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清代名医何炫《虚劳心传》谈养生

2022-06-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9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虚劳心传》为清代名医何炫所撰。何炫(字嗣宗,1662~1722)江苏奉贤县人。由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医世家的教养,长期医疗实践中的探索,使他成为自南宋以来第十九代名医。据《松江府志》记载,何氏“读书过目成诵,家世医业,炫尤精诣,起沉疴,愈痼疾如神”。何氏著述颇丰,其中《虚劳心传》融治疗与养生于一体。

(一)

首篇《虚劳总论》开宗明义,指出虚劳之病,“皆由内伤脏腑所致”。(《调治三要》)如若酒色无度,长时期的精神刺激,加之患者体质孱弱,气血双亏,往往易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而斫伤五脏,“如酒色伤肺,湿热熏蒸则肺阴消铄;色伤肾,精室空虚,则相火无制;思伤心,神伤血耗,血耗则火易上炎;劳倦伤脾,最能生热,热则内伐真阴;忿怒伤肝,则肝火内烁而灼血,大怒则肝火上冲而吐血。此五者皆能劳其精血”。而人体精、血、津、液诸般灵物皆属阴,正如《灵枢本神》所云:“五脏者,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

何氏认为阳证易治,阴虚难调,如若久病失养,或体质素薄,罹病者就呈现病势缠绵不愈的特性。“大凡虚劳之病,无论何脏受伤,非内热蒸骨即不谓之虚劳”。(《选方并论天王补心丹》)所谓蒸骨之症,乃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咽燥,苔少,脉细数,其病机是真阴大亏,水不能制火也。既然“凡人自少至老,所生疾病,大半由于真阴不足,就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滋其阴,则火自降,譬之残灯火焰,添油则焰,光自大也”。(《调治三要》)

如何添油,怎样培根?如果说《调治七误》斥责庸医治阴虚致劳用“引火归元”,“理中培土”,“参芪补气”,“苦寒泄火”,“二陈消痰”,“辛剂发散”,“治疗过时”等过错,那么,病家不慎调摄,亦是一大失误。于是《调治三要》论述了滋肾水,积精全神;养心志,消情遣怀;调脾胃,安谷则昌等养生要领。

(二)

何氏认为,“人生全盛之数,前后止二十余年,故丹溪(朱氏提倡收心节欲,以防相火妄动,从而达到保精养明的目的,笔者注)引日月之盈亏,以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虚劳总论》)目睹“节欲者少,纵欲者多,夫人不知纵欲精劳,熟知精自损,饮食无味,转为虚劳,脉从内变,色不外华,其为病也“(同上),并严肃指出肾精亏损的原因之一是色欲太繁,用心太过,心肾不交,神少内守;当无事之日,尚可支也,如一遇风雨飘摇将如之何哉?察微知机,莫善于养心寡欲”。(何嗣宗医案童姓少年病案》)

若不明“阴精所奉其人寿”(《素问五常政大论》)的养生道理,一味恣情纵欲,必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颈酸眩晕”。(《灵枢海论》)而虚证叠出矣!精伤则阴虚,阴亏则元阳无所倚。阳为阴之主,阴为阳之基,阳浮无制,久则成阴阳两虚,可致危殆。正因为如此,何氏的《虚劳心传》以阴虚致劳立论,告诫病家保精节欲,可见其用心之良苦。

在《选方并论六味地黄汤》中,对虚劳患者因久病体虚而精关不固,应补肾为先,更有“君火动,相火随之,则成梦境,而气摇精泄,治法总不越补肾水,敛之精,安心神,清相火为主”。可谓治则有方,养则有旨。在《选方并论广嗣丹》中,特别强调:“肾为真阴之脏,乃先天之本,性命之根。故肾之精,贵欲其藏,然精又化于五脏,肾特受而藏之耳,故五脏和而精自生”。概括出阴精与五脏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为摄养指点了方略。

