里浸湿过的长吻

常让我 想啊想出神

那个人,就是我自己啊:)

—END—

作者:吉吉。全平台「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如果觉得《俩娃开学那几天(我去了止语静心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