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深度观察」全面小康的贵州成色

2023-06-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0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建党百年,全面小康梦圆,黔贵大地欢欣鼓舞。923万、623万、155万、0,分别是贵州2012年、2015年、2018年、2020年底贫困人口的数量。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减贫人数近千万,为全国之最,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5年为“好”,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擦亮了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新时代的多彩贵州“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各族人民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幸福一百倍”,正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贵州新篇章。

黔西市化屋村曾经是一个贫困发生率高达63.6%的穷山沟,通过精准扶贫,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4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1500元,世代受贫穷困扰的苗家儿女过上了小康生活。图为2021年6月6日,人们在化屋村码头广场表演舞蹈(史开心/摄)

脱贫攻坚战攻克千年难题“以前出山要攀岩,吃水要到江边背,茅草屋透风漏雨,照明靠油灯,病了挖草药……”居住在乌蒙山腹地的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赵玉学回忆往昔。如今,赵玉学一家住进了150平方米的“乡村别墅”,水电路网通村到户,开办的农家乐年收入10万多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贵州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曾经条件落后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3+1”实现历史性改善,“上学吃住难”“赤脚医生”“叉叉房”“望天水”已成为贵州人民追忆的过去,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扮靓”了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跑出加速度。从2015年开始,贵州先后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组组通”,加上高铁、民航“市市通”的深入推进,贵州山门大开,作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在全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多,192万贫困群众从以前居住的土坯房、茅草房、危旧房搬进了宽敞明亮、安全牢固的新房。产业扶贫打通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换通道,贵州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贵州茶叶、辣椒、李子、蓝莓、太子参、金钗石斛等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列,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居全国前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就业稳则民心安。贵州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442万劳动力,通过“八个一批”新开发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加强有组织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等举措,让人民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优化细化战术打法。贵州按年度分季度压茬推进系列攻坚行动,连续3年开展“春季攻势”“夏秋决战”“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等行动,在收官之年遭遇疫情、灾情的影响下,连续开展“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系列专项行动,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贵州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创造了经济增速连续领先全国的“黄金十年”,大数据发展风生水起,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旅游业异军突起,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改写了过去发展落后的历史,“贵州热度”前所未有。

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海街道办事处丁家寨社区占地20余亩的晚晴康养中心,设置养老床位200余张,并建有阅览室、健身房、多媒体电影院、康复理疗室等设施,集颐养、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护理、休闲娱乐为一体,是毕节市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老年康养中心。图为老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罗大富摄)

高品质生活飞入千家万户“看病买药更方便啦!”8月31日,贵州整体融入全国医保一张网,成为在全国率先全面上线运行的三个省份之一。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贵州率先建成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和覆盖全省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不断完善,三甲医院增至35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和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健康贵州深入推进,人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贵州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面免除中职学生学费,本科院校、高职(专科)学校分别达到29所和46所,贵州大学实现部省合建,正朝着特色教育强省稳步迈进。贵州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医养康养融合、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不断获得满足。让困难群众同步过上好日子,贵州率先在全国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有效保障全省270.6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民族关系更加团结和睦,贵州颁布实施全国首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省级地方性法规,创造性地把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支持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加快发展的差别化支持政策体系,“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成为重要名片。平安贵州、法治贵州为“黄金十年”快速发展期保驾护航,贵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社会治安环境持续稳定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99.41%。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全面小康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三五”期间,贵州民生重点支出累计达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8.5%。新的征程上,贵州坚持不懈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各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善行贵州·益童乐园”自2018年启动以来,3年建成115站点服务儿童100万人次。图为兴义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洒金街道栗坪社区益童乐园(席忞禾 摄)

精气神昂扬凝聚奋进伟力“水过不去、拿命来铺!”黄大发用实干兑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誓言。历时36年,遵义播州区团结村老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生命渠”,让当地结束了长期缺水的历史,家家吃上了香喷喷的白米饭,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一辈子、一件事,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黄大发向山“问渠”?黄老支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来带头,和老百姓一起,苦干、加油干、拼死拼命地干,我们就把水引过来哩!”干事创业,贵在精神。革命战争时期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建设改革时期的三线精神、顶云精神、大关精神、毕节试验区精神、大发渠精神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始终激励着贵州各族儿女奋勇前行,成为贵州千年追寻圆梦小康的强大动力源。带领麻怀村冲破大山“围困”的“当代女愚公”邓迎香,穷则思变创造“塘约经验”的“牛支书”左文学,誓言“海嘎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下山”的第一书记杨波,誓把“死山”变“金山”的战斗英雄王明礼……贵州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是干部群众“一个汗珠摔八瓣”干出来的,是奋斗者“不服输、不认命”拼出来的。经过这些年大战大考的洗礼,贵州干部群众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精神状态实现了根本性转变,积蓄已久赫然昂扬的精气神提升到了新高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和调动。在伟大精神的照耀下,贵州各族人民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的历史巨变,正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贵州新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席忞禾

编辑 毕文君编审 吴文仙 李冰

如果觉得《「深度观察」全面小康的贵州成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