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看看原来你吃错了(——香港茶餐厅与内地茶餐厅有大不同)

2023-05-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6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茶餐厅是香港社会的一个缩影和文化符号。2004年9月香港电台举办了一个“最能代表香港的设计”评选活动,结果“茶餐厅”以1930票获得冠军。外人莫小看,茶餐厅在香港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2007年4月,香港政党民建联要求政府申请把茶餐厅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政事务局表示会进一步考察和研究,以确认茶餐厅是否符合入选资格。

说起茶餐厅,网友都不陌生,因为这么多年来港式茶餐厅已在内地开枝散叶,渐成时尚。但是,你几乎遇不到一家真正的茶餐厅!

不仅上海、北京少有,广州也几乎没有。偌大的广州或许只有“永盈茶餐厅”是比较名副其实的,甚至连街知巷闻的“表”字号(如:表叔、表哥、表妹)都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茶餐厅。

那什么是“茶餐厅”?写定义太生搬硬套,直接用排除法好了,就是:第一要不卖茶(中国茶),要卖只卖丝袜奶茶,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那种,不是街边行走的冰爽奶茶呵;第二要不卖正餐,以西式简餐为主,以广式粥粉面为辅,也可搭些烧腊快餐和碟头饭(中西合璧);第三要不做炒菜,更不可做大菜、硬菜(还想喝酒?),炒粉炒饭炒蛋一人餐则多多益善!

内地许多人至今还误以为茶餐厅就是像广州喝早茶吃点心那样,其实茶餐厅只是卖英式奶茶而没有中国茶,也没有中式点心的。也就是说没有内地人熟悉的虾饺和凤爪,只有菠萝包、三明治和吐司之类;所谓“下午茶”也不是喝(中国)茶、吃(中式)点心,而是纯英式下午茶点。

难道网友吃了这么多年的港式茶餐厅还搞错了?没错,是搞错了,文字有点拗口!原来你吃的是另类茶餐厅:有人专门为内地人设计订做的“休闲茶餐厅”。而香港本地只有快餐式茶餐厅!

以下这段文字引自百度百科,一字未动,以示正宗:

茶餐厅的前身是冰室。早年香港只有高级餐厅(以前称为西菜馆或餐室)会提供西式食物,而且收费昂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人受西式饮食风俗影响日甚,冰室遂相继兴起,提供廉价的仿西式食物。冰室当时主要提供咖啡、奶茶、红豆冰等饮品,配以三明治、奶油多士等小食,部分更设有面包工场,制造新鲜菠萝包、蛋挞等。后来冰室提供的食品种类逐渐增加,又与西菜馆和餐室的模式结合,演变成为今日的茶餐厅,提供传统中国小炒及欧美食物,后来更发展至晚饭小菜,款式可谓多元化。最早以茶餐厅名义经营的为1946年开办的中环兰香阁茶餐厅,1952年开业的兰芳园则是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茶餐厅。

可见,茶餐厅本就是仿西式冰室和街头咖啡的一种便捷小食场所,直到后来才发展至晚餐小菜,也还是因陋就简,始终强调的是多元化、快捷化、廉价化,是最适合港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平易务实的生活态度。

大陆人最早都是在香港影视剧中见识茶餐厅的风情,那时会觉得很新奇很时髦;后来发现许多大明星如周润发、周星驰、周慧敏等都是茶餐厅粉丝(“周粉”),更加爱屋及乌。其实,上海和广州许多知名茶餐厅也是影视明星或编剧导演开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茶餐厅这种带着鲜明香港特色的饮食业态随着来中国内地开厂经商的港人进驻广东沿海地区,匆匆开始了北上之旅。不过入乡随俗,从装修形式到餐品内容都做了大幅度调整。到了2007年前后,茶餐厅首先在上海、北京等内地一线城市立足,渐渐开枝散叶。2009年香港著名的翠华餐厅来到上海开出了第一家位于中国内地的分店,到了2018年翠华餐厅在内地分店已达34家,数量超过香港本土。但是,“翠华餐厅”顾名思义品类应当属于正餐,而“太兴餐厅”在香港本身就是烧腊餐厅,上海的“新旺”及其分品牌“港丽”虽叫茶餐厅但名不符实。茶餐厅属快餐厅,而新旺、港丽都是做中式正餐的,虽然带着茶餐厅基因,但比传统茶餐厅高几个档次。

2007年,我觉得当时满大街的奶茶店开始做烂了,便将公司在广州的饮食业务转型为奶茶小吃综合店,试了一下效果不错,就干脆再上个台阶推茶餐厅。一开始选用台资工厂“蒸烩煮”料理包做简餐,品质确实不错,但顾客反映口味单一,也没有现做的快餐新鲜,为此很伤脑筋。广州餐饮竞争太大了,而公司的主营业务目标是内地市场。大批内地客户“叶公好龙”,都是冲着粤菜花样来的,根本不接受传统茶餐厅小打小闹的快餐模式。但是,大酒楼形式又偏高档,投资规模太大加盟客户也承受不起。为满足北方客户需求,又便于在百度推广,最后选定以“粤港休闲茶餐厅”名义做轻型化、时尚化的粤菜餐厅,因为茶餐厅概念对内地人来说还很新鲜,“粤港”代表原产地,“休闲”表明时尚氛围。如果叫粤菜餐厅肯定没人接受,直接叫茶餐厅又名不符实,而且也未必会受重视。因此,我第一个带头炮制“休闲茶餐厅”。

