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励志还是自私 北大博士后出身寒门(出国定居后彻底与父母失联)

2023-06-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寒门学子成为北大博士后,出国后与父母失联二十年,连母亲病危都不愿意回来,认为父母对他压榨太过,伤了他的心。这到底是一个励志故事?还是他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不知感恩之人?

一、寒门学子成了北大博士后。1969年王永强出生在江苏常州的农村,家境贫寒,家中有着三个孩子,而父母就靠卖老鼠药来养活一大家子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考录取率非常低,而王永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苏州大学,不得不说非常难得。

本来他们家比较贫困,父母也希望上完大学的儿子能早日参加工作,承担起让家庭发家致富的重任。对于很多农家子弟来说,也许会考虑原生家庭的条件,会直接出来工作,来改变家庭贫困的现实。但王永强为了自己有一个好的前程,考取了研究生。其实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进步,也是难能可贵,虽说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也没有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

等到研究生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出来工作,而是选择继续去北京中科院物理系读博士。显然,对于这一极度贫困的家庭,儿子研究生毕业了还不能改变自家的贫困状况,父母肯定是有意见的。1997年王永强又顺利考取了北大的博士后,继续在个人学业上的深造。

二、失联二十年不与父母联系,怎么会是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能解释得了?

1999年王永强结了婚,但是他的父母因为没钱买车票,就没有参加儿子的婚礼。后来王永强夫妻二人去日本留学,中间王永强给家里打了两个电话。再后来王永强的父母因为没钱买药,想让其寄点钱贴补一下。可从此之后,王永强彻底失联了。

直到2019年12月网上有一则消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题目是“王永强你妈妈喊你回家”。原来是其母亲因为病重希望再见到自己的儿子最后一面。虽说有人联系上了在美国亚特兰大的王永强,但他始终不曾露面,让老母亲带着遗憾离世了。后来有人指责这位北大博士后,父母养育了他,把他培养成才,然后他却成了白眼狼,他只回了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

虽说后来有报道说王永强父母对他有过份的压榨,还导致了他婚姻的失败,对他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想说,面对贫困的原生家庭,父母把你培养出来,你难道不应该承担起改善家庭条件的重担吗?更何况你的哥哥还是残疾人。

三、在继续学业与承担家庭责任之间如何取舍?笔者也出身寒门,说实话挺佩服王永强能够在那样的情况下能成为北大博士后的,但却并不认同他的做法。

对于原生家庭比较贫寒的学子来说,确实面临着大学毕业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两难取舍,我自己当年面对贫困家庭,选择了直接出来工作,至少不愿意再让家庭负担,也或多或少能补贴家庭。只是后来也确实非常羡慕当年的同学读研考博,成为知名教授,要知道当年咱们也是一个层次的同学,甚至成绩比他们还好。但还是不后悔,毕竟通过自己出来工作,逐步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

我对于王永强父母对王永强的压榨虽说不完全赞同,但还是能够理解的。通过全家人的努力培养了一个大学生,在那个年代,大学生确实非常珍贵,是全家人的希望。更何况王永强的哥哥是残疾人,所以父母更加依赖这个大学毕业的儿子,希望他能让家庭摆脱贫困。

王永强最终为了摆脱父母的压榨,选择到美国定居,并二十年也不与父母联系,我认为这是极度自私的表现。不管说是在家庭极度贫困的情况下选择考研、读博还是出国,都没有承担起改变家庭条件的责任。

对于这样的“优秀人才”,其实是非常让人不耻的,于家他没有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于国,他没有为国做出贡献。相信对于他的父母来说,王永强只是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并承担起赡养责任就足够,北大博士后有什么用?对于国家来说,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要的人,国家花那么大力气来培养,会给国家作出贡献吗?

你们对于寒门学子成为北大博士后,出国定居与父母断绝联系怎么看?他是励志的典范还是自私的典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如果觉得《励志还是自私 北大博士后出身寒门(出国定居后彻底与父母失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