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国诗词大会》听康震点评涨知识之郑板桥的骨气和陶渊明的勇气

2023-05-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0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早上从家里出门,电梯里,碰到楼上张老师与她女儿。发现张老师正拿着一张纸,在跟她女儿说话。

细一听,原来是,张老师总结出了她最喜欢的十首毛主席诗词,让她女儿在去学校的路上背诵呢。再一聊天,了解到,她们一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忠实粉丝呢。立马的,果断的,我就把我的百度百加号,分享给了她。

张老师女儿背诗词已经很久了的,断断续续近两年了呢,佩服佩服。看来如今,中国的诗词热确实是掀起来了,全国人民都在看诗背诗呢。感到很欣慰!

一激动,啥也不说了,赶紧把整理的康老师点评第四期发出来吧,咱这也是发光发热,为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播发扬做贡献呢!我自豪,我骄傲!

每一期,康震老师的开场白,也都是大有看头和说头的,下面看他给第四期的开场白是什么!

开场白:

我想我们今天啊,欢聚在《中国诗词大会》。用各种各样非常有趣的方式,一起回味“秦汉歌赋,唐诗宋词。”我们真的为传统文化特有的,那种深度高度和温度所感动。

所以我想在这儿,用曹公孟德曹操的一首《观沧海》献给各位选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看康老师的点评,发现他是尤为喜欢豪放派的诗词的。记得上一期,他送的是《大风歌》呢。

也难怪,康老师点评时那种豪情万丈的样子,肯定骨子里也是豪放的。豪放之人喜欢豪放之语,不足为奇。

看《中国诗词大会》,也有人有了意见,说怎么不是李白就是杜甫,不是杜甫就是李白呢?他们出镜率太高了。

不过,这有什么办法呢?李白是“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还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谁让人家地位在那里呢!

这不?又一首杜甫的诗登场了,听康震老师有话说。

杜甫《月夜忆舍弟》:

这诗啊,写在甘肃,杜甫啊,当时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他在长安呆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连年战乱,他那点工资,根本就养不活家里人。所以史书上记载,他是弃官而走,就是不干了。

为什么呢?就是工资奖金加在一块,不够一个月花的,再加上他还有四个弟弟,所以这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描述的是他在秦州,在天水,可他这四个弟弟,就在河南。那里正是安史之乱祸害的地方,所以他很操心。

本来这月亮,大家都是分享月色,没有哪家的月亮是最好的,他偏说“月是故乡明。”

为什么呢?因为只有逢战乱之时,亲情离散,才越发感觉到,故乡的月是那么样的离自己近。

所以这个诗,用四个字可以概括:以小见大。写的是自个儿小家的离情,但是反映出来的是整个国家正在战乱当中。

董卿插话:“战乱离散,而生发的对故乡亲人的一种思念。”

王立群插话:“杜甫这首诗,是一首名作,单就你填的五个字来看‘月是故乡明’,他写的是乡情,含有一点乡愁的意味在里边。乡愁是什么呢?乡愁是我们儿时,看得见的一抹青山;乡愁是夏日里,我们玩耍的一方绿水;乡愁是夕阳里的袅袅炊烟;乡愁还是我们从牙牙学语,就听惯了的乡音。我们要留下青山绿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个环节,王立群老师神抢镜,不过抢的超级成功,看他的排比句,听着让人就立马想回家,再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

这样子挺好看的,若康震老师一直那么长篇大论,感觉似乎对别的嘉宾有点不尊重,欢迎别的老师插话,但是前提得插的好,插的妙!

下面出场是一个超级有个性的人,郑板桥,听康震来说怎么说。

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郑板桥啊,我们以前已经考过他的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的官做的一点都不大,拢共做了十年官,来回都是七品小县令。而且就是山东的范县潍县。

可我告诉你,这人啊,官不在大小,关键这心里头得有老百姓。

这郑板桥为什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而且他骨头这么硬呢?

