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苗族医药起源于苗族人民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2023-06-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苗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医学理论体系,发明了许多简、便、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对苗族人民千百年的生存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于 2008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巫医结合

苗族来源于黄帝时的"九黎",尧、舜、禹时的"三苗",而商、周时的"荆蛮"则是三苗的遗裔。由于苗族的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迁徙性大,苗族族名的称谓,也有所不同,1949年以后根据苗族人民自愿,将族名统称为苗族。

苗族医药起源于苗族人民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由于没有文字和史实的记载,故其医药的起源难于考证,苗族民间流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而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也很早。《山海经》云:“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其中“有翼”和“有翅”、“透明”的传说,均是神话时代苗族先民的特征,这说明苗族医药是起源于上古神话时代的。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营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汉族文献所记的苗父,就是苗族传说中的“药王爷”。苗族东西部地区均有“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歌谣。至今黔东南的苗医,还非常崇敬“药王”,在行医过程中治好病,就要以杀鸡祭祖的方式来敬祭“药王”。汉族地区在春秋时期,巫与医已经基本分离,但经济、文化落后的苗族地区,却比较完全地保留了“巫医合一”的特点。

苗医药理论

苗医的形成可追溯到未改土归流之前的元朝和明朝,汉医药的传入是在全面改土归流之后,而西医的传入,则是民国以后的事。当时广大的苗族地区,治病全靠自己的苗医苗药,由于苗医没有付诸文字的医药论著,仅以师承父授,或以谚语歌诀、口传心授为传播方式,苗医除行医治病外,也参加一些劳动,完全融合在群众中,在当地统称为草医、土医,“医药一家”、“医护一体”,苗族职业医的出现,是苗族医药形成的重要标志。

传统的苗族医药理论过去大多分散在苗族民间,多在苗族医生的口传心授之中,没有文献记载,几乎失传。苗族的祖先创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医学理论体系和技术经验,形成了两纲(冷病、热病)、五经(冷经、热经、快经、慢经、半边经)、三十六大症、七十二疾、一百零八个小症和四十九翻。它包括了人体的消化、呼吸、神经、生殖、内分泌等十大系统,也包括了疾病的分科,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传染科、精神科等。基本上形成了纲、经、症、疾的医学理论模式。

苗医还认为:气、血、水是构成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人的生、老、病、死都与气、血、水密切相关。其中气和血是生命之本,力量之源。苗医认为人体患病跟不良的自然环境、气候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日、月、寒、暑、风、霜、雨、露、雾都可酿制风毒、气毒、水毒、寒毒、火毒等毒气侵犯人体而致病;另有饮食不调、意外伤害、劳累过度、房事不节、情志所伤、先天禀赋异常等也是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苗医认为:无毒不病,“毒、亏、伤、积、菌、虫”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种因素,而“毒”排在首位。苗医在辨病识症中强调要判明病变是在“气”,或是在“血”,或者是在“水”,或者在“两伤”或“三伤”。然后对症治疗,采取“补”或“祛”等处方进行用药。

苗族还应用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将复杂的疾病和数千种苗药、纷繁的致病因素、各种疾患的后果等,概括为冷病、热病;冷药、热药;外伤、内损等。苗族医生在疾病诊断方法上,注意发病的季节、时间、天气、场合等。苗医在疾病分类及命名方面,采用了归类法、比象法以及病灶色泽、病因等进行命名;苗医的辨病立症,特别是对疾病的命名,是以民族生活习惯,所见所闻为主,具有朴素、生动的形象思维特点,根据疾病外观征象,多以动、植物形象、声音、金属色泽等取类比象命名,如双上肢抽搐象鹞鹰闪翅的叫“鹞子经”,膝关节红肿发亮、形如猫头的叫“猫头证”,色形如高梁的“高梁痘证”,色泽如铜、铁的“铜疔“、“铁疔”,“乌鸦症”(昏厥虚脱休克)、“蚂蚁症”(神经麻木)、“鱼鳅症”(中暑时令病)、“南蛇缠腰症”(带状泡疹)等,另有以主症、病因、病变部位命名或互为结合命名的,如“米黄证”、“雪皮风证”、“寒风经”、“白口菌”、“男色证”、“月家乐证”等。

一般来说,苗医是根据各种疾病的某些共同属性而将疾病进行归类,分为经、证、翻、龟、小儿胎病、新生儿抽病、丹毒、疗、癀、花、疮等类。苗医的诊法也十分独特,诊断病情常用望、号、问、触,也就是看望、号脉、问诊、摸触四诊。苗医的望诊丰富多采,除望形态、面色外,还有指甲诊、耳壳诊、指纹诊、头发诊、毫毛诊、鬓角诊、掌面诊或其他特定部位的望诊。问诊是间病情和病史。号脉主要是切足脉或手脉,切脉的手法和部位同中医很不一样,如有三关脉、上马脉、下马脉、指间脉、肘脉、昆仑脉、五指脉等,但多凭自己的经验,各地并非一样。触就是对病人有关的部位,特别是胸腹部用触诊较多。苗医的诊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却简便实用,便于传授,苗医还有许多诊法的歌诀,可以说是苗医多年的经验总结。苗医掌握病种有200余种,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神经、精神、骨伤、皮肤、寄生虫及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等。

作者:阿祖苗药(谭虹)

如果觉得《苗族医药起源于苗族人民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