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康熙:唯一的圣人皇帝(仁者寿)

2023-06-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仁者寿

这种作用的产生既有社会原因,也有生理心理原因。作为一个真正的仁者必然喜乐,必然能够涵养自己的性情,能够通过性情的修养达到保存性命的目的。这里体现了德性与命运的大问题。康熙作为一个圣人皇帝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从其心理学——喜乐养仁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畨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

康熙在这里强调了天人感应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喜气对应着春天,春天则万物生发,所以说欢喜处自然有一番吉祥景象;另一方面,人欢喜则容易生发善念,善念的根本就是生养他人,这种生养正是应了天道生生的道理。所以,

其世界观——天道好生人

训曰:天道好生人。一心行善则福履自至。观我朝及古行兵之王公大臣,内中颇有建立功业,而行军时曾多杀人者,其子孙必不昌盛,渐至衰败。由是观之,仁者诚为人之本与。

康熙明确强调“天道好生人”。这里强调了行善不仅利于自己还利于子孙后代,实际上这是强调了《易传》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说法。康熙帝在这里还结合了自己的平生观察来说明。

仁德的生发,不是天然形成的,康熙还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涵养,涵养此心,就是要把怒念去掉,去掉怒念就会有好的心情和人际关系。所以,

其修养论——涵养心性情

训曰:凡人平日必当涵养此心。朕昔足痛之时,转身艰难,足欲稍动,必赖两傍侍御人挪移。少着手即不胜其痛。虽至于如此,朕但念自罹之灾,与左右近侍谈笑自若,并无一毫躁性生忿,以至于苛责人也。二阿哥在徳州病时,朕一日视之,正值其含怒,与近侍之人生忿。朕宽解之曰:“我等为人上者罹疾,却有许多人扶持任使,心犹不足。如彼内监或是穷人一遇疾病,谁为任使?虽有气忿,向谁出耶?”彼时左右侍立之人,聴朕斯言,无有不流涕者。凡此等处,汝等宜切记于心。

康熙在这里真是苦口婆心,以二阿哥和自己相对比,循循善诱,其说理透彻如此,不仅言传还身教之。对于身边的仆人能够如此,那么对于其他生物如何呢?

其仁政——少杀牲

训曰:饮食之制,义取诸鼎。圣人颐养之道也。是故,古者大烹为祭祀则用之;为宾客则用之;为养老则用之,岂以恣口腹为哉?礼《王制》曰: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论语》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古之圣贤,其于牺牲禽鱼之类,取之也以时;用之也以节。是故,朕之万寿与夫年节,有备宴恭进者,即谕令少杀牲。正以天地好生,万物各具性情,而乐其天人,不得以口腹之甘,而肆情炰脍也。

康熙的仁政,不仅惠及人,而且惠及天地万物,所以康熙进一步用天地好生,强调仁德的重要性,能不杀牲就不杀牲,要能够随顺万物的性情。康熙推己及人能体会自己的心情,也能体会万物的性情。康熙作为唯一的圣人皇帝,可以说是达到了仁者以万物为一体的境界,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遍爱万物,能够要自己顺性情,也要能够让万物顺性情。

其历史功业——三大贡献

也是康熙之所以为圣的重要方面,关于这一点参见《听毛泽东讲史》,在此不与说明。

清圣祖

孔子回答子贡的请教:“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康熙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以“圣”祖为尊号的皇帝当之无愧。

如果觉得《康熙:唯一的圣人皇帝(仁者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