因为他不贪,因为他干净。前面那个“一枝一叶总关情”,说的就是他干净。

潍县闹饥荒,他二话不说开仓镇粮,是个好官。

人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倒好,当着县官,还卖着画,补贴家用。

所以人常说“廉生威”,郑板桥,他自己没有任何私心,所以有“威”生出。而且他骨头硬,骨头硬的人就能写这么硬的诗。

是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你是谁,都休想把我吹倒!

中国向来有个说法“文人无行”,就是说文人的品行不刚烈,这个肯定也有点道理。但是郑板桥,是“啪啪啪”的,给说这话的人打了几个耳光,响彻云霄。

我前文怎么说来着,康震最喜欢毛主席了,他一听到毛主席就激动,你看,毛主席的诗词又登场了,看康老师怎么个激动法。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的这首诗的第一句是“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这个头起的特别好,后来说“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老人家上了岁数了,当年上井冈山的时候,也就才三十多岁,现在已经都七十多岁了。

但是你注意啊,我给你讲,读毛主席的诗啊,你越读到后面越发现,他在情感上和思想上,完全是统一的。

怎么是统一的呢?他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总结了几条道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毛泽东这个人,他的价值观里,就没有“怕”这个字。

从最开始的“粪土当年万户侯”,到后来“红军不怕远征难”,再到后来“俱往矣”,那些都是“稍逊风骚,略输文采”,从来没有怕过,都是“敢”字当先。

只有“敢”字当先,才能创新,才能创总一个新的世界,所以你看,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不怕远征难,在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依然要发挥这样的精神,“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你肯登攀。

所以这首词,是讲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太正能量了,估计从上到下都很喜欢康震老师的点评吧,对社会的和谐做着巨大的贡献呢!

听完康老师激情飞扬的夸完毛主席,我们需要静一静,接下来的诗词也很应景,淡定从容的陶渊明出现了,且看康老师如何说。

陶渊明是个有勇气的人:

我觉得陶渊明是个有勇气的人,为什么他有勇气呢?他所处的东晋社会,是烂透了,也是篡透了,篡权的“篡”。

陶渊明很年轻的时候,就看透了这一切,他最大的勇气是,他敢于走,走出官场。因为在这个黑暗的官场里头,在当时,人们都浑水摸鱼,捞一把。陶渊明自己不想捞,那就要吃苦,就要挨饿,他敢于走出去,走到农村去,做一个农民。

他自己也扛着锄头下地,即使是“种豆南山,草盛豆苗稀。”关键是他能坚持下去,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头,他再也没有返回。他厌恶那个黑暗的官场。

后来,在晋宋之际有个大将檀道济,听说他的名气很大,来拜访他,劝他出来做官。临走的时候,放一些粮食,放一些肉,他一概不要。

像他这样的,肯定也不会有一个公开的朝廷给他的谥号。可是,他死了之后,他的朋友们,给了他一个谥号,叫做“靖节”。这个“谥号”,真是他一生的写照!

他真是一条汉子,真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人,过了自己的人生和生活。

我觉得这个是陶渊明对我们现代人的,一个很大的一个启发。你可以不做大事,你可以不帮别人,但你首先自己要干净,而且要坚持一生都这样,并不容易,所以我说他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听康震老师这样子说来,似乎,前面的郑板桥也是一个相当有勇气的人呢!大概所有有骨气的人,都是有勇气的人吧!所以要勇气,先骨气,懂了!

以上就是康震老师第四期上半部的所有点评,不知朋友你看后有没收获。不过反过来说,我们做什么事,看什么东西,又为什么非要说“有收获”呢?

“我很享受!”不行吗?

可以,绝对可以的,如果你看到这里,感觉有了那么点的享受,就果断的点赞留言,收藏分享转发哦!

有了你们给的动力,我会尽量迅速的把第四期的下半部发出来的,持续关注,不见不散!

如果觉得《《中国诗词大会》听康震点评涨知识之郑板桥的骨气和陶渊明的勇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