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立冬的节气意义和文化养生内涵有哪些(5个冬令法则让你安然过冬)

2023-01-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立冬以后,许多地区天气开始变冷,中医学认为,此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一、冬令谓闭藏,万物始收敛

话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从立冬起至立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孝经纬》谓:“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素问四气调神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诉,无扰乎阳。”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万物生机闭藏,阳气潜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冰封,雪压风寒,自然界中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所以,这时养生养精蓄锐,以适应来年春天的生机。这便是立冬节气的意义和传统的养生文化。

二、养生先养肾,养肾即养命

养生必先养肾,养肾即养命。冬天最脆弱的部位是肾,当大地被冰雪覆盖、万物凋零的时候,肾气最易耗损。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疾病易犯季节多珍重,例如冬天补充阳气,以养护肾气。一定要“早睡晚起”,冬天日照短,早睡保持温热的身体,以养人体阳气,晚起是指在自然界阳气上升之后起床,身体可以补充阳气,躲避阴气。这样各脏器收集的阳气汇集到肾,肾气充沛足以抵挡疾患。

三、冬季养肾,宜“少食咸,多食苦”

“少食咸,多食苦”。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功能,抗御过亢的肾水。同时冬季饮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对于正常人来说,冬季应当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食用滋阴、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像藕、木耳、胡麻等皆为有益的食品。

四、冬令进补,开春打虎

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的俗语,也就是提倡在冬季进补。中医学有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说法,认为人体生存于自然环境中,对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都有相对的适应性。立冬至立春前的一段时间,整个自然界呈现一派阴盛阳衰、万物封藏的景象。

为了适应这一时期的自然变化,人体的“阳气”也闭守于内。在冬至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生长,此时闭藏中含有活泼的生机。所以冬令进补是由冬季属于封藏季节这一特点决定的。冬季寒冷,进补之药中的营养物质不会很快的从尿液和汗液中散失。同时,冬季一般是休养生息的时期,体力消耗较少,冬令进补,则药力易于蕴蓄而发挥较大的功效。因此,冬令进补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养生与防病的经验总结。

五、“冬炼三九”身体棒

“冬炼三九”这句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锻炼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冬季虽然气候寒冷,但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参加运动锻炼。冬天是很多疾病的好发季节,这不仅仅是因为寒冷的天气等外部原因,和人体自身免疫力的下降也有关系。免疫功能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果身体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那么抵抗疾病和受伤的能力就强。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很少患支气管炎、肺炎、冻疮、扁桃体炎、感冒、贫血等疾病

以上几点,便是立冬的节气意义和传统的养生文化,希望能为你带来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冬天!

如果觉得《立冬的节气意义和文化养生内涵有哪些(5个冬令法则让你安然过冬)》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