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彭德怀兵力吃紧(毛主席点将宋时轮:第9兵团长津湖一战打服美军)

2023-05-2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3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1950年6月,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半岛烽烟骤起。战争爆发初期,朝鲜人民军接连取胜,就攻占南朝鲜90%的土地。然则,朝鲜狂飙突进的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危机,主力部队全用于三八线以南作战,朝鲜本土基本上都是战斗力低下的二线部队。

图|仁川登陆

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国的玩火行为严重影响我边境安全。10月初,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经艰难抉择后,决定派兵支援朝鲜,御敌于国门之外。10月19日,彭老总率第13兵团(辖第38、39、40、42军)入朝,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正式打响。由于我志愿军保密工作到位,麦克阿瑟还不知道志愿军入朝参战,遂在第一次战役中吃了大亏。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麦克阿瑟损兵折将达1.5万余人,非但没能如愿占领朝鲜全境,还退至清川江以南。

图|第一次战役经过要图

麦克阿瑟在二战中出尽风头,没想到在朝鲜栽了个大跟头,不仅没有收手还自以为是地认为入朝的志愿军总兵力不过3、4万人,其战略目的也是象征性的。因而,麦克阿瑟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美第8集团军、第10军分别在西、东两线同时出击,形成钳形攻势,扑向鸭绿江一线,试图在圣诞节前解决朝鲜问题。

11月中旬,麦克阿瑟已经在朝鲜半岛集中了51万人,地面部队就高达30万人,特别是在朝鲜北部第一线就部署了22万人。此时彭老总手中的志愿军兵力,仅有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又1个团,合计23万人。虽说敌我双方兵力大体持平,可武器装备存在严重的代差。我军需要保持优势兵力,才能够在第二次战役中多一分胜算?

在此背景之下,彭老总深感东线兵力吃紧,迫切需要从国内增调二线部队入朝参战。对此,中央军委早有布局。8月份,中央军委(毛主席)点将宋时轮,解除了第9兵团的攻台任务,北调山东整训随时准备入朝参战。随后,中央军委对第九兵团进行了调整:第30军88师、89师和第32军94师分别调入第26、20、27军,实行了“四师制”,总兵力达到了15万人,以便适应出国作战需要。彼时,第9兵团战斗序列如下:

第9兵团司令部

志愿军第20军战斗序列

志愿军第27军战斗序列

志愿军第26军战斗序列

10月29日,朱老总亲自为第9兵团师团级以上300多名干部做了战前动员。11月1日,第27军先期北上。11月3日,第20、26军开赴东北梅河口集结,原定短期整训入朝。

此时,第9兵团入朝参战所需的冬季装备和物资,也已集中到预定整训地区沈阳、梅河口一带。然而,麦克阿瑟在东线动作不断,第10军机械化向北推进,行军速度很快,陆战1师则向古土里攻击前进,形势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

这里要着重说一下,麦克阿瑟的东线主力美军陆战一师,该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组建于1775年的海军陆战队第1连,是美军陆战队中的“老大哥”。1941年2月,陆战一师正式成立,随后便投入太平洋战场后表现不俗。朝鲜战争爆发后,陆战一师充当麦克阿瑟的马前卒,臭名昭著的仁川登陆就有其身影。

长津湖战役时的陆战一师,下辖陆战第1、5、7团,第11炮兵团以及坦克营和工兵营等支援部队,合计2.5万人。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作战经验丰富,极为重视后方补给安全问题。陆战一师武器配置非常之豪华:

配备了85辆坦克、18门155榴弹炮、54门105榴弹炮、153门大、中口径迫击炮及36门75战防炮。此外,陆战一师随时还能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的空中火力支援。

11月6日,第9兵团各部结束休整,在没有换装的情况下,穿着华东地区的冬装就仓促入朝,争取第一时间投入东线作战。对此,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有清醒认识,警告第20军副军长廖政国说:“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随后,贺晋年严令紧急停车2小时换装。可军情十万火急,根本来不及换装。

11月24日,联合国军“总攻势”正式开始之际,第9兵团15万大军早已冒着零下30度严寒,神不知鬼不觉地开进东线战场长津湖地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东线战场主要集中在朝鲜半岛的盖马高原的“三湖地区”,即长津湖、狼林湖。三大湖泊中,长津湖面积最大,湖周边全是崇山峻岭。三湖地区以西是狼林山脉,以东是盖马高原中部及赴战岭山脉。长津江发源于狼林山脉黄草岭,先入长津湖,后入狼林湖,直至注入鸭绿江。赴战湖通过赴战河注入长津江,为长津江支流。

