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9月26日贵州日报整版关注紫云:圆梦小康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

2023-07-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3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2021年9月26日贵州日报16版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金秋的紫云大地,群峦叠翠,瓜果飘香,稻香鱼肥,一片生机勃勃景象,与建成小康的喜悦交相辉映,一幅城市靓、产业兴、群众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建设中的紫云自治县新城区

过去五年,紫云自治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解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阔步全面建成小康,迈向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战贫困奔小康 脱贫攻坚全胜地处麻山腹地的紫云,曾是国务院挂牌督战的52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摆脱贫困,成为紫云自治县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奋斗的目标。

过去五年,紫云自治县全体干部冲锋在前,带领全县人民群众打好教育、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3+1”保障,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等“硬仗”,激荡出紫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真切实践,演绎了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精彩故事。完成国家下达农村危房改造11299户,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870户。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三岔河水库等骨干水源下闸蓄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679处,建成小水窖9886个,全面解决了22.7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在102个村对9073户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启动6010个屋顶集雨和坡面集雨供水小水窖家用水质净化设备安装。152个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所有行政村配备合格村医共187名,实现了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达到100%,三重医疗保障全面落实。教育方面,新建、改(扩)建学校186所,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农村教育保障能力极大增强,彻底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交通越来越便捷,安紫、紫望高速建成通车,告别了紫云至安顺市区无高速的历史,成功融入“安顺1小时经济圈”。完成国省道建设(改造)169公里,建设30户以上组组通公路660公里,实施农村路网全覆盖项目462公里,修建连户路1013公里,硬化庭院73万平方米,形成乡乡通达、村村通畅、组组通连、户户串通的交通格局。完成162个村电力改造升级,建成通讯基站3264个,“小康电”“小康讯”持续巩固,乡村供电可靠率达99.8%、4G网络和光纤覆盖率达100%。建成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搬迁入住20213人,新设立云岭街道办事处,搬迁人口市民进程不断加快,后续扶持力度持续加强。2020年,开发就业援助岗位6875个,新增城镇就业3758人,开展“四服务”,推行外出务工族、在家上班族、田园工薪族、返乡创业族“四族并进”,保障了10万余人的稳岗就业。紫云自治县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找到一条条门路,补齐一块块短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7307户117634人全部脱贫,夺取了脱贫攻坚历史性胜利。党建引领 城乡协同发展五年来,紫云自治县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层党建的生命线,推动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探索党建与发展有机统一的实践路径。

紫云自治县以“一分三向”的山地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一手抓老城改造和提升,一手抓新城区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居住”的目标要求,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以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为支撑点,造就了村城联动、产城互动、景城一体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猫营镇依托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北部工业小镇初具规模;格凸河镇依托旅游景区,大力推进城旅融合,南部旅游小镇初显成效;坝羊镇、火花镇、白石岩乡、四大寨乡依托农业园区,农业小镇初见特色;板当镇依托交通枢纽和生态优势,乡村旅游特色小镇人气渐旺;猴场镇、宗地镇依托商业贸易优势,区域性中心商贸小镇日益繁荣;大营镇抢抓极贫乡镇脱贫攻坚机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山地特色小镇展现新貌。城镇聚集经济和人口能力显着增强。产城融合,紫云自治县大力发展工业,引进西南水泥年产300万吨砂石骨料生产线、博宜经贸年产3000吨蓝莓系列产品深加工线等重点项目,新型建材、服装等企业实现从无到有,月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申请认证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数达17户。旅游业连续保持高速增长,格凸河攀岩基地被授牌为国家攀岩训练基地。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100个,成功申报了2020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奋进拼搏,紫云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澎湃,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51.54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79.59亿元,年均增长9.0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5年的20808元和6543元提高到2020年的30514元和10539元,年均分别增长7.96%和10%。高效农业 遍地开花硕果丰金秋时节,走进紫云自治县田间地头,辣椒、豇豆、西红柿、冬瓜等呈现出一片丰收喜人的景象。

