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防范于未然,中国古代是如何注重卫生保健的?

2022-06-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7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当时的人们为了保护自己,逐渐地开展一些卫生保健活动。例如,古人对口腔牙齿的卫生亦特别讲究。如《礼记》载“鸡初鸣,咸盟漱”,隋代《诸病源候论》中提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齿。”宋代《医说》要我们“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关于使用牙刷刷牙,据宋代《琐碎录》的记载,宋代用牙刷刷牙的习惯已很普遍。。我国历史上的卫生保健工作,历史悠久,内容广泛。现就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除害灭病、劳动保护等方面做一些介绍。

一、古人在卫生方面的做法

1.环境卫生

据实物研究,远在原始社会就有一了畜圈。至夏商时代,人们不但知道凿井而饮,还在住室附近挖掘了排除积水的水沟。到战国时代则有了较完备一的下水道设务,汗知道适当地选择住处。如《左传》记载“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和“土薄水浅……其恶疾病易叔结成”等。当时还很重视水源的清洁工作。如《管子》中提出春季要挖除井中的积垢淤泥,换以新水,并疏通沟渠,排除积水。《吕氏春秋·尽数篇》提到,当时已能分清轻水、重水、苦水等,并指出各种水质对人体的影响。

秦汉时代对环境达生更加重要,根据目前地下发掘,发现、,时已有多种下水道已没施。汉代的城汀已没有“都厕”即公厕。为了洒扫街道,还发明了洒水车,即制定一了清洁街道的卫生措施,这对搞好城市卫生,是有重大意义的。北魏下令埋葬露尸,也是搞好环境卫生的积极措施。隋唐时代曾设置“厉人坊”,对麻风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宋代对于搞好环境卫生方面更有进一步的具体措施。如《梦粱录》中提到当时身洲佑安杭洲,每日有“扫街盘垃圾者”,并详细记载了当时清除垃圾的情况。如“遇新春街道巷陌,官府差顾淘渠人沿门通渠,街道汀泥,差顾船只搬载乡落空间处。”由此,可见在当时的某些城市,已经把清扫街道,搬运垃圾和疏通沟渠等卫生工作固定下来。

至于住宅的卫生,早在夏商时代,就规定了丁‘亥日,要在室内大扫除消灭虫害。《礼己》有“鸡鸣……洒扫室堂及庭”灼记伐。《养生类纂》指出“屋宇洁净无移气,不生瘟疫病。”《朱柏庐治家格言》要我们养成搞好卫生的良好习惯,天天“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袱。”从述这些记载中,说明我国历代亚视环境生、屋宇的整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个人卫生

从甲骨文的记载和出土文物的证实,在夏商扣训人们已养成洗脸、洗手、洗脚、洗澡等习惯。周代要人们定期沐浴,《礼记》记载“五日则潭汤清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丈覃汤清醚,足垢,焊汤清洗”。同时还进一步认识到“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的治疗意义。唐代如《千金月令》所载“凡衣服、巾等物不宜与人同共之”,更是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要勤洗手洗澡等各种各样的记载。《童蒙须知》有“凡如厕必去匕衣、下必盥手”“石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沈”。“凡日中所着衣服,夜卧必更,则不藏蚤虱”等记载。

另外,古人对妇幼卫生亦很重视,认为女性在月经期的生活,应特别注意。如《妇人大全良方》说“若遇经行,最宜谨慎,苟能调摄得宜,则经应以时矣。”否则就会引起月经不调。如《千金方》说“勿以产时无他,乃纵心姿意,无所不犯,犯时微若秋毫、染病广于篙岱。”这就很明显地指出产后卫生的重要。对初生婴儿则特别提出食与衣的问题,认为初生儿赖乳汁成长,所以喂乳应有定时,若饥饱不节,则容易发生疾病,更不可衣被过厚。《千金方》说“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碴语说“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这是符合小儿的生理特点的。

3.饮食卫生

“病从口入”,古人对饮食卫生非常讲究。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一《内经》里,就有不少地方提到这方面的问题。如《内经·上古天真论》说“饮食有节。”指出平时饮食一定要有节制,最好按时定量,否则,就要发生病变。所以在看病二时,首先而且必须要问饮食情况,了解有无食物中毒等现象。《内经·征四失论》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或伤于毒。”如果暴饮暴食或多食,那肠胃就要受到影响而发生病变。《内经·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假若天天饮食高粱厚味、肉类之品,久之内多滞热,影响血脉之流通、肠胃之消化,以致发生外科的痈疽、痔疮、内科的动脉硬化、痢疾等病变。《内经·生气通天论》不是说“高粱之变,足生大疗,手如持虚。”“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辞为痔。”吗另外,《内经五脏生成篇》还告诫人们饮食一定要有节制,不能有所偏废,太贪口腹,否则,就会伤及内脏,成为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它说“多食咸,而变多食色多食苦,则皮稿肉眠响而而,则筋急而爪则脉凝泣枯酸、则唇揭毛拔多食辛多食甘,此五味之所伤也。”《吕氏春秋》则记载“临饮食、必镯洁。”汉代王充也指出“饮食不洁净,天之大恶也。”《金匾要略》更明确地指出“秽饭、暄妥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

