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专家孔子:肉放三天以上不吃,市场上买的也不吃

2022-02-01 分类:养生资讯

古代人们就很关注食品安全,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士大夫)也非常重视。早在周朝,就对食品安全有了法律层面的规定。《礼记王制第五》写道:“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

这就是说,五谷还未到成熟的时候,不能拿到市场出售。因为有些果实未完全成熟,有可能发生食物中毒。

孔老夫子对食物非常挑剔,《论语乡党》中写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这孔夫子,吃的东西唯恐不精细,食物颜色变了不吃,味道变了不吃,煮得不好不吃,过了吃饭时间宁肯挨饿也不吃。这也罢了,切得不好也不吃,没酱料也不吃,市场里买来的也不吃,多吃姜,还不暴饮暴食,真是一位养生专家。

不过,他的饮食习惯确实好。在那个事情,医药水平极低,一场感冒就可能要了一个人的命 更别提是食物中毒了。

为着生命安全,也为着不失礼,孔老夫子讲究些也是应该的。

孔子的养生态度这么端正,和朝廷规定有关 。

《周礼·天官冢宰》和《礼记·内则》规定:“牛夜鸣则庮,羊泠毛而毳、膻,狗赤股而躁、臊,鸟麃色而沙鸣、郁,豕望视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漏,雏尾不盈握弗食,舒雁翠,鹄鸮胖,舒凫翠,鸡肝,雁肾,鸨奥,鹿胃。”

这段话是说,牛夜鸣,肉吃起来一定会发臭;羊毛稀少且纠缠在一起,肉一定腥膻;狗屁股无毛,它的肉一定有燥味;鸟的羽毛暗淡,叫声沙哑,肉一定会有腐朽的臭味;猪生了眼病,其肉一定腥味重;马脊背发黑,前腿有杂色毛的,其肉一定如缕姑般臭。尾巴不足一手握长的小鸟,不能吃。鹅尾、天鹅和猫头鹰的胁侧薄肉、鸭尾、鸡肝、鹅肾、鸭的脾脏和小肠、鹿胃,都不能吃。

文中说的不能吃的动物,估计都生病了,生病的动物宰杀来吃,一是味道不好,二也容易传播疾病。

另外,动物内脏处置不当,也容易吃出病来。

可见,早在周朝,人们就知道生病的动物不能吃。新冠肺炎就是吃了野生动物,这才引发疾病流行 。

《礼记·内则》不厌其烦地说:“不食雏鳖,狼去肠,狗去肾,狸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脑,鱼去乙,鳖去丑。”

它的意思是说,不要吃幼鳖,不要吃狼的肠子,不要吃狗肾,吃狸要去掉它的正脊,不要吃兔子屁股,不要吃狐狸头,不要吃鱼肠,不要吃鳖肛门。规定得十分详细。

《礼记》并不仅仅指的是“礼”,而是一套法律规范。违反“礼”的规定和要求,就是违反国家法律制度,要受到严厉制裁。

由此可知,周朝已经开始对食品安全做出来具体规范,以避免食物中毒的事情发生。

细菌造成食物腐败现象在19世纪才被巴斯德发现,而孔子生在尚未发现微生物的两千多年前,已经能够自觉避免吃不新鲜的食物。“”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孔子不但在礼仪方面为人表率,就连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注意,委实是一个大智之士。

如果觉得《养生专家孔子:肉放三天以上不吃,市场上买的也不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