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佛教功德心 为小善可以养心(为小恶则会损心)

2023-06-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佛教的发愿功德心,为小善可以养心,为小恶则会损心,无所得而行善,就是人间大德

在佛教的文化中,《华严经·如来出现品》有云:“假使干草积同须弥,投火于中,如芥子许,必皆烧尽。何以故?火能烧故。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必能烧尽一切烦恼。”

意思是说,“假如把干草堆积得像须弥山那么大,投一点像芥子那么大的火种在里面,就一定会将干草烧尽。为什么呢?因为一点点火也能燃烧。众生对佛所种的一点点善根也是如此,一定能烧尽自己身心的一切烦恼。”所谓无所得而行善,就是人间大德之师。

关于很多信佛学佛的人,经常到寺院求佛护佑,且一到寺院,心就自然平静,或到了寺院后很多烦恼即消失,而生清净心。但是一离开寺院,烦恼即生起,心不清净。其实,这种事情经常在学佛人中出现,那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佛经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高僧知道他的小沙弥徒弟只剩七日的寿命,于是慈悲地让他回家探亲。在回家的路途中,正好遇到一场大雨,小沙弥没有顾自己,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努力地从积水的地方往外爬。但却不断地被雨水冲回去。

于是小沙弥心生怜悯,将它们一一救出,确定它们安全后,才继续他的旅程。而惊奇的是在七日后,小沙弥又回到寺院,此时,师父惊讶地发现他的病好了很多,于是入定观察,发现原来是小沙弥的一念慈悲心,不但救了蚂蚁,也增加了自己的寿命。

从《了凡四训》到这则故事,我们都可以看出,善事可以有大有小,但做好事的精神却不可懈怠,尤其是能将不为人们注目,甚至不为人们理解的好事,照样坚持不懈地做好。所谓“山不拒细壤,才能成其高;海不拒涓流,才能成其大”。佛教讲发愿心,而佛教发愿善心就是最大的功德。

对于学佛人或在家居士,都有自己的生活,有时候因忙碌而不能长期在寺院来回,在发愿心从善时,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做到哪怕一件小事,捡起地上一个废品,也是一种善心的表现。当我们生活中遇到种种困扰,发愿心的时候,一个微小的善事,就是功德,所以,当我们有烦恼,却不能平静时,就做些从善之事吧,哪怕是一件微小的事,相信也能给你一颗求安的心。

一己之小善,不但能为自己积功累德,也能使众人受益;点滴之恶,不但损害自己的人生品格,更危害到他人。如此重复习惯的影响,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块小石头,涟漪不断地扩展,导致平静的湖面水纹的波动,其影响层面绝非自己所能事先预料的那样。所以,我们要让善心习惯于起心动念之间,做到无所得而行善,就是人间大德。

因此,对我们而言,起一个善念,说一句好话,给一个善意的响应,乃至露出一个微笑,不但能够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光明,也能和谐自他关系,甚至可以消弭种种人为的灾难。所谓“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当我们懂得听从佛陀的教诲众善奉行,就是奉献人生,就是觉悟人生。

我们应该时时观照自己,善恶因心起,为小善可以养心,为小恶则会损心。一个小小的善心,能够拯救宝贵的生命,成就无限的功德。因此,我们要做好每一件小事,点滴的积累能充实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品格,要“不以善小而不为”,就可以积小善而成大德。

如果觉得《佛教功德心 为小善可以养心(为小恶则会损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