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什么书画界高寿者辈出,究竟书画和养生之间的奥秘何在?

2022-06-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1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在我国,一直有“书画人长寿”、“寿从笔端来”之说。翻开浩瀚的书画历史长卷,古往今来书画家长寿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曾对明清两朝的皇帝、高僧和著名书画家的寿命作过统计,其结果是皇帝平均寿命不到40岁,高僧平均寿命不到66岁,书法家平均寿命却高达80岁。而近现代的长寿书画家更是甚多,在书坛有“南仙北佛”的苏局仙、孙墨佛分别寿达110岁和104岁;名家朱屺瞻、李泳森、晏济元和李剑晨均寿龄过百;书画大家齐白石94岁、赵朴初93岁、郭沫若87岁……为何书画界高寿者辈出,这其中有什么奥秘,笔者曾经采访素有“中国红色画家”之称、兼任中国文物学会宣传部长、中国国画学会会长等职的鲍岳庭先生。

说起鲍岳庭,也许非书画圈子的人不太了解他。

但要是说起电影《啊,摇篮》中的“兰兰”,相信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回想起那个天真活泼的小男孩。

人物兰兰的原型,就来源于鲍岳庭真实的故事。

当时4岁的鲍岳庭和许多革命烈士的子女一样,生活在延安中央保育院。

幼小的他们感受着新文化所带来的一切,他们在党和人民的呵护下成长,对新中国有着最直观、最深切的感情。

如今,当年保育院中的孩子大都成为我国领导层的核心成员,而鲍岳庭并未像其他儿时的玩伴一样走上从政的道路。

小的时候常看毛主席和朱老总在纸上挥毫泼墨的鲍岳庭,深深地爱上了书法这门民族艺术。

延安的童年生活,对鲍岳庭的书画创作有极深的影响。

在其创作的作品中,既继承了中国画泼墨、勾线、枯笔等技巧,又吸收了西洋画注重用光色彩的特点,画中充满了豪放的气势和贯通的神韵,淋漓的笔墨、多变的画风使其作品备受青睐。

很多作品被美国、法国、印尼、摩洛哥、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博物馆收藏。

他的作品也是我国赠送各国友人的珍贵礼品。多年来,鲍岳庭的作品为增进中国与各国的友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被誉为“艺坛麒麟”、“艺坛杂家”和“世界名流”等,“中国红色画家”也由此而来。

“书画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战国时这门艺术就多流派并盛,发展到今天,书画艺术更是远远超过一门艺术的门类,并与养生学、生命学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书画和养生之间的奥秘,皆可用“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这四句话概括。

洗笔调墨四体松

所谓“洗笔调墨四体松”,说的就是在创作书画之前,要通过洗笔、调墨等准备工作来达到四体放松、疏通全身气血经络的作用。

练习书画本身就是体育运动,鲍老一直将练习书法作为养神健脑的健身方法。

每次创作时,他都要选择一个空气流通、环境幽静的场所。

倒上一杯香茗于案头,伴着悠转的茶香,使全身处于直立的状态,从头到脚保持正直,做到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

他说,这实际也就是练了坐功和站桩功。

“一个人若能每天坚持坐上一阵子,便可以象练气功那样,达到以意导气,使人精神振奋、意守丹田、呼吸匀称,机体和精神得到协调一致”。

同时,洗笔研墨的准备过程中,可使大脑高度而不失自然地集中,净化了杂念,升了清气,降了浊气,运了真气,驱了邪气,怡然自得。

此时体现为心情放松,体呈正姿,双脚有根,双臂有动,双目凝神。

这个过程虽未开始作画,但是人已经融入到创作的意境当中,加之各步骤的准备工作亦使肢体得到伸展,从而达到全身血气通畅、经脉打通之功效。

可以说,滴墨未曾落下,其保健养生功效就已凸显。

预想字形神思凝

作画工具准备就绪,就要有一个思绪上的架构。

“自己要知道落下的第一笔起于纸间何处,落下的最后一笔终于纸间何处。笔未落,画已跃然纸上。此为书画养生的第二阶段”。

王羲之曾说过,“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

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识调节到最佳状态,方能进入形象思维,方可顿觉心旷神怡、气力强健。

