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养生:五官科病!

2022-06-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都是听觉异常的疾患,多为内耳疾患、外耳或中耳疾患及神经衰弱等病症的常见症状。以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水声,或细或暴,妨碍听觉者称为耳鸣;听力减退,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者称为耳聋;症状轻者,又称重听。耳鸣、耳聋除单独出现外,有时又可相兼出现,有些耳聋即由耳鸣发展而来。二者症状虽有不同,其发病机理基本一致。

治疗方法:

耳鸣、耳聋,起病有新久,病证有虚实,一般暴起新病多实,渐起久病多虚。实证多因风热、痰火,病在肝胆,治宜疏风清热,泻火化痰;虚证多因精亏气陷,病在脾、肾,治宜滋填肾精,补脾升阳。

一、辨症施治

1.肝胆火盛:症见突然耳鸣或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怒则更甚,或夜寐不安,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疗上多采用清泄肝胆实火法。

基本方药如下: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山栀、柴胡、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大黄、夏枯草、甘草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2.痰火上扰:症见两耳蝉鸣,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口苦,二便不畅。舌苔薄黄而腻,脉象弦滑。治疗上多采用化痰清火,和胃降逆法。

基本方药如下:温胆汤加味。陈皮、半夏、茯苓、竹茹、枳壳、僵蚕、黄芩、黄连、菖蒲、青礞石(先煎)、甘草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3.风热上壅:症见突然耳鸣或耳聋,发热头痛,眩晕,呕逆,心中烦闷,耳内作痒,咽喉肿痛。苔薄黄而腻,脉浮数或弦数。治疗上多采用疏风清热法。

基本方药如下:银翘散加味。荆芥、豆豉、薄荷、银花、连翘、竹叶、芦根、桔梗、牛蒡子、柴胡、黄芩、甘草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二、外治法

1.细辛、石菖蒲、木通、全蝎、丁香各适量,共研为细末,用棉球裹少许塞耳内,或用黄(白)蜡稍熔化,趁热将药粉捏成细条状,纳于耳中,待纳入药物化后再换药,至听觉恢复为止。

2.椒目、石菖蒲、磁石各适量,共研末,将黄蜡或松脂熔化,裹药捏细条,纳于耳内,每日换1次。

杨力谈养生:

耳鸣耳聋症的预防及护理

有此病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寒温,增强体质,预防风热外邪侵袭,调畅情志,以防郁怒伤肝。避免劳倦,节制房事,以免伤精耗气。

耳鸣、耳聋的护理,主要是禁止挖耳,保持耳道清洁。

耳屎,医学上叫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这时,有人就喜欢用手指掏耳朵。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

耳屎多了,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经过消毒后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耳屎太多难以掏出,有条件可到医院请专科医生处理。如果耳道发痒,可用手指轻轻按揉外耳道前的耳屏。患了外耳道炎后,必须到医院诊治。

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属中医的“口疮”、“口糜”、“口疳”范畴。

复发性口腔溃疡多见于中年妇女,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且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

治疗方法:

治疗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若患者是青年,口疮剧痛,犹如火灼,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火、解毒止痛为主;若患者年老体弱,或女子血虚之体,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

一、辨症施治

1.外感时毒: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粟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疗上多采用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法。

基本方药如下:银花、连翘、藿香、木香、佩兰、茯苓、神曲、枳壳、葛根、白术、代赭石、旋覆花(包煎)、甘草梢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2.心脾蕴热症: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疗上多采用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法。

基本方药如下:泻脾散加减。山栀、黄芩、连翘、大黄、芒硝、薄荷、黄连、竹叶、莲子心、甘草各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3.脾肾阳虚: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疗上多采用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法。

基本方药如下:肾气丸加减。制附片(先煎30分钟)、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苍术各适量。水煎服,每日l剂。

二、外治法

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可提高疗效。口疮部位在口腔,除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治疗外,尚需局部用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口疮局部。临床常用梅花点舌丹、西黄醒消丸、六神丸等药,令病人少量多次含服,以缓解局部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还可配合锡类散或珠黄散、养阴生肌散外吹患处,既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又可促使口腔溃疡早日康复。

如果觉得《中医养生:五官科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