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直肠脱垂有哪些分类方法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7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直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对于直肠脱垂有哪些分类方法呢?

1直肠脱垂有哪些分类方法

根据脱垂程度,分部分性和完全性两种。

(一)部分脱垂(不完全脱垂)

脱出部仅为直肠下端粘膜,故又称粘膜脱垂。脱出长度为2~3cm,一般不超过7cm,粘膜皱壁呈放射状,脱垂部为两层粘膜组成。脱垂的粘膜和肛门之间无沟状隙。

(二)完全脱垂

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门外。脱出长度常超过10cm,甚至20cm,呈宝塔形、粘膜皱壁呈环状排列,脱垂部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成,触之较厚,两层肠壁间有腹膜间隙。

发病缓慢。早期仅在排粪时有肿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及肛管括约肌缺乏收缩力,则需用手帮助回复。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或行走时亦可脱出,且不易回复。如未能及时复位,脱垂肠段可发生水肿、绞窄,甚至有坏死的危险。此外常有大便排不尽与肛门部下坠、酸胀感,有的可出现下腹胀痛,尿频等现象。嵌顿时疼痛剧烈。

2直肠脱垂的分类方法

直肠脱垂的分类有哪些?如何进行分类的?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国内外对直肠脱垂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国内则是1975年全国肛肠衡水会议制订的标准具体如下,共分三度。

I度:排便时或增加腹压时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便后白行还纳,脱出长度3—6cm G

D度:排使时,长期反复脱2比,使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因而常有血液及粘液分泌物流出肛门外,此期直肠全层脱题,需要用手还纳,脱出长度8cm左右。

皿度:不仅在排便时直肠脱出,而且在咳嗽、打喷嚏、排气、行走、久站、久坐时直肠都脱出肛门外,此期直肠全层或肛管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自己根本不能还纳,脱出长度12(Ptll以i:

1:述的三度分类,实际是以—严二型:

I型:粘膜脱垂型:是不完全脱垂,成年人常伴暂内痔或外痔。

H型:完全性直肠脱垂,不合并:肛管脱垂。

皿型:在B型的基础上并有EI管及乙状结肠脱出。

3直肠脱垂的分类以及症状体征

直肠脱垂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为此需要积极的预防,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给您介绍一下直肠脱垂的分类以及症状体征。

1、直肠脱垂的分类:

根据脱垂程度,分为部分性脱垂和完全性脱垂2种。

(1)部分性脱垂:为直肠下端黏膜与肌层分离,且向下移位形成皱襞,故又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其脱出组织较少,长度为2~5cm,可以是部分黏膜或全圈黏膜下脱,可呈放射状排列。脱垂部分为两层黏膜,与肛门之间无沟状隙。

(2)完全性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严重时直肠和肛管均翻出肛门外。脱出组织多,长度常超过10cm,形状呈宝塔状,黏膜皱襞呈环状排列,脱垂部分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织。成人大多是完全脱垂,女性较多,常伴有肛门功能不良。

2、直肠脱垂的症状体征

直肠脱垂病人常有慢性便秘、排粪无规律的病史。起病缓慢,早期感觉直肠胀满,排粪不净,以后感觉排便时有肿块脱出而便后自行缩回,疾病后期咳嗽、用力或行走时都会脱出,需用手托住肛门。

如直肠脱出后未及时托回,可发生肿胀、炎症,甚至绞窄坏死。

病人常感大便排不尽,肛门口有黏液流出,便血、肛门坠胀、疼痛和里急后重,有时伴有腰部、下腹部或会阴部酸痛不适。

4直肠脱垂的分类以及治疗方法

专家为你支招治疗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又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两种,是否需要手术,术式如何,需检查病人后才能决定。

①完全脱垂: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胆管均可翻出至肛门外,脱出长度常超过10cm,呈宝塔形,黏膜呈环状排列。

②部分脱垂:脱出部仅为直肠下端黏膜,故又称黏膜脱垂,脱出长度2cm~3cm,一般不超过7cm,黏膜皱襞呈放射状,脱垂部分分两层黏膜组织。需要与环状内痔鉴别,除病史不同外,环状内痔脱垂时,可见到充血肥大的痔块,呈梅花状易出血,直肠指检时,括约肌收缩有力,而直肠脱垂时括约肌松弛。

治疗:成人直肠黏膜部分脱垂可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完全直肠脱垂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①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较多,主要术式有直肠悬吊及固定术、脱垂肠管切除术、肛门圈缩小术。

②注射治疗:将硬化剂注射到脱垂部位的黏膜下层内使黏膜与肌层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固定。

5直肠脱垂的分类与治疗方法

直肠脱垂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直肠脱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直肠脱垂的分类根据脱垂程度,分部分性和完全性两种。

(一)完全脱垂

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门外。脱出长度常超过10cm,甚至20cm,呈宝塔形、粘膜皱壁呈环状排列,脱垂部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成,触之较厚,两层肠壁间有腹膜间隙。

(二)部分脱垂(不完全脱垂

脱出部仅为直肠下端粘膜,故又称粘膜脱垂。脱出长度为2~3cm,一般不超过7cm,粘膜皱壁呈放射状,脱垂部为两层粘膜组成。脱垂的粘膜和肛门之间无沟状隙。

发病缓慢。早期仅在排粪时有肿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及肛管括约肌缺乏收缩力,则需用手帮助回复。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或行走时亦可脱出,且不易回复。如未能及时复位,脱垂肠段可发生水肿、绞窄,甚至有坏死的危险。此外常有大便排不尽与肛门部下坠、酸胀感,有的可出现下腹胀痛,尿频等现象。嵌顿时疼痛剧烈。

直肠外脱垂诊断不难,病人蹲下做排粪动作,腹肌用力,脱垂即可出现。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粘膜呈“放射状”皱襞、质软,排粪后自行缩回。若为完全性,则脱出较长,脱出物呈宝塔样或球形,表面可见环状的直肠粘膜皱襞。直肠指诊感到括约肌松弛无力。如脱垂内有小肠,有时可听到肠鸣音。

直肠粘膜脱垂需与环状内痔相鉴别。除病史不同外,环状内痔脱垂时,可见到充血肥大的痔块,呈梅花状,易出血,且在痔块之间出现凹陷的正常粘膜。直肠指诊,括约肌收缩有力,而直肠粘膜脱垂则松弛,这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

直肠内脱垂诊断较困难,需行排粪造影协助诊断,但当病人诉述直肠壶腹部有阻塞及排粪不全感时应疑本病。下面有三个小验方,脱肛患者可以一试:

第一、 内服治标:枳壳10克,升麻8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日煎服,一日两次。补气固脱。

第二、 外擦提肛膏:石榴皮、柯子、五倍子,研粉末各取等份混合均匀。用麻油调成50%浓度的膏药。睡觉前将药膏涂抹于肛门上,然后用手轻轻地将肛门脱回,再用消毒纱布固定。一般晚上用药效果最好,如果较为严重,白天也可以敷用,治疗期间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第三、 熏洗提肛散:柯子、五倍子、椿根皮、石榴皮、枯矾各50克,水煎,待温坐盆,先熏后洗肛门,每次20-30分钟,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禁忌:患有肛裂的患者不能使用以上两种外用方,待脱肛回收后即停止用药。

如果觉得《直肠脱垂有哪些分类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