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品乐道五音 享艾灸疗养(相得益彰 快乐健康)

2023-06-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一、樂藥同源中国音乐,圣贤文明,国学智慧,启悟生命

1、考古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是距今 7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在模仿鸟的鸣声时能发出一定音程关系的音,已初步具备了原始乐器的性质。

2、在上古,乐、药二字同源。从甲骨文和金文,药(藥)是从乐(樂)得声,这说明先人很早就认识到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

3、乐理医理同源。古代的乐理、医理均建立在中国哲学阳阳五行的基础之上。古人将五音与五行相配属:徵音躁急动悸像火的特性;羽音悠远像水的特性;宫音浑厚温和像土的特性;商音凄切悲怅像金的特性;角音清脆激扬像木的特性。

4、远古时代的音乐渗透在许多角落,同各种人类活动结合在一起,音乐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在古人的眼里,音乐与治疗有着天然的联系,音乐、歌舞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具有调治之功。《史记·乐书》云:“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晋代阮籍在《乐论》中这样说:“天下无乐,而欲阴阳调和、灾害不生,亦已难矣。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都认为音乐使人精神平和,身体康健。

二、艾灸概念

1、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经气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2、灸法的运用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的石器时代。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灸材料在实践过程中选择发展,至《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槐木火灸,病疮易瘥,但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3、灸的适应症,起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唐代王冰注:“火艾烧的,谓之灸焫”,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左传》医缓说,“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攻”即是灸法,“达”即是刺法。

4、艾灸历史源远流长,纵观艾灸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里程,第一个是传统艾灸,第二个是现代艾灸,不论是传统艾灸还是现代艾灸都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传统艾灸有效,但有烟,有火,操作不方便;现代艾灸,虽无传统艾灸之弊病,但疗法单一,有时好转反应太强烈,使有些客人难以承受。

三、艾灸分类

1、艾卷灸: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卷成艾卷。有的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温针灸: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3、直接灸

直接灸分化脓灸、非化脓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4、电子艾灸

电子艾灸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艾灸原理,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微电子、电子艾灸磁疗、远红外理疗等技术。电子艾灸实现了智能操作、控温控时、无烟无火、定向导入、透皮吸收、多穴同灸等功能,完全具备传统艾壮灸、艾条灸的功能,并可实施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等一系列灸法,使用针对不同疾病的特色灸片效果更佳,还弥补了传统艾灸烟熏火燎、灰烬烫伤、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等不足,是传统灸法革命性的创新!

5、温管艾灸

温管灸,是用苇管或竹管作为灸器向耳内施灸的一种方法。因用苇管作为灸具,所以也称苇管灸。首载于孙思邈所撰之《备急千金要方》:“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剌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气泄。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古代医家主要用于中风口口呙的治疗。现代还出现了一种肛管灸法,亦属温管灸法。

6、温灸器灸

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7、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1)隔姜灸。在明·杨继洲《针灸大成》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明·张景岳《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操作方法】 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 ~ 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亦有针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脓灸法,对某些病证有较好的效果。

(2)隔蒜灸,又称蒜钱灸。本法首载于晋·《肘后备急方》。

【操作方法】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

隔蒜片灸: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1~0.3cm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壮后换去蒜片,继续灸治。

隔蒜泥灸: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cm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但中间不必更换。

(3)隔盐灸

隔盐灸,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之细白盐适量,可炒至温热,纳入脐中,使与脐平。如患者脐部凹陷不明显者。可预先有脐周围一湿面圈,再填入食盐。如须再隔其他药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药物(药膏或药末),再放盐。然后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烫热,即更换艾炷。为避免食盐受火爆裂烫伤,可预先在盐上放了一薄姜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壮,但对急性病证则可多灸,不拘壮数。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8、实按灸

在艾条的基础之上,加入了某些特殊的药物。用法与《寿域神方》所记载的艾条灸法类似,在酒精灯上点燃雷火神针,叠加10层纱布放在穴位上。刚开始布凉,火要吹红,将燃着的一端直接按穴位上,稍留1~2秒钟,提起,吹去灰,再按,重复几次,纱布热了,不需吹火。因布层较厚,隔热不起泡,穴位处觉热很舒服。

9、新铺灸

新铺灸是由传统长蛇灸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同时它又吸取了隔姜灸、隔药灸之精华。将传统的姜片改成用姜泥,加中药十余种,艾绒中又加中药,共同发挥作用,芳香走窜,穿筋透骨,相得益彰。温热舒适不起泡,功效强劲,施灸范围最大、穴位最多、时间最长、效果最佳。

四、艾灸注意事项

1.灸前和灸后都要喝一杯温热的水。

2.要专心灸,注意防火。特别是不能一不留神烫伤自己。也不要把衣服等烧着了。灸后清除烟灰,确定熄灭艾烟。

3.注意保暖和防暑。灸疗期间不可吹空调、电扇,也不要太封闭了,夏天太热,防止中暑。但是绝对不能直接吹风。不能吃西瓜,因为西瓜寒凉,易减弱艾灸效果或引起过敏,灸疗前后不宜食用。

4.灸完半小时到1个小时不要立即洗澡,不要直接吹风。

5、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最好通过正规渠道学习应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乐道五音堂

#自愈力#

如果觉得《品乐道五音 享艾灸疗养(相得益彰 快乐健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