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传统保健:太极拳与气功有哪些区别?

2022-08-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文/竟成转载 请注明来源于百家号:中华少林内劲一指禅

太极拳与气功,从大的方面看为同部类,若细分则分属体系有其同异之处,现根据本人体悟分述如下:

一、太极拳与气功的相同之处

(一)共同的理论基础太极拳与气功都是在中国古老的文化发展中孕育产生的,都是运用古代儒、释、道家哲理和《易经》学说为指导的,是古代先哲和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人与自然、人与野兽、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中,和观察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中逐渐认识、创造和总结出来的,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八卦演绎之法,结合人体内外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养生功。

二)相似的训练形式。太极拳与气功在静练和内练的方法上基本相似,都是通过站桩功、静坐功和一些固定的肢体动作,长时间的调形用意,进行心理上和肢体上的人静、放松训练,用意不用力(即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方法打通“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等经络,达到全身穴道经络畅通,使人体的各大生理系统功能强健。

(三)同样的练养手段。气以心为体,心以气为用。太极拳和气功这两项运动项目都是以练气和养气相结合为宗旨。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正气”。庄子以气解释生命现象,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以直养而无害”。他们的这些论述都说明了练气与养气的重要性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一气之源,但却有虚实动静及有形和无形之区别。养气之学是以道家的“松、静、无为”为基础,以意识导引为手段。养者,涵养,修养之意;练者,锻炼,运动之意。练气与养气是为了气冲,气冲用以催血,用以养血,人身是以气为主,血为辅,气为重,血为轻。有血无气而不运,有气无血而不和,气充则血盈,血足则体强。

(四)同样的健身目的,无论太极拳还是气功,也无论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方法,采用何种训练手段,是内练还是外练,或是内外兼修,其共同的目的都是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对人的心理和肢体进行长期的“磨炼”与“修炼”,使肢体灵活,心平气和,气血调和,性命双修,最终都是为了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太极拳与气功的不同之处

(一)训练方法不同。太极拳主要是以每个固定的姿势和一定的招式编排成整个套路来不断地进行演练,逐步的放松入静,使肢体各部位的动作既符合拳理、拳法,又符合肢体的运行规律,达到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进而达到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气功没有拳架套路,它主要是固定的姿势以自然呼吸法、意气导引法、姿势导引法、吐音导引法、通经接引法、飞经走气法、收视反听法、收发信号法等功法来进行意识训练。

(二)表现形式不同,通过长期的全国统一规定的太极拳竞赛套路和传统套路的演练,可参加各种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武术比赛和表演活动,借以鼓励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通过一些表演活动,还可展示人体艺术美,以增强表演者的自信心,对观众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艺术享受。气功支配肢体也具备一定的表演形式和比赛的功能,但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从外在表现形式上及艺术欣赏价值上,也有诸多不足之处。

(三)体现的作用不同,太极拳是武术,是传统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拳种。它既练拳架为体,又练推手为用,体用结合,内外兼修。通过长期的套路演练和攻防意识及推手实战训练,可达到内外合攻守兼备,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牵动四两拨千斤,进而可具备防身、技击、御敌的功能和作用。气功不是武术的拳种,虽然坚持内练可以强身,但在技击、防身方面比较欠缺。除非达到高境界的内外兼修的气功功力,才能用于防身御敌。清楚地认识太极拳与气功的异同.便于我们研习修炼这两种功法,从而促进太极拳和气功的共同发展。

喜欢本文的小伙伴点赞加关注,后续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文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觉得《传统保健:太极拳与气功有哪些区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