鲍老的作品多以动物为主,除在纸间还原其形体之外,还要赋予它们以灵性,使人们在欣赏每件作品之余,体会到动物所彰显出来的那种或霸气、或灵气的感觉。

“这就需要创作之初便在思想、精神、意识上绝对地冷静”。

现代医学通过检测证明,人的衰老是从大脑的老化开始,“预想字形神思凝”可使人头脑清晰、思行统一,起到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书画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书画过程可以使人凝神静注,进入忘我的境界。

与此同时,构图时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兴奋,使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增加,大脑细胞间信息传递加快,使大脑的供血增加,改善大脑的功能,起到养生的目的。

鲍老说,这就是“生命在于脑运动”的根源。

“脑活而全身皆活”,思考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

每当创作雏形在头脑中酝酿之时,全身的血液也会如年盛时那样高涨和涌动,会有一种急切想把这种思绪落在笔下的冲动。

“提笔四顾天地窄,此时驱尽胸中愁”。

这时,一切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如意全抛在了九霄云外,剩下的只是心中的景物。

神气贯注全息动

气息调匀,气血到位。

作画前一切皆以就绪,方该“神气贯注全息动”。

这是书画养生的第三阶段。

把神、气贯注于书法运动的全过程,关键要做到神领笔毫、气运于手,以此带动全身心的活动。

鲍老说,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书法运动的最实质性的阶段。

这个时候也一定要保持之前的情境,全身心地投入,排除杂念,平稳呼吸,意守丹田,通过柔软的毛笔将心中景象立于纸上。

鲍老每次作画都一气呵成,不曾间断。

“若停顿,则心神分异,致画非心中之物。”

而每次作画后,鲍老感叹都像蒸过桑拿一般,神清气爽,感觉浑身各个毛孔全部张开,血管里流着新鲜的血液,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就好比过去参加田间耕作那样痛快。”

有资料显示,书画创作所消耗的热量大约为每小时120卡,这与人步行一小时所消耗的热量大抵相当。

由此可见,书画创作是一项全面的运动,这种在柔软的笔尖行云流水中的运动,调动了人各项感官和肢体,使人达到手、眼、心、脑有机地结合、协调地支配,这与太极拳“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刚柔相济”有相通之处,是一种既高雅又有效的养生手段。

赏心悦目乐无穷

养生保健的方式种类繁多,为何书画能如此备受推崇?

鲍老解读道,“这是因为书画不仅可以使创作者自身的精神和体魄得以升华,最重要的是它还能使观赏者达到同样愉悦身心的效果。”

鲍老举例:著名书画家刘海粟先生,一生都在书画艺术的海洋中遨游,心灵得到净化,筋骨得到锻炼。

刘老先生10次登上黄山,洞察大自然的神韵,为黄山创作了大量的杰作。

老先生回顾自己80年来的艺术生涯时曾说,“作书作画,养气健身,确有延年益寿之功,书画创作与一切劳动一样,都有先经过一段‘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阶段。”

寥寥数语,道破书画家长寿之奥秘。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一次患病后,宫中御医百药无效。

民间名医莫君赐应召进宫治病。

诊断后,送来两幅画让炀帝观赏,炀帝令人挂于卧室壁上。

其中一幅《京都无处不染雪》,气势磅礴,只见雪落乾坤,漫天皆白。炀帝看得入迷,顿时觉得心脾凉透,积热消退。

另一幅《梅熟季节满园春》,满枝熟透的梅子,其看后顿时满口生津,垂涎欲滴,口干舌燥逐渐消失。

于是每日反复细细观赏,犹如进入画中,忘却了病痛。

就这样,半月之后,隋炀帝的病竟慢慢好起来了。

可见,书画本有双重功效,既可悦己,又可利人。

鲍老说,自己最高兴的时刻,是看见别人在欣赏自己的画时,脸上流露出和自己的思想产生共鸣的神情。

每当观赏者对他说,看了他的画以后心情舒畅很多的时候,那种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觉便跃然于心。

致读者们的话——全球最大营养学培训学校的创始人,乔舒亚·罗森塔尔说:各类健康习惯固然重要,但是最能“喂饱”和滋养生命的其实是“精神食粮”。精神生活是健康的第一要素。如果把健康看作一个单独的生命轮,那么精神生活就是轴心。想要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关键是要铸造强大的内心,养生先养心,不断提高各项人生命题的满意度。

如果觉得《为什么书画界高寿者辈出,究竟书画和养生之间的奥秘何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