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不同部位的头痛 反映内脏健康与否(且看艾灸如何应对)

2023-06-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1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无论什么季节,各种各样的头痛越来越普遍,头痛发作时,轻则隐隐的时不时的痛,严重者头痛欲裂,还会引起失眠,痛不欲生。一般轻症的头痛,往往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什么毛病来,虽然如此,头痛却和我们的脏腑健康息息相关,而且不同的腑脏部位引发的头痛,疼的位置也不相同。

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很多,其中有一部分确实是严重的实证引起的,比如肿瘤,但是轻症头痛的病因却比较难诊断。祖国中医对于头痛的诊断和治疗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我国对头痛这个病症的认识很早,在殷商甲骨文就有“疾首”的记载,《黄帝内经》称本病为“脑风”“首风”。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头痛可以说是一种很古老的疾患,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早在3000年前的《三国志》就有关于头痛的这段描述:三国时期的曹操就有头疾,每每发作时剧痛不已,后来还请华佗来医治,因怀疑华佗要谋害自己,华佗还因此惹来杀身之祸。即使有如此雄才伟略、久经沙场的曹操对头痛那种抽筋拔骨的疼痛都难以忍受,更别说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了。

中医几千年的传承告诉我们,头痛通常是因为风寒、风湿、肾虚、气虚、血虚等原因引起的。在相关穴位施灸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效改善症状。不过头痛的根源还是在于腑脏,不同部位的头痛反映的是不同部位腑脏的健康状况。艾灸时,只有对症选穴才能做到灸到病除。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的几种头痛,以及艾灸的方法。

在说各种头痛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治疗头痛的特效穴,这个穴位的话无论哪种头痛,在用艾灸调理的时候,都要用到,这个穴位就是合谷穴。

合谷穴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传统中医中一直流传着一首“人体八要穴”歌,几千年来,人人可用,不花钱,能治病,安全无副作用。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疼阳陵透。

这里所说的面口合谷收意思就是合谷穴是专门用来治疗面口疾病的穴位,因此它可以治疗所有的头痛。合谷穴为什么能主治“面口”呢?主要是由于经络的到达。手阳明大肠经的分布,从手走头,上达颈部、面颊、下齿及鼻部;再加络脉和经筋,其联系范围更广。而合谷穴又是该经的原穴,所以对这些病证,有突出的治疗作用。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各种头痛的艾灸治疗方法。

第一种头痛:前额的头痛

典籍记载:《冷庐医话·头痛》—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

我们的前额属足阳明胃经,前额疼痛中医也叫阳明头疼,一般都预示着脾胃出了问题,因此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我们进食了寒凉食物后,表现为胃寒胃痛,同时伴有前额的疼痛。疼痛一般出现在前额与前发际之间的交接的地方。因此我们在艾灸调理前额头痛的时候,除了取内关穴这个头痛通用穴位以外,还需要去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来配合治疗。

艾灸取穴:合谷+中脘穴+足三里+阴陵泉

1、胃经之中脘穴

中脘穴:我们的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四寸。中脘穴是胃经的墓穴,对治疗脾胃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脏腑的气血就汇聚在中脘穴上。可见中脘穴的重要性。故治胃腑诸病,以此穴为主。因此艾灸中脘穴,对于胃经引起的前额头痛的调理效果颇佳。

2、胃经之足三里

足三里是更加不用说了,自古以来一提到脾胃问题,足三里可以说是必灸穴位。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是中医界公认的,治病、养生、保健的第一大穴。

3、脾经之阴陵泉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虽然阴陵泉不在阳明胃经上面,但是大家知道,脾和胃相表里,而阴陵泉是脾经五输穴的合穴,其五行属水,跟阳明胃经有着密切的关系,阴陵泉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功效。从中医临床实践来讲,它治疗头疼的效果比较好。

