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修正法师:《五戒略说之感言》(诸修行人之安身立命处)

2023-06-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戒为无上菩提本,这是佛教界之共识,是大觉佛陀之金刚语。佛法修行戒为基础,法门虽说八万四千之广,简而言之只是戒定慧三法而已。五戒又是诸般戒法之基础,修学五戒法门,是佛法修行中基础之基础。

蕅益大师尝言:佛法如宝塔:戒律是塔基,教观是塔身,净土是塔尖。也就是说修行佛法,戒律为基础,各宗教观为核心,净土法门为归宿。能这样安排修学之道,就可以令众生稳趋解脱,彻上彻下实为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一门超出之妙庄严路。所以修学佛之法门,以持戒、学教、求生净土为三根本。根本既立必得解脱,不劳更问他人。

经云:“起教之初阿含为首,修行之始木叉居先”。就佛之教化而言,为令凡夫转凡成圣,先说之法为《阿含经》,佛弟子修行止观,皆以持戒为入手处。或问佛成道十二年才制戒,此前也有得圣果者,又如何说?须知未制广戒前,佛弟子是依三皈誓言与七佛略戒而修行,非无戒法,只是广略不同而已。或问佛之出世先说《华严》,怎么是先说《阿含》呢?须知《华严》妙典的对机众都是初地以上之大菩萨,还有宿世根熟之天龙八部,也就是“戒缓乘急”之辈,经之后半部二乘在座都是“如聋若哑”,何况凡夫?凡夫得度正在《阿含》也。

教门常言“有戒修定慧,是解脱因;无戒修定慧,是魔外因;有戒无定慧,是人天因;无戒无定慧,是三途因”。净戒如良田,种植福慧之苗,必得定慧之果;净戒如白绢,定慧如描彩,随意着色。无戒而欲修定慧,犹如空中种树,犹如水中绘图,皆不成就。如果只守净戒,不事止观修习,则唯得人天胜福,远作菩提之因而已。如果无戒也无定慧,那就是得人身都很难,大多都是召感恶道之果。所以戒律与正见,就是诸修行人之安身立命处。

五戒与十善只是开合不同,内涵并无二致。但戒是善法,善法并不等同于戒。戒有要誓执持与所缘境广,这两点与善法不同。戒是由大菩提心之誓愿而执持与守护,行持善法则无须大愿之要期。戒法之所缘境是十方法界依正二报之事事物物,善法所缘只是其中之少份而已。所以行善并非就是持戒,行善之功德也无法与持戒之功德相比于万分之一,能了此义,就能遮“我虽不受戒,但行为清净与受戒人一样”之邪见。

律中有言“受有不随,随而不受”。有些人受戒未得戒体,但对戒相之执持非常清净,这只是在行持善法,不获得持戒之殊胜功德,这就是“随而不受”。有些人获得了清净戒体,却不守清净戒相与戒行,这样也就无法显得“戒体”之防非止恶之功能力用,这就是“受而不随”。唯有受与随同等摄持,才能成就戒法之不可思议力用,才能使戒法成为无上菩提与根本。

毗尼住世,正法久住,蕅益大师为居士们之修学戒律,专门编辑“优婆塞在家毗尼”。近代弘一大师更是用数年之心血,辑有《南山律在家备览》,填补了居士学律之空白,完成了蕅益大师当年之心愿。僧俗皆学律仪,则僧为真僧,居士为如法之居士,这是中兴圣教之唯一途径。所以无论念佛、参禅、修止观、习密法者,都应尊重毗尼,修学戒律,为佛教中兴,为自己与众生之解脱而努力修学。

如果觉得《修正法师:《五戒略说之感言》(诸修行人之安身立命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