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康熙花了三十多年 绘制《康熙皇舆全览图》(还注重钻研儒家经典)

2023-05-3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康熙时期还有一项重要的科学工作——绘制《康熙皇舆全览图》。康熙皇帝自小留心地理,博览图籍。每当边疆官员回京复命,他都要对照地图详细询问。

他对全国的山川地形、气候、物产和民族都非常清楚。他曾经对大臣讲述自己勘察全国山川地理的情况,“凡古今山川名号,无论边缴遐荒,必详考图籍,广询方言,务得其正”,后来还“遣使至昆仑、西番诸处,凡大江、黄河、黑水、金沙、澜沧之水发源之地,皆目击详求,载入舆图。”中国自古对山川只有禹贡四脉之说,对许多山脉的脉络都所知不详。经过勘察,康熙皇帝揭示了泰山和长白山的地脉关系。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康熙皇帝下令各省官员将本省的地图送至兵部。但是当时的地图依然使用旧法绘制,都是平面度,不能对地球表面的弧度作出精准的反应,所以在方位和距离方面的计算存在诸多误差。康熙皇帝通过对几何、天文、历法、算术等知识的学习,掌握了经纬度的测绘技术,于是备置仪器,利用出行、出兵的机会进行实地测量,为绘制地图作准备。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巡视辽东,就命南怀仁携带仪器随行。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康熙皇帝就亲自在宁夏进行测量,发现北极的纬度“较京师低一度二十分,东西相去二千一百五十里”。经过充分的准备,康熙皇帝于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派大学士何国栋、明安图和传教士雷孝思、白晋、杜德美等人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实地测量,要求他们绘制出一幅详尽的中国地图。

这些人跋山涉水,走遍中国的各个省份,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测量技术,历时十一年,终于在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绘制成了《康熙皇舆全览图》。这幅地图以铜板刊印,前有全国总图,后有各省地图,国内十五个省份和关外满蒙之地全部经过准确的测定被绘制其中,“关门塞口、海汛江防、村堡戍台、驿亭津镇,其间扼冲据险、环卫交通,荒远不遗,纤细毕载”。

康熙皇帝为这幅地图花了三十多年力气,在其告成之后,康熙皇帝甚为满意,并降旨颁发给各省。《康熙皇舆全览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准”,可以说是当时世界地理学界的最高成就。我国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代皇帝皆推崇儒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孔子。清朝除努尔哈赤晚年一度诛儒,其后各位帝王都尊孔崇儒。

顺治皇帝“好汉语,慕华制”,康熙皇帝继承了其父遗风,对汉族的文化传统也抱有浓厚的兴趣。他注重钻研儒家经典,并且将理学作为其决策指南。亲政后,康熙皇帝为了加强对思想领域的统治,将程朱理学确定为正统思想。这一行动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中国此后的社会进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四月,康熙皇帝采纳了汉官的建议,在诸王大臣的陪同下,前往太学祭祀孔子。

他步行进入大成门,在孔子灵位前行三跪九叩礼。随后,他又来到彝伦堂,听满汉祭酒、司业讲解《易经》和《书经》。听讲完毕,康熙皇帝还鼓励道:“圣人之道,如日中天。讲究服膺,用资治理,尔师生共勉之。”至此,康熙皇帝开始推行全面的崇儒重道政策。

首先是经筵日讲,在对儒家典籍的积极学习中,康熙皇帝深感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治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他来到山东曲阜孔庙拜谒孔子,“由甬道旁行至大成殿,行三跪九叩首礼。四配十哲两庑,从官分献,乐舞间作。礼毕,圣祖幸诗礼堂,衍圣公孔毓圻等行礼毕。监生孔尚任进讲《大学》圣经首节,举人孔尚立进讲《易经·系辞》首节。

讲毕,圣祖命大学士王熙宣谕衍圣公孔毓圻等曰:‘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与天地同运。万此帝王,咸所师法,下逮公卿上庶,阁不率由。尔等远承圣泽,世令家传,务期型仁讲义,履中蹈和,存忠恕以立心,敷孝悌以修行,斯须弗去,以奉先训,以称联怀,其祗遵弗替。’”之后,康熙皇帝又亲手为大成殿题“万世师表”匾额,同时下令“天下学宫崇祀先儒”,进一步抬高了儒家学说的地位。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皇帝又亲自作《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孟子赞》等文,宣扬孔孟之道使“道统”和“治统”统一,能够为治理国家所用,其作用“如日月之光昭于天,岳渎之流峙于地”,影响极其深远。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已经将孔孟之道置于一个相当高的地位。

孔孟一直都是汉族人民心中的圣人,康熙皇帝如此尊崇孔孟,对缓和当时的满汉矛盾起到重要的作用。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康熙皇帝又将崇儒重道发展为对程朱理学的尊奉,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统治。

如果觉得《康熙花了三十多年 绘制《康熙皇舆全览图》(还注重钻研儒家经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