这种新概念茶餐厅是在粤港传统茶餐厅的基础上导入了粤港烧腊、粤菜小炒、铁板煲仔、泰香咖喱、中西点心和甜品饮料,甚至还带有川湘风味和本邦土菜。事实上,市场检验结果也表明内地消费者多数不接受港式奶茶、碟头饭、粥粉面和炖盅例汤,而必须点菜!他们更喜欢重口味的硬菜。

2007年后,以港人在北上广深开设的茶餐厅为龙头,上海本地有新旺(后加港丽)和避风塘连锁店,广州和深圳则有餐饮公司专门做茶餐厅加盟连锁,一时发展迅猛。关键词为“茶餐厅”与“港式茶餐厅”的百度搜索指数在2015年至2016年中达到最高。等于是向全国做了茶餐厅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但是这些绝大多数已不再是港式茶餐厅,而是为内地人量身定做的“休闲茶餐厅”,这个新词汇就是我创的。之所以敢讲首创,因为在2007年之前根本就没有休闲茶餐厅,只有快餐茶餐厅,作为餐饮策划人,我第一次反其道而行之,大胆创建了“休闲茶餐厅”这个专有名词,并通过百度搜索向全国推广开来。我的解释是“休闲茶餐厅”适宜商务宴请、休闲小憩、情侣约会、家庭小酌、朋友聚餐,既有大酒店的清雅,又有小餐馆的便利。是为记。

我们在店内装修和菜单设计上也确实是按休闲理念而不是按香港的快捷方式实施的。内地人讲面子讲排场,重装饰重舒适重休闲,卡座已是标配,还必须设几个包间,因为越小地方的人越重隐私,大家都相互认识,怕碰见熟人尴尬。

茶餐厅在香港其实是最草根也最本土化的大众食肆。香港专栏作家马家辉说茶餐厅是“混血,杂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把世界宇宙包罗在碗筷刀叉之间,是具体而微的全球化象征。”话糙理不糙,的确如此。

在香港,人多地少节奏快,茶餐厅就是楼下的街边档,一式的快餐桌椅(主流的是没靠背的圆凳,少部分有厢式卡座),用不锈钢或塑胶餐具,连装冰饮的杯子也是塑料做的低档货。往往没有像样的菜谱,只在台面玻璃下压着一张旧菜单,你想翻都没得翻!

港人如果不煮饭,习惯一日三餐都在茶餐厅解决。早餐一般在上午十点,午餐在下午二点,晚餐要到八点左右吃,平均比内地至少晚二个小时!而香港人习惯在下午三四点之后到茶餐厅喝杯油腻的英式奶茶(港式奶茶),再吃个菠萝油(烘热菠萝包加块冷冻的牛油),俗称“下午茶”。内地人可不吃这一套!对港人热衷的丝袜奶茶、鸳鸯(咖啡兑奶茶)、油多士、捞丁(出前一丁)、公仔面、餐蛋以及利宾纳、好立克、阿华田、咸柠七和杂果宾治饮品都不大接受。对香港人习以为常的“搭台”(互不相识的客人拼桌挤在一起)更是惊为外星人!

香港茶餐厅以售卖早餐、快餐、特餐和常餐为主,除了客人较少的晚餐,都是不可以点菜吃饭的。

但是,香港人在“好吃”方面可比内地人卖力多了。香港的茶餐厅在饮料配制上有许多全球独创,如“鸳鸯”(咖啡勾奶茶)、“黑白鸳鸯”(好立克加阿华田)、“奶水蛋”(开水里打个蛋加炼奶)、“咸柠七”(咸腌柠檬加七喜)都是香港独创,还有“茶走”(丝袜奶茶不加砂糖,改加炼奶),还有“飞砂走奶”……

小吃方面更不厌其烦,不但有港澳特色的“猪仔包”、“猪扒包”、“辣鱼包”(罐头沙丁鱼做馅),更将“多士”(烤面包片,港式是煎炸的)硬生生整出了“奶油多”、“奶酱多”、“油占多”(牛油果酱吐司)、“鲜油多”、“西多士”(法兰西吐司),还将“三明治”(夹心面包片)做出了“公司治”、“(鸡)蛋治”、“腿蛋治”、“牛(肉)治”、“蛋牛治”;而且香港茶餐厅的三明治和外国三明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只会用方包制作,并且可以让顾客自选“飞边”(去掉面包的边缘外皮)或加“烘底”(先把白面包片烤成多士),可谓“飞边加底真多事”!

但除了挖空心思整吃整喝之外,其他一切从简,能免则免。不仅装饰免,服务也免。事实上,在香港茶餐厅是不能“点菜”的,只能叫“落单”(写单),不仅是香港和内地的语言习惯不同,也是由于茶餐厅本身都不炒菜的,用滚水烫个青菜淋上油就对付了。另外,在香港的茶餐厅消费完也不可以喊“买单”,因为没有人手为你服务,要自己拿着点餐纸到门口收银台结账。

而我们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一家电器城二楼的茶餐厅,不仅按当地人要求上了各种中国茶(毛峰、龙井、碧螺春、杭白菊等),还专门配了白酒和红酒。我就亲眼见一位客人中餐喝了一支红酒,乖乖!你就知道内地人究竟有多休闲。

现在人真是越来越讲究,除了年轻人可能还喜欢尝试港式茶餐厅的奶茶和甜食之外,大多数人已转向喝花草茶来消食去腻养生,如大牌敖东红豆薏米苦荞大麦茶就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

我说的“休闲茶餐厅”真的没错吧?你对粤港饮食有什么体验,欢迎关注、转发和分享!

如果觉得《看看原来你吃错了(——香港茶餐厅与内地茶餐厅有大不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