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市中医|节令话养生1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2022-04-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0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以下文章来源于本草杏林 ,作者市中医治疗室

本草杏林.

大数据中医

09.23

秋分节气知多少

秋分,斗指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在公历9月22~24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当天日夜时间均等,而后夜愈长日愈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不灭星空。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习俗知多少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开始。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习俗,叫“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饮食

番茄炖牛腩

番茄炖牛腩

番茄炖牛腩

养生功效:秋分后,天地间的暑热之气渐消,人的胃口大开,适合滋补身体。这道番茄牛肉具有健脾开胃、平肝明目的功效,秋季食用可以平补身体。此菜味道酸甜可口,可以帮助体质虚弱的人强壮身体,尤其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原料组成:新鲜牛腩1000克,平菇300克,番茄300克,高汤、姜片、葱白、桂皮、香菜、香叶、植物油适量,盐、番茄、胡椒粉少许。

牛腩:牛腩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除湿消肿的功效,可以促进湿邪的运化,预防风湿性关节炎。

平菇:性平,味甘,归肝、胃经,具有宣肺益气、散血热、透发麻疹的功效,秋季多感悲凉的人食用后有除燥、安神的作用。

01

制作方法

1.用清水把牛腩洗净,切成块。

2.将牛腩放入开水中烫煮至出现浮沫,捞出沥干备用。

3.将牛腩、姜片、葱白、香叶、桂皮一起放入沙锅中,倒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1小时左右。

4.用清水把番茄洗净,放入开水中烫片刻,捞出后去皮,切成块。

5.另置一口沙锅于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六成熟,下番茄块翻炒均匀,再下牛腩与番茄同炒。

6.将平菇、高汤一起倒入沙锅中,用文火炖10分钟左右。

7.下番茄酱、盐调味,用文火炖至牛腩熟烂,用胡椒粉调味,撒上香菜即可。

特色中医护理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寒凉渐重,艾灸的温热可以消除秋天的寒气,让身体温暖,同时促进血液的循环,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季的寒气。

艾叶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绒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所以艾灸觉有特殊的香味,可以起到镇静安神的效果,且一般在艾灸的时候都会选择卧位,可以在艾灸的同时稍作休息,聚养精神。

养生小贴士

饮食摄养

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精神养生

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

起居方面

秋分应该睡好子午觉,这不但可以保持精力充沛,减轻“秋乏”,也是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进行调养的重要方法。秋燥越来越明显,会出现咽部、鼻腔、口唇干燥、咳嗽少痰、大便秘结等不适,睡好子午觉、多喝水等均是缓解秋燥的有效手段。另外,还可适当做些皮肤保养,如涂润肤乳等。秋分起居,还要注意早晚保暖,尤其是老人与小孩,夜间尽量避免吹空调,以防受凉。

供稿:中医综合治疗室

原标题:《【市中医|节令话养生1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如果觉得《【市中医|节令话养生1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