美军的战略意图很明显,抢占三湖地区,进而攻克朝鲜临时首都江界,最终饮马鸭绿江。第9兵团的战略任务,就是先敌抢占三湖地区,对朝鲜西南平原形成居高临下的态势,扭转朝鲜战局不利态势。中美双方都明白,三湖地区长津湖最为重要,不能有半点闪失。

长津湖地区最重要,也最麻烦:该地区海拔较高,受日本海的寒流,冬季气候严寒。

宋时轮根据长津湖的地形地势,制定了“迂回包围,分段阻击”的战术,将敌人切成五段。这一战术是我军常用的“包饺子”战术,一旦敌人钻进去,就甭想出来。

11月26日,第9兵团悄无声息地完成了长津湖地区的兵力部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我们无法想象第9兵团所面临的压力:昼伏夜出,越过崇山峻岭,不仅后勤保障跟不上,还要忍受零下三十多度的极寒天气。这么冷的天气,战士每天只能吃一个冰土豆,御寒衣物少之又少。部分佩戴50式大檐帽的志愿军战士,用毛巾顶在头上垂下来当护耳……美军怎么也没想到,对手是怎样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完成这一壮举的?

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大家可以看一下第二次战役的战斗序列,偌大的东线战场,仅有第9兵团3个军:

尽管如此,第9兵团还是独撑西线,全力以赴歼灭来犯之敌,集中第20、27(欠第94师)8万余人,根据战前部署向美军发起突然袭击。28日,第9兵团将美军分别包围在下碣隅里、新兴里、柳潭里、古土里。首战当天,第27军全歼美王牌“北极熊团”3191人,击毙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创造了志愿军成团建制歼灭美军唯一战例。

图|长津湖战役经过要图

12月1日,美军已经发现了志愿军的战略企图:对手不是打疼他,而是要一口吃了他。这一天,按照第9兵团的战略预期:原本是陆战第一师两个最前出两个团级战斗群全军覆灭之日。天刚放亮,回过神的美军立刻派出大批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几乎压着陆战队队员头顶,一步一步地掩护他们撤退。

美军经历了二战洗礼,空地联合作战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到了什么境界?陆战一师想要打哪里,空中打击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火力覆盖。根据陆战一师老兵回忆,他们在某个山脊上仅仅发现了一名志愿军,就立刻要求空中支援。结果,美军向这个山脊投放了大量凝固汽油弹以及500磅炸弹,足足进行了25分钟的狂轰滥炸。

图|宋时轮在长津湖前线

陆战一师不除掉,后患无穷!宋时轮决心集中优势兵力,投入了预备队第26军,围追堵截坚决不放过陆战一师。

然则,陆战一师在碰了一个大钉子,伙同帮凶开始向兴南港方向撤退。从长津湖水库到兴南港,仅有一条山间公路,这是陆战一师唯一的活路,最要命的是,唯一的生路上还有一个水门桥卡在那里。

事关陆战一师生死命门的水门桥,地处朝鲜咸镜南道的古土里附近,距离兴南港(美军的后方补给基地)约64公里。上文已经介绍到,长津湖就是一个水库,水门桥就是水力发电站上部4根引水管上的便桥,桥长不到9米,还特别窄:一辆汽车单向通行都特别费劲。

图|四根水管上方处即水门桥

12月1日,宋时轮早就命令第60师,派遣营级侦查分队穿插至水门桥,对其进行爆破。仅仅过了一天,陆战一师第一工兵营就紧急修建起了木桥。

12月4日,志愿军炸桥小分队把木桥给炸了。随即,美军第10军第73工兵营以原桥残留的桥根为基础,架设了更抗炸的钢制桥梁。

12月6日晚,第27军80师240团3营7连连长姜庆云奉命三炸水门桥。为此,姜青云调集了两个排组成敢死队,连桥基都给炸掉了。第20军向兵团司令部的汇报说得很清楚:水门桥已经被彻底炸毁,联合国军已无路可退。

图|志愿军炸毁后的水门桥

水门桥炸了又修,修了又炸,犹如鸡生蛋、蛋生鸡似的没完没了。如下图所示,陆战一师及其他部队在水门桥前焦急地等待撤离。

美军彻底抓狂了,水门桥一天修不好,陆战一师的损失就多一天。美军陆战一师工兵参谋兼第一工兵营营长约翰·帕特里奇提出了一个损招:

以空投的方式,将新的建桥组件空投到古土里,而后运到架桥现场。

美军高层接纳了这一不是建议的建议,连夜从日本三菱重工定制了8套M2型钢木车辙桥组件。12月7日,美军8架C-119运输机将车辙桥组件,空投至古土里。短短两天时间,一座载重约50吨的钢制桥梁,再一次出现在志愿军面前。

