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第7篇:全真之道之“养生忌杀”(一位修行人谈自己如何养孩子)

2022-05-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这一篇,就其重要性而言,应放在“全真之道”第一篇,作为首要原则。但放在后面,是为了方便理解。

先说说养生。中国古人把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生命,划分为生、长、收、藏四个阶段,并以春、夏、秋、冬来相比喻,通过对不同季节万物生长收藏情状的观察,得出人之生命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规律。而春季对应到人,就是人出生到青少年结束前的这一阶段,并把这一时期的对孩子的培养,称为“养生”。在目前存世的文献里,《黄帝内经》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四气调神大论”开篇就把“生而勿杀”作为养生的第一原则,来指导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故而与“养生”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杀生”。只是,这里的杀生,绝非当代汉语结束生物生命的意思,也非佛教“不杀生”的杀生。

所以,要明白上古中国“养生”和“杀生”的概念,我们先要弄明白“生”的大概意思。

简而言之,“养生”和“杀生”之生,含有现代生命力、生气、生意、生机的意思。所谓生气勃勃、生机盎然、生意盎然,就是指生物在春天时,所呈现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状态和景象。

如此我们就会自然明白,养生,是指大人要善于涵养孩子生命力,培养其生气,促发其生机,呈现其生意,使孩子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意思。

而对应相反的一切扼制、抑止、压制甚至打击、扼杀孩子生命活力的行为和方式,就是杀生。因此,养生和杀生,是中国古代一对密切相关、互为对应的一组概念,明白了它们的本义,对于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特别是在孩子教育不得不进行重大革新的今天,具有颠覆性的深刻意义。

比如,调查发现青少年抑郁症状普遍,孩子自杀事件越来越频繁,但很多人却得出莫名其妙地看法,认为现在的孩子太过脆弱,不能打不能骂,一点小事动不动就可能自杀或自残。而如果他们明白了养生和杀生的本义,他们就会明白,促使孩子自残或自杀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批评、打骂等),犹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是刺向孩子生命力的最后一刀而已。

而之前,这样的孩子的已经不知道挨了多少“刀”,如果累积算下来,孩子遭受的至少是“千刀万剐”。

又比如,社会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只善于考试,创新创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普遍欠缺,但如果这些大人清楚了养生和杀生的本义,知道了生命力的其中很大部分,就是创造力和适应能力,那么他们就会明白,我们孩子的生命力,我们孩子的创造力,究竟是怎么丧失的,而最终也容易明白过来,只要我们善于养生,避免杀生,我们的孩子又怎么会令人失望!

孩子自杀,对家庭是摧残性甚至毁灭性的打击。

孩子抑郁或自残,是父母心中随时可能引爆的地雷,是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霾,是父母心中时时刻刻挥之不去的阴影。

而目前的心理辅导或治疗手段,难以普遍、根本地解决问题。

在自然界中,本应在春季生机盎然的花草树木,如果出现僵化、枯萎、凋零,甚至死亡,我们很容易发觉,并从土壤、环境、施肥、气候变化等方面找到原因,然后加以治理。

但一般人很难从表面上,发现并识别孩子存在的真正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真正原因。弥漫在空气中的,要么是大人的不解、无奈和无语,要么是大人的焦虑、恐慌和无助。因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大人们往往会觉得他们提供的条件已经够好,他们的付出已经够多,孩子怎么能如此不领情,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因此,从本篇起,我准备花较长的篇幅,来谈全真之道之“养生忌杀”原则,让养生和杀生还原其应有之义,让我们能从无处不在的大自然中,找回最浅显的常识,来好好呵护我们的孩子,并真诚地向我们的孩子说一声:对不起。

如果觉得《第7篇:全真之道之“养生忌杀”(一位修行人谈自己如何养孩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