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贵州食用菌异军突起裂变发展

2023-06-2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环山绕水,沃野千里。小小食用菌,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成长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绿色产业。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位部署和专班推动下,贵州食用菌产业实现了裂变式发展,在推动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2020年,贵州食用菌产量147.6万吨、产值184.7亿元,分别是2016年的5.25倍和6.67倍,年均增速全国第一,总体规模进入全国前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在贵州调研时赞誉,“贵州是食用菌新兴产区的一面旗帜。”

航拍岑巩县客楼镇黑木耳种植基地(局部)。 周文政 摄

劲头足产业规模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夏日生机盎然,位于印江自治县木黄镇的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6个食用菌大棚被群山环抱,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四季皆有木耳可采。这些优质产品,不仅实现产值超亿元,还代表“贵州味道”,摆上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餐桌。材出青山绿水,菇凝天地灵气。贵州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超过60%,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省内野生食用菌种类占全国的80%以上,是红托竹荪、冬荪、松乳菇、牛肝菌、羊肚菌、灵芝等珍稀食药用菌的著名产地。自食用菌产业列入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来,贵州按照做优做强大宗食用菌、做特做精特色珍稀食用菌、积极发展野生食用菌的工作思路,持续实施菌种、菌材、人才、主体培育、绿色发展等重点工程,着力强化品牌打造、机制构建、要素保障和综合效益,初步形成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

黄平县浪洞镇食用菌产业园内,当地村民正在采摘平菇。 陈孝新 摄

作为食用菌产业的后起之秀,贵州抢抓“东菇西移”等机遇,强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近四年,食用菌产量年均增长51.4%、产值年均增长60.7%。如今,贵州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农业示范园区达30个,已经实现食用菌周年化生产,形成了黔西南、黔西北、黔东三大产业带,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夏菇生产基地、最大的优质竹荪生产基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如破竹,全省各地呈“遍地开花”之势:安龙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剑河岑松、万山敖寨、纳雍寨乐、印江木黄、道真玉溪、黔西洪水纳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白云、德江、安龙入围“食用菌+旅游”省级示范点。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的食用菌,在默默开拓着贵州的特色产业。

育新机探索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新路

红托竹荪、冬荪种植规模全国第一,羊肚菌有西南片区定价权,杏鲍菇在黔渝等地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产品已销往广东、上海、重庆、香港等地,并出口日韩、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贵州食用菌产业虽然发展迅速,成功跻身全国第一梯队,但也经历着“成长的烦恼”:由于起步较晚,产业链条还不完整,产业主体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看,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6月23日,2021中国(贵州)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在贵阳开幕,一大批知名菌企、装备制造企业、加工企业、采购商代表等参与其中,对食用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合作,共同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走进白云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一条食用菌全产业链铺展开来:珍稀及林下食用菌种植正在推广,菌干品、菌汤、菌粽等食用菌加工线已建成投产,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老养生、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蘑力小镇”建设初见成效……一个个项目深挖食用菌的潜在价值,助力延长产业链,引得参会代表纷纷点赞。

印江自治县缠溪镇冷水溪村菇农在采摘大球盖菇。 左禹华 摄

这是贵州首次举办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全产业链”推进,一方面继续招引投资,吸引食用菌龙头企业来黔投资,扩大生产总量;另一方面,着力补齐产业链前端的设施装备、产业链后端的加工流通两个短板。过去,贵州食用菌以鲜销为主。如今,正在大力发展食用菌提取产品、冻干食品、调味品等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值和效益,推动向鲜品和加工产品并重发展转变,瞄准精深加工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采摘、餐饮休闲、文化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本次大会必将进一步汇聚各方资源要素,补齐发展短板,改善贵州食用菌装备支撑条件,加快食用菌加工业发展,畅通食用菌市场销售,助力黔菌崛起。”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省食用菌专班常务副班长何光前表示。

前景广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晴隆县腾龙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闲置车库里,搬迁户胡余妹每天的工作就是管护和采收自家的平菇。不仅菌棒一分钱不用出,鲜菇还能卖给合作社。若是一年种两季,能赚到2万元。这让胡余妹安了心,身患疾病干不了重活的她,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增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小小食用菌作出了重要贡献。因为它种植周期短,产量高,效益高,食用菌产业被很多地方政府当作精准扶贫的新抓手,成为“十三五”时期贵州推进产业扶贫的新路径。站在“十四五”的全新起点,“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这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年,贵州计划种植食用菌规模突破50亿棒、产量突破160万吨、产值突破200亿元,增幅10%以上;围绕菌种菌材、林菌发展、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主体培育等工作,实现从“脱贫产业”到“富民产业”的顺利过渡,确保“十四五”产业开好局、起好步。

位于汇川区的光明临港九道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包装车间,工人在包装金针菇。 罗星汉 摄

今年以来,贵州持续强化品牌打造、机制构建、要素保障、综合效益等“四个强化”,出台并落实菌种繁育、菌材保障、品牌培育、招商引资、特色保险、“黔菌贷”等措施,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中组部、共青团中央选派5人博士服务团支持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为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目前,贵州食用菌行业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4家,年产能1000万棒以上的规模化、标准化重点生产企业115家,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进入新发展阶段,贵州将推动发展思路体现新导向,由简单扩量转向深度提质、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角、阶段扶持转向持续支持、脱贫产业转向富民产业,高质量推进食用菌产业跨越发展,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

编辑 唐怒娇 王维维

编审 陈毓钊

如果觉得《贵州食用菌异军突起裂变发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