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上古夏商周时期对于食养、导引、针药养生的理论与实践形成的概述

2022-04-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8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上古夏商周时期对于食养、导引、针药养生的理论与实践形成的概述。早期华夏先民在与自然界长期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不断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取类比象的原始保健活动,随着火和酒的发明从而带来饮食养生的萌芽,考古学家从周口店北京猿人所用石器初步推测,其自觉用火的时间大约在50万年以前,通过服用熟食,改善了饮食卫生条件,缩短食物的消化过程,减少疾病的发生,增强营养。酒具有通血脉、养脾气、厚胃肠、润皮肤、制药剂等作用,从繁体“醫”字便可看出古代医和酒有着密切联系,火与酒的出现推动了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饮食养生。

商朝开国宰相伊尹著有《汤液论》,为首部食疗专著,《吕氏春秋》记载了从甘酸苦辛咸五味食养调摄,《周礼》则记载宫廷设有专门的营养医师,周人随四时节气变化调整饮食口味,并掌握丰富的烹饪技术和食物的有益搭配,并将疗疾食药并用。《吕氏春秋》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描写古人通过模仿自然界动物的姿态活动关节,使气血流通,成为导引按摩术的雏形。

此外砭石、石针、骨针、青铜针的应用为针法养生施治奠定了基础,以卵石熨身以驱寒,以香草艾灸熏灼疗病在当时防治疾病、养生延年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时期《周易》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蕴含的朴素哲学思想为后世养生理念开启了先河,《易经》言“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精气为物”等,强调机体生、成、消、逝动态发展规律及精气为万物本原的思想,成为后世《黄帝内经》提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以人为本思想和遵循人体生、长、壮、老、已自然发展规律养生思想的肇端。

《易经》中已蕴含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强调阴阳中和平衡的观念。此外,书中指出自然天地是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作为天地自然的一部分需遵循自然界的规律适时变化,从而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境界,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如果觉得《上古夏商周时期对于食养、导引、针药养生的理论与实践形成的概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