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古代皇帝饮食的规矩是怎样的?

2022-07-0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礼记》曾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由此可见,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我国农耕发达,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饮食之道。平民百姓尚且如此,那么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们,在饮食方面又有怎样的规矩呢?

食材不重珍奇

在北宋时期,皇帝“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但因南宋偏安东南,羊肉难得,皇帝便同百姓一般吃螃蟹,宋孝甚至因食蟹过多患上过痢疾。

明朝时期,朱元璋定下规矩,“民间时令小菜、小食亦必集”,在天子的餐桌上,苦菜、蒲公英、杂豆、麦粥等物随处可见。

清朝天子食谱《清宫御膳档》中所呈现的食物可见,皇帝饮食不重珍奇之物,反而呈现的都是百姓平日所食,咸菜豆腐屡见不鲜。

御膳讲究普通且精致

清朝时期,对御膳尤为严格,无论是品种、产地、时令,还是采摘、屠宰,都要求颇严,普通的食材,用以尚城的烹调手法,最终使得御膳食美色全。皇帝多以杂粮为主食,餐后食用应季水果,在某些特定节日,皇帝也会戒除荤腥,茹素度日。

除了食材的讲究外,对于烹调之人也尤为重视。“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御厨往往需要有极其高超的厨艺,如乾隆喜欢鸭子,御厨便将鸭子去骨,留下完整的带肉皮囊,填入八种食材,最终煮出来,仍然是一只完整的鸭子,这便是御厨技艺的展现。

饮食要有规矩

明朝重祖制,洪武元年,明太祖将樱桃、梅、杏、鲥鱼、雉定为四月供奉太庙的“荐新仪物”。之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待到祭祀时,问题就来了。因为鲥鱼仅产于长江,所以朝廷就在南京设“鲥鱼厂”主管鲥鱼捕捞和运输,要求每年五月十五祭祀明太祖和马皇后,便将鲥鱼用层层冰雪覆盖,装于黄布遮盖的运船中,火速送往北京,必须在六月底到达,七月一日供奉太庙,然后皇帝必须食用。

整个过程繁琐复杂,鲥鱼时经一个月的运输,又没有保鲜措施,其口感,可想而知。

至于清朝,天子进早晚两膳。按照祖制,四点早起,六点食早膳,晚膳在下午一两点,早膳前和晚膳后各有一次点心加餐,到晚上六点,还有酒膳,仅有小吃夜宵,不设大鱼大肉。

对于成年皇帝来说,这样的规矩十分科学有效,如乾隆每日早起,都要先喝一碗冰糖燕窝粥,以助养生。但对于少年天子来说,往往耐不住时间约束,出宫猎奇。

饮食也需猎奇

宫中饮食虽然精致,但一味求稳,创新不足,因此许多皇帝也会寻找机会出宫猎奇。

宋朝盛行宫外取食,即遣人于宫外购买食物回宫享用。时至明清时期,皇帝受约束较多,宫闱森严,已然不复宋时盛况。

明朝皇帝久居深宫,难得出游,饮食灵活上多体现在个人的喜好上,如永乐皇帝喜食羊肉,正德爱吃灌肠等。

清朝皇帝因满族传统,相对自由,宫外自由饮食的机会也更多。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曾在中途猎鹿,烤鹿肝享用,并传唤宁夏面食、水果。乾隆下江南巡游时,慕名微服至苏州寒山寺平常僧厨烹调的素菜,大快朵颐后称赞“蔬食殊可口,胜鹿脯、熊掌万万。”

天子饮食,虽胜民间,但不离其宗,每日三餐,每餐饮食,不在精奇,重在适度、均衡。

挥墨历史君: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挥墨历史,更多原创深度好文等你来看

如果觉得《古代皇帝饮食的规矩是怎样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