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学会分享)周旭文:与时代同行 向学会致敬——记我与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的情结

2023-05-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今年11月至12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开展了庆祝学会成立40周年的系列活动,我不由得想从一个退休中医的视角,写写自己与学会的情结、义务和获得感:

首先要感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正是由于医院的推荐,我成为了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养生康复分会、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的委员,之后,我才逐渐与学会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就从我参加科普分会活动写起吧,2011年我通过培训和试讲课考核,获得了中医药科普讲师团授课证书,当年底就随科普活动团队去遂昌等地。2012年3月,我参加了学会组织为基层培训中医药科普师资的工作,记得肖鲁伟会长亲自为我们开路授课:《从张悟本现象看中医药科普的重要性》,他要求我们中医药科普讲师,一定要增强做好科普宣传的责任感。学会领导亲自率领讲师小分队进乡村、上高山,我和其他讲师们自编专业与通俗易懂相结合的教材,授课示范、出题考核,培训出一批批基层中医药科普工作者。我写的《四季养生帮助老人活得舒坦长寿》等3篇科普稿,被选入学会编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的《中医药科普大讲堂》,这本书也得到了基层中医药人的欢迎和好评。

肖鲁伟会长为基层科普工作者培训班授课

赴遂昌科普小分队出发留影

《中医药科普大讲堂》图书封面

最难忘的是2013年7月至2014年初,我参加学会启动的寻访民间郎中专项调查活动,下乡大都利用双休日,舟车劳顿或翻山越岭,尤其是夏日酷暑当头,没有午休,整日疲乏。我开始并不理解肖会长、王秘书长为啥亲自带队那么辛苦地走访调研,我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随着我们两组调研队的足迹遍布浙江11个地市的乡镇、山区和海岛,大约走访了118位民间郎中,挖掘记载了民间特色医药技术的来源、传承谱系、沿用过程、现状。记录了部分单方验方或秘方、主治功效及用法用量、施术操作方法、器具及制品、代表性传承人等,提炼出主要特色等,也记下了民间郎中的困惑和心声。我们还真发现了其中不乏祖传数代、身怀绝技的一技之长高手,还有如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的蛇医、正骨郎中等,依然发挥着急救人命、简便验廉、拾遗补缺的作用。我大约悟到了学会领导的使命感和大格局,越来越觉得参与这项调研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

肖鲁伟会长带队寻访调研“民间郎中”

调研组寻访体验民间郎中“一技之长”

翻山越岭进行调研、寻访

采访“民间郎中”陈基海

学会的活动总是有始有终的,调研结束后要求我们挑选有价值的内容荟萃成书。为了写好浙江民间郎中故事,我还注意学习中医执业和开业行医的有关政策,以免措辞不当,每一篇都经过电话或QQ回访,对重要之处努力求实求证,反复修改。经领导审核,我写的《土制祛腐长皮膏,专治外伤肿痛消》等28篇寻访稿,被收录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发行的《寻访浙江民间郎中》。历时三年而成的此书,值得载入浙江地域民间医沿革史册。

《寻访浙江民间郎中》图书封面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我为学会做了一个会员应该做的事,学会也对我十分关照,2015年8月我患病手术后,实在没想到学会王秘书长等亲自前来慰问,令我备受感动和鼓舞,我愿意身体康复后继续为学会工作出点力。我虽然没有参加学会组织的“浙江百岁老人长寿因素调研活动”,但仍关注相关信息报道,许多生动的事例,对我后来补充中医养生宣教实例、以及改善自己的退休生活态度,都是颇有益处。

自我退休后,有诸多中医民营机构邀我坐诊,我都婉言谢绝了。一是留出固定时间在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二是留出机动时间参加学会的学术及公益活动。我曾多次参加所在分会的年会和学术活动、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中医药科普大讲堂”的宣讲和体验活动以及养生康复分会下基层义诊服务等等。

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

随养生康复分会赴东阳进行适宜技术推广

中医中药中国行—庆元站活动

2018年我又度过了一个快节奏的夏季:省卫健委和人社局决定开全国先河:实施基层中医门诊常见病按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又是肖鲁伟会长和王晓鸣副会长率领小分队赴缙云、舟山等13个地区,举办“浙派中医走基层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培训班”,将最具有中医药优势的临床常见病及其成熟的诊疗方案(即8病9方)落地基层,由王晓鸣、宋捷民、桑杲专家们主讲,我配合宣讲社区常见病的中医药健康教育,有时也作8病9方培训,跟着听专家授课,这使我在支持中医药深度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宣教接地气能力,真是获益匪浅。

期间,我还参与了学会组织的中医药文化调研活动,赴黄岩站点所撰写的《四代传人百余年沈宝山,传承振兴国药号金名片》被《学会专稿》录用宣传。

“浙派中医”走基层讲师团合照

“浙派中医”走基层—淳安站讲课照

调研采访台州市黄岩区沈宝山

最令出乎意料的是,2019年1月25日,我参加了学会主持的全国第一场“社会人士学习中医”的拜师会。学会指派我牵手一位热衷于中医药文化和越医文化研究的退休女干部,结缘中医师徒,我生平第一次作师徒公证、收拜师帖,按着以前跟师学中医的方式,边学边教,教学相长。这是我退休后又新增的一份传承中医药、做好师带徒的责任和重任。

社会人士学习中医拜师会

如今,我也会自觉自愿地参加学会的公益活动了:今年5月,学会网站上发布了开展《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培训的信息,我主动报名参加科普讲师团培训班,听了汤军主任的指导大课,考核合格后,我6月份就去居住的红石板社区宣讲,后又去金华浙师大退休教师活动宣讲,受到了好评。我为学会“百场巡讲活动”尽了绵薄之力而感到欣慰。

红石板社区百场巡讲活动

最让我开心的是:在学会成立40周年的喜庆之际,我荣幸地跟随浙江中医药代表团赴匈牙利,参加第16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参与“中国浙江”展厅的咨询接待服务工作,为宣传“浙派中医”“浙产名药”出力。我亲眼目睹国外医药界对中医药的日益重视、国际友人对中医适宜技术的向往需求,感受到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美好前景。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走出国门为中医药服务,也是我最难忘的服务之旅。

世界中医药大会浙江中医药代表团合照

我的退休中医生活,

因参加学会活动而丰富多彩,

因服务民众、传播中医药而收获满足。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使我与时代同行,

我要向学会致敬!

衷心地祝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越办越好,福祉社会!

原标题:《【学会分享】周旭文:与时代同行 向学会致敬——记我与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的情结》

如果觉得《(学会分享)周旭文:与时代同行 向学会致敬——记我与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的情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