美军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简直是在不计成本地向水门桥输血。第9兵团后勤保障不力,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限。其实,第20军60师在水门桥附近部署有一支奇兵,旨在依托有利地形阻击残敌。然而,这支奇兵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令师部大为恼火。

图|第20军60师180团1营2连位置图

后经查实,180团1营2连整建制冻死,此所谓惊天地泣鬼神的“冰雕连”。可想而知,第9兵团的战斗力因极寒天气衰竭到了什么地步。

12月12日,陆战一师溃退至五老里地区。第9兵团连日苦战战斗力严重透支,两条腿已经追不上高度机械化的美军,难以再实施大规模作战。12月17日,中央军委致电志司并敌9兵团,对长津湖战役做出了高度评价:

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4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大家可能好奇,解放战争中,我军经常能够轻而易举的美械国军,为何在长津湖打美军就这么费劲?同样都是美械,背后的国防工业体系不可同日而语。以辽沈战役中的美械国军,牵引式火炮是不少,可拉火炮的汽车经常性缺油。就算是勉强凑到了汽油,可东北的公路网并不完善,到了野地里就是废铜烂铁,机械化的优势施展不开,只能成为我军的活靶子。

长津湖战役中的美军大不相同,机械化的背后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为支撑,要什么就有什么。再加上美军二战物资剩余比较多,美军自然是财大气粗。

12月24日,美第10军从兴南港登船后撤,大约105000名士兵、98000平民、17500台车辆、350000吨补给物资经海路运至釜山。美军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再一次刷新了志愿军的认知。

美陆战一师作战处长战后惊魂未定地说:

“如果中国军队拥有一定数量的空中力量和足够的后勤保障,陆战队员肯定一个也别想活着跑出来”!

整个长津湖战役,第9兵团战果如下:

图|第9兵团战果

虽说第9兵团斩获颇丰,可自身也付出了惨重的损失:第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合计48156人。就战果而言,第9兵团未能全歼陆战一师,自身损失惨重,这是一次重大失利。可从战略层面来看,第9兵团有力地配合了西线作战,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广大地区,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为后来的停战谈判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是一次战略性的胜利。

一直以来网上有一种奇怪的论调,总是把长津湖战役的惨重损失,特别是不能及时换装的责任,居然归咎于宋时轮。其实,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12月11日,宋时轮就东线作战进行了深刻检讨。检讨中,宋时轮没有回避责任,深入分析了第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前后的失误之处,着重强调了后勤保障。

大家要注意一个关键的时间点,第9兵团出国作战之际,正是我军向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历史节点,诸多领域都是一片空白,特别是还没有建立现代化的后勤保障体系。我军在建国前的革命战争中,后勤保障主要依赖根据地,而出国作战基本上是无后方作战,对汽车、铁路、海运、空运等现代化保障交通工具极为依赖,而这些恰恰是我军不具备的硬性条件。

第9兵团从接受任务到山东集结,再到北上入朝,这一关键的时间窗口中,我军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如何建立现代化的后勤保障体系。

我军的各大兵团地域性特色浓厚,第9兵团就是很明显的例子。第9兵团成军之后,主要作战区域在南方,兵员也是来自南方,缺乏高寒地区的适应性训练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我军在第五次战役后,从国内抽调部队到朝鲜轮战的深层次原因,旨在锤炼部队的实战经验。

再者,我军当时的兵力部署整体上是“南重北轻”,首批入朝参战部队就已经是全军的总预备队。其他兵团要么有作战任务难以抽身,要么已经转入地方,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第9兵团是唯一的选择。同样的作战任务交给其他兵团,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图|《第9兵团对东线作战的检讨》全文

第9兵团的惨重损失,给我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洪学智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现代化后勤保障体系,自第三次战役开始,志愿军的作战条件大为改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军的现代化后勤保障体系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一直到两山轮战期间才真正建立起来。

抚今追昔,我们再看看边防哨所无论是在雪山悬崖上,还是在海上孤岛,都能够吃喝无忧,再也不会为后勤保障而发愁。从这个角度来看,第9兵团的牺牲远远不止长津湖,对我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历史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的。

长津湖一战,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同世界最一流的美军开战,并全歼美军一个团,不仅扭转了战场的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也刷新了美军对志愿军的认知,这一仗打得对手(美军)直佩服,这一战役,已成为美军军事院校经典范例时隔多年之后,美军官提起这场战争,仍对志愿军佩服不已,这也为志愿军在国际上赢得了话语权。

借此文章向志愿军致敬,向第9兵团致敬!

如果觉得《彭德怀兵力吃紧(毛主席点将宋时轮:第9兵团长津湖一战打服美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