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按摩哪些穴位能缓解肩周炎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7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肩周炎是我们很常见的疾病,如何缓解肩周炎呢?缓解肩周炎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1按摩哪些穴位能缓解肩周炎

1.按摩肩井穴

取坐位,用左手拇指腹按住右肩的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上下左右揉动1分钟;然后再用右手同样按摩左肩井穴。每日按摩2~3次。

2.按摩手三里穴

用左手拇指腹按住右手三里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上下左右揉动1分钟;然后再用右手同样按摩左手三里穴。每日按摩2~3次。

3.按摩印堂穴

用食指或拇指按住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上下左右揉动1分钟。每日按摩2~3次。

以上是通过自我按揉穴位来防治肩周炎的常见方法,如果能坚持,肩周炎的症状会明显减轻。

2穴位按摩

当遇到胃痛、胃酸、胃胀,你该怎么办?许多人都会想到吃胃药,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医师杨威则认为:若充分发挥好人体腹部上脘、中脘、下脘三个穴位的作用,即可解决胃部的许多烦恼。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尤其是现在,暴饮暴食、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更容易导致各种胃病的发生。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为了保护太仓的正常运作,人体给胃部配备了护卫“三剑客”,即上中下三脘穴。如果平时让这“三剑客”站好岗,就可形成对胃的层层保护,让各种胃病无法侵入。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肚脐上4寸,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主治脾胃疾病,对于促进胃的蠕动,治疗胃脘痛、腹胀、吞酸等都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肚脐上2寸,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因此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对于食物在胃里下不去导致的食谷不化、腹胀、胃痛、呕吐以及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扩张、肠炎等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状也有很好疗效。

平时工作累了,或晚上吃完饭看电视时,都可以用手轻轻按摩腹部的上中下三脘穴,充分调动起它们的积极性,对于打好保“胃”战、防治胃部疾病会有很好的效果。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用热水袋在这三个穴位处进行热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关元穴穴位按摩狂减腹部

如何对腹部进行按摩来减肥?

关元穴穴位按摩法

腹部周围聚集有大量穴位,如若掌握了几个重要穴位,可有效减肥。其最主要的三个穴位分别为:腹部按摩减肥可选关元穴(脐中下3寸)、天枢穴(脐旁开2寸,通常在左右脐斜上1寸,有动脉应指不休者是穴,右侧一穴不予重视)。中脘穴(脐上4寸)。

腹部按摩减肥法可用二指叠按法:即两拇指重叠,按的轻重以手下有脉搏跳动和病人不感觉痛为宜;波浪式推压法:两手手指并拢,自然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指背上,右手掌指平贴腹部,用力向前推按,继而左掌用力向后压,一推一回,由上而下慢慢移动,似水中的浪花。

进行腹部按摩时,最好仰卧于床上,解开衣扣和裤带,腹部只穿一件薄衣服。首先用波浪式的推压法从上腹移到小腹3—4遍,然后依次二指叠按法施于 中脘、左天枢、关元三穴,每穴按2—3分钟,每按一穴后施波浪推压法2—3分钟左右,日一次。但饭后或特别饥饿时不宜进行按摩。如有慢性病者在按摩一个月 后,休息几天再行为好。每天坚持按摩,配合饮食调整,坚持持久,则有减肥效果。

以上这一方法,选择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亦可达到腹部减肥的目的。贵在持之以恒。

4穴位按摩法 按掉多余赘肉

足三里穴减肥按摩法

穴位图:

1.足三里 膝盖外侧下方1根手指处。是强身健体的长寿穴位,可以治疗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四肢无力等症状。

2.三阴交 在内脚踝向上3根手指宽的位置。特别适用于腰足寒冷及增强生殖器官的抗病能力。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为足三里穴。用拇指在该穴上反复按揉120次。

压四穴减肥按摩法

1.中脘 胸窝口和肚脐的中间位置,对胃部免疫力低下的人特别有效。

2.气海 肚脐向下一个手指宽处,对精神紊乱、忧郁有很好的效果。

3.关元 肚脐向下3根手指宽处,对腹凉等寒体症有缓解效果。

仰躺或坐着,用拇指尖分别按在上脘、中脘、双天枢(即脐旁2寸,左右各一穴)、气海等各络穴上,感觉到酸疼后,拇指尖在各穴位上揉转10圈。

5穴位按摩 远离亚健康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

百会: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即当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上。刺激此穴有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力之功效。当您在办公室感到困倦、难以集中注意力时;不妨用拇指指腹点按此穴片刻,会令你神清气爽。

曲池:曲肘90度,桡侧肘横纹消失处是穴。此穴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可以经常点按此穴,防病保健。另外,此皮对皮肤病、肘臂挛痛亦有良好的效果。

合谷:五指自然并拢,虎口附近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如果牙痛、流鼻血、感冒头痛时,掐掐此穴可缓痛止血。

足三里:位于外起膝眼下3寸处。此穴不仅对胃肠不适,如胃痛、呕吐、腹泻、便秘有治疗作用,而且还是人体保健强身一大要穴。有病祛病,无病强身,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用艾灸效果更佳。

后溪: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后方。微握拳,小鱼际上部突出的尖部即是此穴。可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腰或颈部配合向患侧扭转,以打通经脉,松解粘连。

睛明:内眼角稍内上方凹陷处。近视、用眼疲劳可闭目点按此穴,按摩眼周,可养眼明目,缓解视疲劳。

委中:腿窝正中凹陷处。如果您腰酸背痛,腿部困乏,用拇指指腹点按几分钟,可感到腰背轻松,腿脚活动自如。流鼻血时,用蘸了凉水的手掌拍打此穴至红,可止血。

涌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中暑、昏厥病人可用此穴强刺激急救。也可用于头晕、目眩、失眠。此穴亦为保健穴位。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是心血管病首选穴位,对心痛、胸闷、心动过速及过缓、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都有很好效果,还可防止晕车晕船。

关元:脐下三寸。对男性遗精、阳痿、早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有很好的效果。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水沟:即老百姓常说的“人中”。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可抢救昏迷、呼吸衰竭者。此穴须用大拇指尖强刺激方可奏效。

阿是穴:实际为身体上的疼痛点,无固定位置。痛则不通,点按阿是穴并按揉其附近肌肉组织,可舒筋活络,达到通则不痛。

如果觉得《按摩哪些穴位能缓解肩周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