第二种头痛:两侧的头痛

两侧头痛也称为偏头痛,我们的头两侧是胆经的循行部位,因此,如果出现两侧的头痛,中医认为是胆经经气堵住而导致。两侧头痛中医上叫少阳头痛,临床上以肝胆上火,或者风热证者比较常见,两侧头痛通常表现为连耳根、发际都会痛,或偏头痛,,睡眠不佳,口苦目眩;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黄等等。

艾灸取穴:合谷+外关+足临泣+风池

合谷是治疗头痛的通用穴,此处就不赘述。外关和足临泣相配,可以祛风活络止痛,是专门治疗偏头疼的。如果是左边头疼的话,艾灸时可以取左手外关加右脚足临泣。同理,如果是右边头疼,可以取右手外关和左脚足临泣。

另外风池穴也是治疗两侧头痛的要穴,外关穴、足临泣穴、风池穴可说是祛风治两侧头痛的最佳拍档。艾灸这三个穴位,可起到祛风治头痛的功效。

1、三焦经之外关穴

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为什么取穴外关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两侧头痛的位置,正好是手少阳三焦经循行的部位,取穴的话,肯定是去三焦经上的穴位。而之所以取外关穴,跟这个穴位疏风散邪的功效是密不可分的。艾灸这个穴位,就可以把三焦经络上的正常的阳气调动起来,使清阳生发直达头部,以风为主的外邪自然没有了容身之地了。

2、胆经之足临泣穴

跟外关穴相配的足临泣,在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是胆经上的实用穴位之一,主治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足临泣是胆经上的穴位,两侧头痛,除了有三焦经循行外,还有一条胆经从这里经过,而根据中医里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的原则,应取下肢穴位来进行治疗。

第三种头痛:后脑勺头痛

后脑勺痛中医称太阳头痛。我们都知道,我们身体的后面是督脉的循行路线,督脉的两边是膀胱经,中医认为,后脑勺的头痛多半因为膀胱经受了风寒。因此这种头痛,很多时候还会出现脖子僵硬、转动不灵、后背好像受到牵引、睡觉睡不着等症状。

艾灸取穴:内关+后溪+束骨

先把两个后溪穴都按一下,选较痛的一边。如果选左手后溪,脚上则选右束骨;同理,如果是选右后溪,脚上则选左束骨。

1、小肠经之后溪穴

后溪穴是奇经八脉交会穴,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通督脉。主要治疗头颈强疼,耳聋耳鸣,腕臂疼等,治疗落枕后溪穴也是首选。

后溪穴位于小肠经上。由于小肠经与脖颈外侧到脑后部这一区域相联通,所以一旦艾灸后溪穴,就可以达到缓解颈部肌肉紧张的目的,从而后脑勺部位疼痛(太阳头痛)的症状。

2、膀胱经之束骨穴

束骨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束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五行属木。束骨为第五跖骨小头之古称,此穴在其处,故名束骨。

艾灸束骨穴,可以达到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耳聋。

第四种头痛:头顶部位疼痛

我们身体头顶的部位,按经络循行来说,是肝经与督脉相会聚的地方,督脉总督人体一身的阳气,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而肝经经气是从肝脏内流通出来的,肝主升发,所以肝经经气最易上逆,所说的“怒发冲冠为红颜”就是督脉与肝经经气上逆的表现;在《黄帝内经》中所谓的怒则气上,意思是说,人在生气的时候,通常表现为头顶疼痛。因此艾灸治疗头顶疼痛的时候,通常选择督脉和肝经上的穴位,疏肝解气,打通经络,从而缓解头痛。

头顶头痛艾灸取穴:内关穴+太冲穴+大椎穴

1、肝经之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中医认为头顶部位的疼痛本质上是由肝经引起的,而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太冲是治疗肝脏疾病的重要穴位。因此艾灸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肝经的经气通了,头痛自然也就消失了。

2、督脉之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颈根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中医认为头顶的疼痛主要是因为督脉和肝经经气不痛引起的,因此可以在大椎穴点刺放血以泻督脉的邪热,能很好的治疗头痛。

如果觉得《不同部位的头痛 反映内脏健康与否(且看艾灸如何应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