这些都说明注意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千金要方》还记载“食当热嚼,使未脂入腹”,“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其它像《饮食通说》也有“饮食以时,勿亡饱得中,水谷变化,冲气和融、神血以生、营卫以行,脏腑调平,神志安宁,正气充实于内,元气通会于外,内外邪诊莫能干,一切疾患无以作。升的说法。古人在强调饮食卫生和饮食节制的同时,还很讲究饮食要细嚼慢唤和饭后不能即睡,要散散步以助消化。

二、古人在其他方面的卫生保健

1.除害灭病

古代对传染病的媒介,苍蝇、蚊子等,已有认识。《瘟疫汇编》中记载“瘟疫大行,青蝇千百为群必有患汽、有红头凡入人家、而亡者。”由于对害虫能媒介疾病已有相当了解,故认为驱避和消灭害虫是防病健身的重要一环,并引起历代的重视。《周礼》等等很多书中都记载了许多的除虫灭鼠的方法。比如说抹墙、堵洞等。

此外,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的卫生习惯。如岁终的大扫除,农历春节的饮“屠苏酒”,放爆竹,上已日集体沐浴,以及端午节饮雄黄酒、烧艾叶、苍术、白芷等。这些除害灭病、讲究卫生的例子,在古书中是屡见不鲜的。

2.劳动保护

在古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关于炼制化学制品的劳动保护我国制药化学起源很早,到了魏晋南北朝时间,炼丹术更为盛行。为了更好地炼制化学制品,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关劳动保护这方面的经验。宋代的《证类本草》说“镀金烧粉水银人多患风或大段、使作须……服铁浆可御其毒”。又记有“今信州玉山有砒井……初取飞烧霜砒时,人在上风十余丈处站立。下风所近,草木皆死”《谈苑》中亦曾提到后苑银作镀金,为水银所熏,头手俱颤。……贾谷山采石人,石末伤肺,肺焦多死。”明代的《天工开物》也有“烧砒之人,经两载即改徒,否则须发尽落”的记载。关于工业的劳动保护我国明代以前的冶炼工业还是比较发达的,这与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安全是分不开的。

有关这方而的资料很多,如宋代《谈苑》一书中提到“卖饼家窥炉,目皆早昏……铸钱监卒无白首者,以辛苦故也。”这说明天天烧炉烘饼的工人和制造铜钱的手工劳动者,不但有中毒的危险,而且还能导致早衰,告诫人们平时要特别注意劳动保护。明代在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如《天工开物》说“熔礁”时,有“用墙以抵炎热”的防热屏,特别是关于入井采煤的防护方法,更有详细的记载,如“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又将巨竹凿去中节,插入炭中,其烟从竹中透上尖锐一井而下其末,攫拾取者。或人从其下施,炭纵横广有,右阔取,其上煤炭取支板,以防压则随其左崩耳。凡空,而后以实其土填井。”在这段记述中,一方面说明了如何处理矿井里的有毒气体另一方面,采用支板、填土等办法,以防发生“冒顶“的危险。这些措施,当时对一于工人的健康保护和劳动安全,均起了良好的作用。关于农业的劳动保护我们的国家是以农业为基础的。

祖先们在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实践过程中、亦创造了不少有关农业劳动卫生保护的好方法、好经验。如元代《王社农书》一书介绍插秧工具一“秧马”时泛“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日仃干畦,较之称楼而作者,劳认相绝义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内经·上古天真论》就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说明不正‘节的气候变化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应注意适时回避。《内经·刺法论篇》还指出“避其毒气”是防病健身的主要一环。唐代《千金要方》说“凡人家居及远行,随身常有热艾一升,备急丸、生肌药、甘涅药、丁肿药··…不能更畜余药,此等‘。亏不可缺少,及一、两卷百一备急药方,并带避毒蛇、蜂、蝎毒药随身也。”明代《外科启玄》在记述日晒厄、冻疮、火斑疮、担肩瘤、水渍疮等劳动人民容易发生的疾病的同时,并指出被裂疮与“推车”、“行船”、“打一鱼”、“辗玉”、“染匠”,“车旋匠”等职业有关的致病因素。

三、小结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医药卫生知识的提高,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于劳动卫生也积累了丰富知识和防护的经验。”这类珍贵的经验,即在今天亦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关于其它方面的劳动保护,祖先们除对述的化学制品、工业、农业等的劳动保护重视外,还对其他各行各业的劳动保护提供了一些宝贵经验,这不仅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好处,有一些医药知识直到现在的我们也还在一直使用着,这对于我们现在的生产生活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觉得《防范于未然,中国古代是如何注重卫生保健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