(三)

为了使“五脏和则精自生”,在《虚劳所忌饮食诸物及却病之方》诚恳告诫病家“又当远色戒怒解忧愁为第一”。这是因为远色节欲肾精旺,戒怒气和郁结散,解忧能令脾胃和。《调治三要》规劝那些“不得意之人,必须消遣情怀,善于自解,非全仗草木之力者也。今至患此者,徒恃药力,不知屏欲,间有知戒酒色,而不能节劳逸,能节劳逸,于七情多难释”。七情太过则斫伤五脏,五气为病,致使“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灵枢本藏》)人的气血失和生机不旺,故广成子曰:“必静必清,毋劳汝形,毋劳汝精,乃可以长生。主斯言,可谓虚劳调摄之良法也。”

《调治三要》概述了养生之要务,首先要使心这位君主之官“必静必清”,就得扫除七情魔障,勿迷恋酒色财气,安神定志,以虚静为基,淡泊名利,然后进行导引吐纳,使神清气爽,养精蓄锐。这是因为虚静可养神,养神则可调气,气足则精充。“肾得补而受职,所谓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无病。”(《选方并论广嗣丹》)

(四)

为达到“五脏和而精自生”的生理稳态,除了养神调气之外,还须懂得安谷则昌的道理,因“荣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痹论》)在《选方并论四五培元粉》中引用了《素问经脉别论》中的“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为常也”为论据,从反面论述了“土不生金,则肺气先绝,其见于外者,毛发憔悴,形容枯槁,咳嗽气促不能言,诸病丛生,变证蜂起”。

虚劳患者病至晚期,大多肺气极虚,健脾则肺金有力,金能生水,水能润金,水天一极,促进肺肾良性循环,从而不使“肾传心,心传脾,每侮而乘之,谓之贼克,大凶之兆”(《虚劳总论》)得到控制,转危为安。这乃是安谷则昌,健脾强胃在治疗、调摄中起着斩关夺隘的重要作用。

《调治三要》指出:“若脾胃一虚,则血不生”,“盖饮食多,自能生精血”。虚劳患者脾胃虚弱,中土不能自治。所以,既要注重营养,又要饮食有节。若饮食偏嗜,亦能伤身,自我斫伤。《虚劳所忌饮食诸物及却病之方》严肃指出:“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长期吸烟,吞云吐雾,烟毒灼肺,导致金水不和,痼疾难愈;贪杯多饮,醉以入房,逆于生乐,精竭人危。

为了调养,《虚劳所宜饮食药物及养生之法》特意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食疗方,如“甘梨能消食火,蒸熟则滋阴”,“薏仁汤肺热脾虚所当用”,“莲心芡实粥遗精泄泻最宜求”,“扁豆枣仁汤专补脾胃”,“桂元汤兼养心脾”,“凤头白鸭,乌骨白鸡补阴除蒸”,“猪肺煎、白芨末保肺止血……”该篇充分体现了“益天真之气使水火平调,培坤土之元,使刚柔咸济。必思大体,勿乐小成,勿求速效,毋专恃草木树皮以图功,当思血肉谷食以当药,即饮食日用之间,有却病延年之道”。(《何嗣宗医某蕃台孛公子病案》)的食疗养生观。

总之,该书以滋根培本为精要,展现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治疗与养生相结合的画图,如何养生?《何嗣宗医案缪鼎元病案》说得很确切:“试观离象之中虚,益知肾水之生,不在于肾而生于心,明矣;观精字之从米,益知肾精之旺,不旺于肾而旺于牌,明矣……务使心肾交,中气强,精气神相生相养,则身日康而余可徐图矣”。在治疗与调摄中,“凡病皆宜归脾肾,不独虚劳为然”。(《选方并论无王补心丹》)的精辟学术见解,是值得珍视的。(正芳)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觉得《清代名医何炫《虚劳心传》谈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