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艾灸疗养之慢性支气管炎 扁桃体炎(牙痛 胃痛 便秘)

2023-05-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艾灸疗法是一种自然疗法,通过径路穴位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等多种管道作用于人体,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从而达到美容、养生治疗、保健之效用。艾灸对寒性体质非常有效。艾是纯阳植物,艾灸时温热并为身体补充阳气将寒气排出体外。艾灸特别适合现代人养生调理亚健康。除了可以解除月事疼痛烦恼外,还可以慢慢的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对将来的结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艾灸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强身,可以说是北方人最适用的医疗保健法。多灸足三里及胃经小腿走形的部位,既能强健脾胃功能,又能提高人整体的抗病能力。

慢性支气管炎

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从中医的角度看,是由于风,寒,热,燥等外邪等,从皮毛,口鼻而入,肺首当其冲而导致肺气不通,失其清肃之令,肺气上逆而哮喘,其表现症状是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

1.灸肺俞穴--能理气宁心,散发肺脏之热,清肺止咳;

2.灸定喘穴--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3.祛风散寒,解表清肺,防止外邪传里;

4.灸足三里穴--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

扁桃体炎

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此病的表现症状因人而异,有的人会有轻微感冒的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口腔溃疡等,有的人出现比较严重的感冒症状,全身不舒服等。

参考穴位如下:

1.灸合谷穴--祛风散寒,解表清肺,防止外邪传里;

2.灸曲池穴--清热去火;

3.就大椎穴--温经通阳,清热解表,清脑醒志。

牙痛

主要与胃经郁火和肾阴不足有关,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发。

参考穴位如下:

1.灸合谷穴--祛风散寒,解表清肺,防止外邪传里;

2.灸颊车穴--止痛;

3.灸下关穴--通络镇痛;

4.灸内庭穴--镇惊安神;

5.灸风池穴--通经活络止痛;

6.灸肾俞穴、脾俞穴、关元穴、大肠俞穴--滋阴补肾,调理肝脾,培元固本,梳理腹中气机。

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的以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疾病,胃痛发生的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反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二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钟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参考穴位如下:

1.灸中脘穴--健脾和胃;

2.灸胃俞穴--外散胃腑之热;

3.灸脾俞穴--调理肝脾;

4.灸公孙穴--健脾益胃,通调冲脉。

便秘

现代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的食辛辣之物,导致胃肠积热,同时,压力大,忧思过度,加之久坐不动,大肠气机郁滞 ,通降失调,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导致便秘,其表现症状是排便不顺利,即粪便干燥排出不畅或粪便不干也很难排出,排便频率一般每周少于2~3次。

参考穴位如下:

1.灸天枢穴--疏通大肠腑气,使津生而便通;

2.灸大肠俞穴--培元固本,疏理腹中气机;

3.灸支沟穴--清大肠实热而通便;

4.灸足三里穴--调理肠胃,宽肠运便。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穴位灸大椎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阿是穴;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穴位灸大杼穴,曲池穴,血海穴,大椎穴至腰俞段。

湿疹 主要穴位(1)灸大椎穴,曲池穴,血海穴,患部;

(2)灸膈俞穴,委中穴,三阴交穴;

两组穴位换用,剧烈刺痒:灸凤池穴,阴陵泉穴。

蚕丝艾疗抱枕

如果觉得《艾灸疗养之慢性支气管炎 扁桃体炎(牙痛 胃痛 便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