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涵养文明乡风(弘扬时代新风——聚焦辽宁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报道之三)

2023-06-2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记者 关艳玲

“我和很多大棚种植户都会在大棚里开着小收音机,政府每周会通过广播播放草莓种植技术和信息,我们通过广播学到很多种植知识,也了解到很多国家关于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政策。”丹东东港市龙王庙镇马家堡村大富地草莓园区的宁志良说,政策里就有好日子,种植户一起成立了草莓合作社,果子一点儿不愁卖。

“村里把农技专家请到了山上,在现场教我们新技能,给我们充了电,这回我肯定能种明白!”朝阳市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村民、果农张学春高兴地说。小平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与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打造了“六传六到”文明实践项目,把科技传到地头,切实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田间地头教农技,大喇叭里面讲政策,农家院儿里传文化,脱贫一线找市场……全省众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解民忧,已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全心服务群众的新载体。不断升温的文明实践活动,不仅助力乡村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更涵养了文明乡风,弘扬了时代新风。

传理论到心头,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出“波哥播报”栏目,由村里的文艺志愿者徐波把宣讲内容编成快板小段儿,并搜集新闻信息和村民需要的技术知识,用大喇叭播放。传红色到家门口,邀请文史专家到村里开展主题红色宣讲;村电影放映队在村文明实践广场、百姓家门口放映优秀红色影片十余场。传文明到家庭,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优秀志愿者”“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村志愿服务小队志愿者入户走访,同群众聊一聊典型事迹,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把文明之风传播到每家每户。

传文化到身边,组织文艺志愿者紧紧围绕爱国爱家、廉政建设、勤劳致富等内容,以小品、诗歌、二人转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表演出来。传健康到人头,组织志愿者教群众健身操,开展健身主题活动;邀请医护志愿者到村里开展义诊,传播科普医学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疾病防控意识。

马头琴响起,歌声飞扬,蒙古族舞蹈跳起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烟台营子村“元灯席勒”民族艺术团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新东蒙短调民歌相融合,开创了独具蒙古族特色的“理论宣讲+民族文化”形式,让广大蒙古族群众在感受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切实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受到群众好评。传承红色基因,艺术团成员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文艺创作的主题,利用业余时间改编创作、合演排练,创作了《四方杭盖迎吉祥》《吉祥伴左右》等宣讲作品,他们深入农村群众中,在田间地头、床边炕头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用乡音传党音,让宣讲入民心,歌颂党、歌颂新时代、歌颂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助推文化惠民,每年“元灯席勒”民族艺术团都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演出,并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网络等演出和宣讲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弘扬民族文化,丰富百姓生活。

东港市龙王庙镇积极探索“农村大喇叭”这一“老载体”的新用途,让党的声音、科学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共为全镇83个村民组安装166个高音喇叭和80个音箱,实现“村村响”“组组响”,受众达30多万人次。注重思想引领,龙王庙镇党委充分运用“农村大喇叭”,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栏目,定期邀请市委党校教授等理论宣传志愿者作为直播嘉宾,坚持每周播报一期。设置形势政策栏目,定期播报国内外时事新闻;注重典型引领,开设了“榜样的力量”等栏目,播报孙景坤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提升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龙王庙镇党委通过“农村大喇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及农民业余学习活动。开通“文明实践讲堂”“人人都是文明村镇建设的践行者”等系列广播;坚持定时定点播报文明村镇建设情况;开通“学雷锋献爱心”栏目,邀请100余名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通过“大喇叭”进行直播互动,传递正能量,将文明的种子遍撒农村广袤大地。

如果觉得《涵养文明乡风(弘扬时代新风——聚焦辽宁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报道之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