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坚持走路能养护血管 医生:没错(牢记“357”原则 有益健康)

2023-06-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当下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是危险人体健康的主要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种类多样,根据病因不同,患病种类和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

血管遍布全身,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将身体中多余的杂质排出体外,而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则会源源不断地输送至身体各个器官,人体内的血管总长度约有96,000公里,地球的总长度约为40000公里,也就是说人体内的血管总长度可绕地球两周半。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流动速度逐渐减慢,血液浓稠度增高,不少中老年人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何养护血管,也成为多数老年人在一起时经常会讨论的话题。

有人说多走路有助于养护血管,坚持走路运动,对心血管健康一些好处,如果你也好奇这件事的答案,不妨听听医生是怎么回答的。

(1)走路运动对血管是否有养护效果?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走路是最简单的运动之一,坚持走路运动能够增强肺活量,提高心肌耐氧量,促进肠胃消化和蠕动,增进食欲,减轻便秘的困扰。

经常走路运动,还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细菌和病毒的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走路运动能够释放压力,与三五个好友结成伴,相互运动锻炼,彼此交流释放压力,减少抑郁的发生。

虽然走路运动的强度不大,但如果每天都能坚持20~30分钟,每周散步3~5次,也能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不过需要长期坚持下去才会有效。

有关于走路是否能养护血管的说法,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合理的走路运动,对老年人的血管健康具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坚持走路运动,能够促进血液的流动,及时将身体多余的毒素和垃圾排出体外,减轻各脏器的负担。

(2)“357”原则到底是什么?

357是指老年人走路的标准。

3是指运动30分钟建议各位中老年人如果想要通过走路达到养护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每次散步走路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老年人在选择任何一项运动项目之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素质综合判断,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千万不要盲目要求自己,一定要量力而行。

走路属于比较舒缓的运动,身体较为虚弱的老年人如果觉得不行,10~15分钟就会出现明显的身体疲惫,那就不要超过这一时间段,而身体强壮的老年人则可以散步30分钟,30分钟更能带动全身脂肪的燃烧,更好的促进血液流动,帮助身体排毒。

5是指每周的运动次数在身体接受的范围内,中老年人每日运动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5次,控制在5次左右是最适合的,每周锻炼5次,可以给身体适当放松的时间,更好的保护血管,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起到强身健体,强健体魄的效果。

7是指运动后的心率这一点对老年人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老年人运动后如果心率在170次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20次,均属于正常范围,心率过塑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说明运动频率过高,一定要适当减少运动量,给身体放松的时间,勉强运动只会给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是对身体健康不负责的行为。

1、老年人走路运动不易锻炼过早

很多老年人非常看重“晨练”,觉得早上早起就是锻炼的最好时机,其实,早上锻炼时间过早,非但不会对身体产生养护效果,反而会加重身体的负担,也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早上晨练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升起以后也就是6:00~7:00左右,这一时间段空气含氧量是最高的,更有益身体健康。

2、注意运动量

老年人走路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运动量,不要盲目要求自己,一定要根据身体素质综合判断,长时间暴走,运动频率过高都会加重膝盖和关节的磨损程度,特别是患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锻炼更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

3、选择合适的装备

老年人选择走路运动,尽量挑选舒适的鞋子,不要选择皮鞋或其他鞋底过硬的鞋子,合适的鞋子才能减少走路时对膝盖和关节的磨损力,必要时还应佩戴护膝,保护膝关节避免受伤。

4、做热身运动

老年人无论进行哪一项运动运动之前都应充分热身,说话心情放松疲惫的身体,除了拉伸动作之外,也可原地小跑,放松肌肉,更快的投入到运动锻炼中。

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是子女最大的幸福,虽然走路运动有助于血管的养护,但老年人在选择运动之前也要量力而行,运动锻炼,贵在坚持,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目前的高一朋友对此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如果觉得《坚持走路能养护血管 医生:没错(牢记“357”原则 有益健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