格凸河小穿洞风光。 李晓鸿 摄

五年来,紫云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攻坚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紫云自治县提出了“三提升两壮大”的产业发展思路,一手抓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为全县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有力产业支撑。紫云抓住贵州蔬菜集团重点帮助“9+3”县(区)发展蔬菜产业、拓展销售市场、做强蔬菜产业的机会,与贵州蔬菜集团紫云分公司达成从种植到销售的深度合作。同时,紫云自治县成立县级平台公司嘉禾香公司,13个乡镇(街道办)成立乡镇级平台公司,162个行政村成立“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县统筹、乡镇(街道)实施、村落实,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种植见效快、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五年来,发展辣椒、佛手瓜、甘蓝等蔬菜5万余亩,茶叶5万亩、精品水果15万亩、食用菌5000万棒(亩),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20余家,农业生产经营从小、散、弱向规模化转变;引进德康、立华等国内龙头企业,建成生猪规模养殖场125个、家禽规模养殖棚184个、生态鸡棚2100个,畜牧业从粗放式向集约化发展;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林下菌3000亩、林下鸡100万羽、林下蜂2.5万群、油茶4.5万亩,“林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快,第一产业换道超车,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紫云模式。贵州蔬菜集团紫云分公司负责人田芬说,贵州蔬菜集团由12个分公司组成,每个分公司都有各自的销售渠道,紫云分公司在广州、东莞、佛山、深圳、苏州、长沙、上海等城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有档口。贵州蔬菜集团通过整合各分公司的市场资源,在全国各地搭建有销售网络,针对蔬菜的品种不同,市场需求不同,把各分公司收购的蔬菜进行分流运销,哪里有市场就运销到哪里,把贫困地区蔬菜转换成真金白银,让老百姓荷包鼓起来,脱贫过上好日子。在坝羊镇红院坝区,绿油油的芥蓝种植田里,10多位村民舞动着娴熟的巧手,将一根根芥蓝芯整齐地排放在手上,然后放入箩筐。在芥蓝田的另一边,“菜老板”谢顺超正在用喷灌给茁壮成长的菜芯苗浇水。“坝羊镇在推进坝区建设中,引进紫云自治县绿阳绿色蔬菜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蔬菜产业,该公司由返乡农民工谢顺超所建,他具有30多年的大型蔬菜种植场经验,不仅有技术,还在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有商铺。”坝羊镇党委书记班兴坤说,红院坝区采取“企业+村合作社+农户”方式,村合作社负责协助流转土地,组织劳动力,并利用政府扶贫资金安装喷灌,建成两个冷库;作为“菜老板”的谢顺超自行负责土地流转费,自行经营蔬菜种植。紫云自治县通过农业产业“三提升两壮大”行动,从主要种植低效玉米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助推茶叶、精品水果、红芯红薯产业,蔬菜产业、林下经济取得大发展,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幸福画卷徐徐铺开。宜居乡村 生态宜居更美丽秋入乡村美如画,沃野田畴处处新。金秋时节的紫云,犹如美丽画卷在黔中大地铺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庭院瓜果飘香,柏油马路干干净净,视线所到之处,尽显生态宜居之美,迸发出乡村振兴的生机与活力。7月以来,紫云自治县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宜居乡村创建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清”大战60天行动。以集中培育示范创建为引领,县级培育一个示范乡镇、各乡镇(街道)培育3个示范村、每个村培育两个示范组、每个组培育两户示范户,创建“四级示范”,推动宜居乡村建设。在大营镇芭茅村羊寨组,颇具民族特色的两层楼房鳞次栉比,屋内家具摆放整齐,农户房屋周边的竹林、庄稼地都设置了围栏,鸡、鸭都喂养在围栏内,每家每户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围栏都是就地取材,用竹子编制安装,这样能让寨子既大方又美观。”村民杨顺全笑着说。羊寨组是芭茅村乡村整治的示范组,村民们利用附近的竹子自发编制围栏,并安置在公路两边、竹林边、农作物边,小小的改变让庭院显得整洁美观。通过60天大战行动,紫云自治县形成了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创建格局。宜居乡村创建是紫云自治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五年来,该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提升生态涵养功能。全面加强空气污染物在线监控,加大“涉气”违法行为整治力度,持之以恒抓好秸秆禁烧、扬尘治理,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连续多年名列省市前茅。打好碧水保卫战,县域20平方公里以上29条河流全覆盖落实“河长制”,全面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大力开展水污染治理,进一步完善城乡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境内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III类以上标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3.32%,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境内无黑臭水体。大力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基本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到71%,大力整治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完成河道治理3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63.51平方公里、石漠化104平方公里。推进“林长制”改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完成黑颈长尾雉保护区总体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区103.18万亩,全面摸清了国土资源底数;大力实施耕地保护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耕地保有量83.97万亩;严厉打击矿产资源非法开采,全面完成废弃矿山治理。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6.75万亩、营造林43.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63%,连续五年位居安顺市第一。过往皆为序章。新征程,紫云自治县委、县政府正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满怀豪情,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谱写新时代紫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胡彪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紫云自治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向淳

编审 胡丽华 袁国彬

如果觉得《9月26日贵州日报整版关注紫云:圆梦小康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